您的位置 車型月刊 > 團購 正文

鋰精礦價格屢創新高 前9月國內碳酸鋰產量16.7萬噸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發表于  2021-11-16 11:45:00

磷酸鐵鋰、鈦酸鋰、錳酸鋰、三元鋰電池等,這些動力電池中時常出現的名稱都含有一個“鋰”字,鋰成為動力電池中最核心的元素,沒有鋰電池,就沒有鋰電池,新能源汽車也很難前行。

近來,鋰精礦價格屢創新高,對電池企業贊成了較大的影響,鋰資源市場劇烈波動對我國動力電池生產供應有影響嗎?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安泰科承辦的2021年中國鎳鈷工業年會在寧波召開,安泰科的高級分析師陳光輝對鋰進行了專題分享。

全球鋰資源供需偏緊

電動汽車已是大勢所趨,水漲船高,鋰的需求量也大幅上漲,我們非常關注一個問題,全球鋰資源消費增長如何?陳光輝說:“全球鋰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49.3萬噸LCE增長至2025年的121.6萬噸LCE,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5.3%,鋰市場將迎來新一輪需求周期。”

預測值顯示,連續5年增長率越過2位數,這是相當驚人的增長水平,2021年供給端釋放的產量最多為54萬噸,2021年及未來兩年基本延續供需緊平衡狀態。供求關系緊張,鋰資源走俏,價格自然要往上漲。數據顯示,9月份,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雙創歷史新高,當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達到19萬元/噸,較年初增長275%。

生產磷酸鐵鋰電池主要用碳酸鋰,三元鋰電池主要用氫氧化鋰,原本氫氧化鋰對碳酸鋰一直保持較高的溢價,隨著市場上磷酸鐵鋰電池回潮,這種溢價也發生了變化。2020年碳酸鋰率先實現領漲,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對氫氧化鋰價格的溢價;2021年初,氫氧化鋰價格開始出現反彈,隨后價格開始出現對碳酸鋰的溢價;但是今年國內磷酸鐵鋰需求火爆,碳酸鋰和氫氧化鋰之間的價格溢價并沒有拉開。

碳酸鋰、氫氧化鋰統稱為鋰鹽,它們是生產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2020年全球鋰鹽產量約為41.36萬噸(折合LCE當量),同比增長12%。中國是全球主要的電池生產國,中國的情況如何呢?陳光輝給出了一組數據,中國鋰鹽產量為24.7萬噸,其中碳酸鋰產量16.6萬噸,氫氧化鋰產量9.18萬噸。

中國鋰資源供需更緊

今年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6.6萬輛和215.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倍和1.9倍,電動汽車銷量大增,國內鋰鹽產銷量也猛增。數據顯示,1-9月國內碳酸鋰產量16.7萬噸,同比增長38%,氫氧化鋰產量11.8萬噸,同比增長75%。

市場對鋰鹽需求旺盛,然而,今年第3季度國內鋰鹽產量有所下滑,預計4季度也將下滑,這給原本就較緊張的供需關系增添了一絲不安的情緒。陳光輝說:“限電、限氣,鋰輝石原料緊張,傳統淡季的計劃停產檢修等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下半年產量有所下降。”

鋰鹽生產主要有兩種方式,冶煉鋰輝石和鹽湖提鋰。5-10月份為鹽湖企業高產期,進入冬季,企業的生產難度加大,產量自然減少。國內部分冶煉廠已出現鋰輝石原料供應不足,無法完全開滿產能的情況,這拖累了整體鋰鹽產量。盡管有多種因素制約,鋰鹽產量增長仍然較高,2021年1-8月,國內碳酸鋰產量達到14.7萬噸,同比增長45.4%,氫氧化鋰產量達到10.4萬噸,已經超過去年產量。

我國的鋰鹽產品,碳酸鋰凈進口,氫氧化鋰凈出口。2020年,中國共計進口碳酸鋰5.01萬噸,進口均價為5208美元/噸,共計出口氫氧化鋰5.66萬噸,出口均價為9579美元/噸。2021年1-9月,中國共計進口碳酸鋰5.92萬噸,進口均價為5672美元/噸;共計出口氫氧化鋰5.38萬噸,出口均價為9223美元/噸。我國碳酸鋰進口主要來自智利和阿根廷,分別占比78.64%和19.46%。我國對氫氧化鋰的進口依賴度極低,進口量相對較少。

未來供需仍將偏緊

隨著電動汽車產銷量不斷增長,鋰資源的需求量也在增長,這對于上游鋰資源的供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上游鋰資源供應并不樂觀。陳光輝認為,未來鋰資源供給仍然偏緊。

鋰資源主要來自鹽湖提鋰和鋰輝石冶煉加工。陳光輝認為,綜合考慮工藝成熟度、采選一體化、產品品質穩定性、一致性等因素,鋰輝石提鋰仍是中長期的最優選擇。目前,絕大部分鹽湖鋰仍較難大批量供應三元體系及高電壓鈷酸鋰,鋰輝石提鋰不僅產品多樣,而且品質更有保障。隨著一些綠地項目、棕地項目的開展及產能的逐漸釋放,到2025年鋰輝石提鋰占比有可能達到56.7%。

鋰輝石提鋰占比較高,那么就需要關注一下幾個主要的鋰輝石礦的生產情況。據介紹,西澳鋰精礦不管是在資源稟賦、生產成本、港口距離、采選回收率等方面,都是目前全球硬巖鋰礦中的佼佼者,在未來5年內仍是全球鋰資源供給的核心。未來5年,西澳鋰精礦規劃產能共計560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70萬噸,但是考慮到產能爬坡、工藝調試等因素,實際的產量可能不會那么多。“非洲鋰礦資源稟賦優異,將是下一輪產能擴張的主賽場。”陳光輝說。

鹽湖提鋰是鋰資源的重要渠道,全球最大的生產地位于南美洲。據介紹,鋰市場高景氣局面刺激南美鹽湖提鋰加快產能擴張節奏,SQM將原定于2023年底完成的18萬噸擴產計劃提前至2022年,Livent重啟其位于阿根廷和北美的擴產計劃,Orocobre宣布與Galaxy Resources合并,未來在阿根廷的鹽湖項目建設上將具備協同效應。陳光輝說:“以上項目產能最早將于2022年下半年釋放,確定性高的供應增量或僅來自SQM,當前鋰供應緊張的趨勢預計延續。”

國內的青海鹽湖提鋰取技術實現了高鎂鋰比、低鋰含量鹵水提鋰, 目前察爾汗(吸附)、東臺(電滲析)、西臺(暫采用煅燒法,新增2萬噸為膜法)、一里坪(膜分離)等主力鹽湖均已找到契合自身鹵水特性的工藝路線 。

國內多個地方開發了云母提鋰,規劃產能12萬噸碳酸鋰,2021年預計產量將達到7萬噸,相比去年同比增加75%。但是,云母提鋰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不能忽視,大量的尾渣處理是限制云母產能擴大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國的環保措施越來越嚴格,對于云母提鋰企業來說,這個問題需要認真思考。

陳光輝認為,鹽湖提鋰和礦石提鋰都是鋰鹽的重要來源,但是,資源稟賦、生產成本等因素,未來鹽湖鋰和礦石鋰將出現分化,鹽湖碳酸鋰的低成本倒逼礦石系新增產能聚焦于氫氧化鋰產品。

未來鋰資源供應如何?會不會比較緊張?陳光輝認為,2021年供給緊張,鋰資源成為最大瓶頸。2021年鋰行業需求為49.2萬噸,供給最大能釋放的產量為54萬噸,2021年及未來兩年基本延續供需緊平衡狀態。

鋰資源的緊張最主要的原因是終端需求大幅度增加,然而,上游供給也存在一些問題。據介紹,上游的問題主要歸為四個方面,一是澳礦新增產能仍需更高的價格激勵,新增供給以建成產能為主;二是南美鹽湖受疫情影響新增產能投產全面延后,放量進度低于預期;三是國內鋰礦及鹽湖新增產能對供給側影響有限;四是非洲、巴西一些在開發的鋰礦項目,短期內很難供應到市場上。(記者 萬仁美)

推薦閱讀

要聞推薦

焦點新聞

熱門圖片

版權所有 車型月刊網

聯系我們: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