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問界M5(參數|詢價)并不算什么新車了,但當我收到冰雪試駕邀請時還是挺興奮的。想想前后電驅那加速直給的感覺,在冰面上畫同心圓、在雪地上體會人為失控甩尾漂移的快感,那感覺,非常有趣不是嗎?這次冰雪試駕的位置在內蒙古海拉爾的中汽中心極寒測試場,聽到這個名字,您就該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冬季項目場地。
遠程熱車測試 混動優勢體現
(資料圖片)
Workshop開始前我們先看到一個有趣的手機app遠程熱車測試。當時的氣溫為零下14度。工作人員將試驗車的五個車門全部打開,并在全車座椅上通過布線與一臺專業溫度記錄設備連接。然后開始用手機上的AITO app開啟遠程熱車功能。設備將記錄開啟加熱15分鐘后,頭部與腳部的溫度。答案大家看下面的圖,1-4是腳部數據,5-8是頭部數據。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來問界M5制熱的效率還是很高的。這也說明問界M5的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DE-i)(熱管理能力\三電系統\控制策略)都針對遠程熱車這個功能進行了不錯的優化。這個功能其實不用我多描述,想必北方冬季在露天車位停車的朋友已經能感受到這有多香了。
就拿我所在的北京舉例,即便沒有零下14度,冬天放一宿之后車內也是很冷的。清晨臨去上班之前,或者工作一天之后,來到車里你要用體溫加熱冰冷的椅子與方向盤確實不太爽。問界M5這個功能在能讓你出門前15-20分鐘開啟加熱,從樓里來到車內依舊能溫暖舒適。最重要的是,問界M5可是一臺增程式電動車,完全不用擔心加熱時費的那點電。
接下來就是精彩刺激的雪地項目試駕。有穿樁、分離路面高速剎車、爬雪坡、定圓漂移、雪地拉力以及一小段穿越。這些項目將考驗問界M5的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DE-i)(熱管理能力\三電系統\控制策略)與機械素質(綜合穩定性、性能操控、四驅能力)。項目很多,我找最接地氣的三項的跟大家聊下。
冰雪極致駕控 如何人車合一?
首先是爬坡測試,模擬的是雪后城市坡道,所以這個坡度以務實為主,并非追求刺激。三個坡道依次是10%、15%、20%,基本上涵蓋了地庫、立交橋、盤山道這三種路況。我都是以最慢車速完成爬坡的,這樣才能盡可能避開慣性帶來的干擾,最真實地反饋問界M5雙電機四驅系統前后橋動力分配的能力。
我試駕到的是問界M5四驅旗艦版,前橋搭載異步交流電機,后橋搭載永磁同步電機,總功率為365kW(百公里加速4.4秒)。并配備上坡輔助與陡坡緩降功能。在我的試駕過程中,三個坡的上坡過程都非常平順沒有任何打滑情況。隨著臨近坡頂,腳踩電門開度也逐步增加,動力輸出依舊線性,整個爬坡過程非常叢容——這樣的特性對于女性駕駛者來說非常友好。可以這樣說,問界M5的電機好像預先知道我想讓它怎么工作一樣,它們要等待的只是命令。
其次是雪地穿樁測試。我們首先要以至少50公里時速依次穿繞過5個樁桶,而后緊急剎車,并將車停到前面的車位線里。該環節中撞到樁桶、停車出線都算失敗。因為測試環境為雪地,所以樁桶間距相較于柏油路們有所拉大。這個環節,每人開三次,取最快完成時間。測試使用普通雪地輪胎,并無其他特殊情況。
我覺得這個項目最考驗問界M5的機械素質與牽引力控制系統(TCS)及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甚至在測試時候我還嘗試關閉了車身穩定系統。差別太大了!開啟狀態下完全沒有甩尾的情況。關閉后全憑駕駛技術與運氣,如果你只知道踩油門,不會控車的話,車頭或車尾會不停撞樁桶。得益于問界M5優秀的ESP標定水平,開啟后你就像職業車友一樣能穩穩的控車,享受AITO問界M5全鋁合金底盤所帶來的駕駛樂趣感。
四驅系統出色的前后動力分配+前雙叉臂與后H臂多連桿懸架,讓這臺車急加速時一無推頭二無甩尾。前雙叉臂及后梯形多連桿獨立懸架,讓車身在不同駕駛狀態下,都能保持更好的駕駛穩定性,轉彎時上下兩個叉臂同時吸收輪胎所受的橫向力,轉彎側傾較小;車輪上下運動時,自動改變外傾角適應路面,輪胎接地面積大,提供穩定抓地力,提升駕駛信心和乘坐舒適性。所以每次繞過樁桶橫向擺動時,AITO問界M5都會用很好的車身姿態,給我以更高駕駛的信心。
其實我聊這些并不是在炫耀我的駕駛技術,因為最好的成績都是在開啟車身穩定系統的前提下達成的。這個系統通常是默認開啟的,你要主動關閉才行。所以不如把我剛剛分享的感受理解成“高速公路”上的一次緊急并線遭遇。你前面的兩輛車在快行道上龜速行駛,不管你怎么提示它們,它們都視你不見,然后你快速看了下左測車道的幾個空檔...下定決心后快速并線,瞅準時機左右穿插(哈哈,雖然這不好但大家年輕的時候都喜歡這么開),我從心里覺得這臺車讓我覺得有樂趣的同時又很安全,說到這還要安利下大伙這臺車的麋鹿測試成績是75km/h。
最后一點,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問界M5在分離路面高速剎車這個項目中表現出的優秀的剎車表現。我們會先將車加速至100km/h和60km/h兩個時速。通過剎車點時踩滿剎車,感受不同路況的制動效果。而對應路況則是100km/h時速左側車輪是冰面,右側車輪是鋪裝路面、60km/h時速時全部在壓實的雪地。
由于是冰雪制動距離已經不能跟柏油路上比了,但車身姿態簡直太棒了。一腳剎死,即便100公里時速,左右兩側車輪摩擦力完全不同,車也沒有出現失控的情況。完全走直線。不會在冰面上畫龍。而且都不用特別握緊方向盤,等上個20幾秒車就穩穩的停下了。
60km/h公里時速表現也是如此,只是剎車距離短了很多。就憑這點我覺得就值得內蒙、東北、新疆、青海,這些冬季雪很大的地區朋友的關注。好了試駕感受就跟您分享到這。下面我們聊聊AITO問界M5內在的一些技術特點。
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盡顯實力
我們一天的試駕平均溫度不超過零下10度,而且所有項目幾乎都是高速競技項目,即便緩慢爬坡對于電機來說也是非常耗能的工況。所以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對電動車最不友好的工況——溫度低+能耗高。
事實證明AITO問界M5作為增程車,擁有純電車型油耗低、靜謐平順駕駛質感等優勢,也可以像燃油車一樣,利用內燃機產生的熱量,實現供熱保溫等功能,快速提升電池活性,不用擔心整體續航嚴重衰減等問題。它不僅以大功率7kW PTC作為主動熱源,在增程模式下還可以利用增程器余熱。與純電車型相比,多熱源協同為電池包及乘員艙供熱,并且通過對供熱軟硬件的優化,實現統一熱管理,提高能量利用率。
為保證電池包盡可能處于最佳工況溫度區間,低溫冷啟動時,AITO問界M5會先采用PTC加熱循環水,以最高效率為車輛供熱,無需如燃油車一般等待水溫提升;當增程器工作時,不僅為電池、電機提供電能,提升續航,更可用余熱替代PTC,保暖更節電。采用大流量水泵,高效管控電池溫度。此外,對溫控管線進行了多元優化,均衡了流道設計,有效降低管內流阻,提升了電芯不同模組的溫度一致性。電池PACK還采用三面PVC噴涂的保溫設計,采用保溫泡棉對電池包進行了全角度覆蓋。以保持電池在任何環境下時刻處于最佳活性狀態。
基于以上介紹的電池熱管理技術,AITO問界M5在高緯度地區,春夏秋三季節用純電模式行駛,可以進一步降低通勤成本;而面對長途出行、冬季嚴寒、充電不便等條件,啟用增程器作為能量來源,整車續航又遠超純電車型,告別續航焦慮。在我們這次試駕的類似場景中(溫度低+能耗高)增程器可直接向驅動電機功能,與電池輸出的電能形成合力驅動車輛,低溫性能也強勁。在電池溫度過低時,PTC介入提高電池包溫度,有效保證充電效率。
以上就是我參加完這次試駕的感受,當然還有很多有趣的回憶。期待下次還能有機會駕駛問界品牌其他車型再來一次如此精彩刺激的冰雪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