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以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人口紅利為我國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17億輛,其中汽車3.19億輛;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
保有量不斷增長的背后,隨之而來的是因安全隱患、質量問題等造成的汽車召回與投訴。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2022年汽車召回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04次,涉及車輛448.8萬輛,比上年降低12.4%和48.6%。
雖然總量實現雙降,但受市場監管總局缺陷調查影響召回26次,涉及車輛175.9萬輛,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39.2%。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當下,新能源汽車召回也創下新高,召回車輛121.2萬輛,同比增長31.5%。
(資料圖片)
具體而言,從缺陷線索看,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收到消費者提供的汽車缺陷線索報告35896例,涉及發動機總成 、電氣設備 、車身 、傳動系等。其中,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報告4300例,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問題占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報告的41.9%。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遠程升級(OTA)逐漸成為車輛安全改進的重要方式,由于OTA所產生的召回也逐步增多,召回17次涉及車輛88.7萬輛,占召回總數量的19.8%。
從缺陷涉及的總成看,電子電器和傳動系統是主要缺陷產生部件,占召回總量的67.1%;涉及發動機問題的召回明顯偏少,占比較上年減少33.8%;因電子電器缺陷實施召回54次,涉及車輛219.1萬輛,占召回總量的48.8%;因傳動系統缺陷實施召回15次,涉及車輛82.2萬輛,占總量的18.3%;因制動系缺陷實施召回16次,涉及車輛48.5萬輛,占總量的10.8% 。
根據規劃,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深化召回工作。一是深化產品安全監管創新。穩步推進汽車安全沙盒監管制度,確保創新制度安全、適度、可控。深化智能汽車OTA安全評估,推動企業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制造,降低產品安全風險,結合物聯網技術帶來的產品安全新問題,探索物聯網產品安全監管新模式。
二是加強汽車產品召回監管。圍繞大中型客貨車、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加大缺陷調查力度,督促生產企業切實履行產品安全主體責任,守住產品安全底線。強化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事故報告制度落實,加大新能源汽車產品事故調查力度。會同生態環境部加強機動車排放召回案件調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三是完善消費品召回管理運行機制。加強對全國消費品召回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強化屬地管理責任,提升召回管理能力,加大各地消費品召回管理協同力度。加強消費品召回重點監控,實施重點管理。加強網上銷售消費品召回管理,深入推進電商平臺安全與召回共治合作。
四是加強召回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體系建設,完善產品傷害監測體系,加強產品傷害統計分析和安全評估。提高汽車、消費品危害識別和實驗驗證能力,強化產品缺陷與失效分析。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技術安全分析方法研究。建立機動車排放召回信息系統,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
五是優化召回與質量提升聯動機制。聯合行業協會、企業開展“實施一個召回、提升一個產業”工程,推動相關行業整體質量水平改進和提升。針對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提升缺陷分析和識別能力,加強產品安全測試,促進汽車、消費品產業鏈質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