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我的“理想”是教大家如何創業

  • 發表于: 2023-03-14 15:33:59 來源:愛卡汽車網

3月2日,特斯拉的馬斯克在情緒高漲地講著自己打算花10億美金拯救地球,而地球另一端的李想,也在高昂的情緒中向公眾解釋著為什么理想是現在的樣子。

如此看來,現在的智能汽車創始人們真累,不光要管理企業,還要忙著解釋剖析自己的心路歷程:馬斯克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李想的理想則是的心意相通。

從效果上來看,馬斯克的理想并沒有被投資人理解,股票當天就跌了,畢竟大家想知道的是,你怎么賺錢,并不想知道你怎么花錢;李想倒是沒有再次被噴,但是也沒什么水花,社交網絡上連點討論都沒有,畢竟,大家想知道的是你的車哪里能打動我,而不是為了你的愿景掏錢。


(資料圖片)

不過,如果從這點來看,兩個人其實還挺像的:你們想不想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說。換個角度來說,這也算自戀型人格的一種體現了,在創業者中,這種特質容易做大事,很多人推崇的喬布斯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當然,這樣的人也很容易招來非議,甚至眾叛親離,這一點上,雖然馬斯克和李想的成就并不可能和喬布斯比肩,但是招來非議的能力,卻一點都不少。

理解了李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也就能理解這場兩萬字兩個小時的媒體溝通會里,李想不但講了理想為什么是理想,還講了理想為什么選擇增程式汽車,甚至講了自動駕駛的發展史,包括出了事故為什么應該司機擔責。

這也就難怪有人在溝通會上說,這就是理想內部培訓教材迭代完成的,李想自己也說,每一波新員工入職,李想都要講課,P8級別以上的員工入職,李想甚至要一對一授課。

如果換個場景,李想作為老師,案例是理想汽車,說實話,這個溝通會的內容也同樣適用于商學院的創業和管理課程。

課程的好處是講清楚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樣,壞處是,和現實的距離有那么一丟丟遠。

今年2月份,用官方的說法是,新勢力們走出1月低迷態勢,2月銷量普遍回暖,理想成了新勢力車企的交付冠軍,一共交付了16620輛,比第二名蔚來,多交付了4000多輛。

這也是理想連續6個月交付突破了一萬輛,另一個可以明確的消息是,理想再次用產品和沉默跨過了“輿論困境”:被理想ONE(參數|詢價)清庫存的新車主們,再也沒有被提起。

當然,也不能這么說,在每次理想發布新車的時候,精致的TVC總會在某個地方出現一個用戶數據,那里面,就有全部理想ONE的車主。

三月上旬,理想汽車將交付L系列的第三款產品,理想L7,按照目前的市場,理想L7的表現應該也不會差。

李想在開這次溝通會的時候,想必已經知道了這個結果,但是兩個小時里,李想沒有一次提到了這個月的銷量,甚至是近期銷量,相反,他用了很大篇幅,講自己是怎么“進化”的。

這次的演講里,除了上面提到的內容,李想還判斷了在2024年的高端車,要都具備高級輔助駕駛功能,,剩下一半的時間里,李想都在講,自己怎么做管理,怎么進行組織迭代。

如果說馬斯克的目的是讓人 “追隨”的“慕強”,那么李想的目的,則是讓人“相信”的“慕強”。

在這里之所以不去復述李想的內容,是因為感興趣的人大概早已知道了全文,對創業和管理不感興趣的用戶,對李想的闡述大概也不會感興趣:李想雖然在互聯網上沒吵贏過,但是觀點輸出能力,卻沒輸過。

回到市場,在營收層面,現在的理想確實有資格去談論自己的組織。

在2022年,雖然理想仍然虧損了36.5億元,但是理想已經完成了新舊車型的換代,全年營收452.9億,并且在第四季度完成了盈利。

以前的理想是最有可能率先盈利的新勢力,現在的理想仍然是。

雖然李想在演講中,講了自己的系統和AI,講要把錢用在最有用的領域,但是到了用戶層面,我們看到的信息是這樣的。

理想近三年的研發費用是11億、32.86億、67.8億,對比蔚來的三年研發費用,24.88億、45.92億、108.36億元,確實不高。

2022年理想的銷售和管理費是56.6億,蔚來則花了105.37億,是理想的兩倍。

還有消息說,因為沒有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員工年終獎大打折扣,開年后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底盤、采購等多個部門都有員工離職。

這場溝通會的目的,是“讓人足夠理解自己”,在某個層面上,李想確實做到了,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通過一次演講來贏得媒體并不難,難的是,理想能夠一直像李想說的那樣,“每一輪干一次蠢事,然后活著,再做一次升級”。

威馬做了一次蠢事,留給他活著的時間,并不多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