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能源車的定義,有很多種,而個人的理解是,能“插電”或者說能上“綠牌”的車,就是消費者眼中的新能源車。簡單說,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動車就屬于主流新能源車。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近兩年來,各大傳統車企樂此不疲的推出自家熱門車型的插混版,這是為何?
就拿本屆廣州車展來說,各種亮相或上市的插混版車型有很多,要明顯多于純電車型。隨便舉幾個例,比如有奔馳GLE(參數|圖片) 350e、路虎發現(參數|圖片)P400e、途銳eHybrid這類高端車型;走親民路線的有豐田威蘭達雙擎(參數|圖片)E+、本田CR-V(參數|圖片)插混版、標致508L插混版這類車型,這里只是列舉了部分新車。除此之外,還有像途觀L插混版、5系插混版這類上市已久的新能源車型。
從這些車型中可以看到兩點,一是車型以SUV居多,二是這些插混版基本都是熱門車型基礎上推出的新能源版本,可以理解為“油改電”。各家傳統車企,樂此不疲的推插混版車型,該如何理解呢?
個人覺得,就眼前以及未來幾年,對于傳統車企來說,相比純電車,插混版車型要更香。首先,在熱銷車型上推出插混版,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比如說到途觀L的插混版,至少從車型名字到車型本身,看起來更為熟悉。
其次,這些“油改電”車型,減少了研發成本,也縮短研發周期,對于車企就是節約成本。當然,現在很多專業化平臺或架構,一個平臺下既可造燃油車,也能造新能源車型,這是效率的體現。換個角度思考,車企節約了成本,自然受益的還是消費者。為何這么說呢?不信你可以看看,這些熱門車型的插混版,相比其燃油版,價格并沒有高很多,甚至是很接近。比如途銳的燃油版車型售價區間為59.18——82.18萬,而插混版起步價為67.98萬。
對于消費者來說,花比燃油版多一點的錢,就可以買到能上綠牌的新能源車型,享受各種“新能源”優待,比如不限行、不限購等等,這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相比傳統燃油車,插混版車型在體驗上也有所不同,其兼顧了燃油車和電動車的特點,把性能和燃油經濟性做了平衡,比如城區低速行駛時,更多用電驅動,而高速行駛時,切換到發動機驅動,在不同工況下,發揮電和油的各自優勢。所以,不能簡單說購買插混版車型的人,就是為了一張綠牌。
寫在最后
有人說插混版車型的春天就快來了,我認為是這樣的。正如我們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市場需要什么,自然就會“推動”什么。就目前而言,純電動車在技術和體驗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要想實現取代燃油車,插混版車型有可取之處。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燒油”的綠牌車,目前還真是有點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