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貨拉拉、快狗等網絡貨運平臺收費和抽成機制引熱議

  • 發表于: 2022-04-20 11:18:46 來源:中國汽車報

近日,有不少貨車司機向記者反映,貨拉拉、快狗等網絡貨運平臺的收費和抽成機制著實有些不合理。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油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網絡貨運平臺不斷提升抽成比例,不僅侵害了從業人員的利益,還給貨車司機群體帶來了極大的不安。

貨運平臺抽成比例高

有貨車司機在網上爆料,在貨拉拉平臺,如果想要接到質量較好的訂單,就必須購買會員套餐。如若拒絕繳納這項費用,用戶在搶單時,就會有30秒的等待時間;如未及時續繳會員費,每天只能搶到兩單生意,后續不會再有訂單推送。

對于從事同城貨運的運輸從業者來說,每天只接一兩單生意,收益是無法得到保障的,這就逼迫貨運司機不得不充值會員。

“這就是變著法兒逼我們交錢。”北京同城貨運司機王師傅告訴記者,如今的貨運市場并不景氣,為了多賺點錢才開始在貨運平臺上找活兒,沒想到還要交各種費用,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這種規則跟強制沒有任何區別。綜合來看,網上接單還沒有線下找活兒掙得多。

由于引發運輸從業者的強烈不滿,貨拉拉在個別地區下架了“初級會員”、“高級會員”、“超級會員”的套餐,取而代之的是“白銀會員”、“黃金會員”、“鉆石會員”,雖然購買費用相較于之前有所降低,但新套餐的各個會員級別都不再享有信息費免除。也就是說,新會員套餐下,平臺用戶承接的每一單生意,都必須向貨拉拉額外支付信息費。

“雖然會員費下調了,但總體的支出并沒有減少。”貨拉拉用戶介紹說,在全新的會員制度下,如果選擇最高檔的“鉆石會員”,按照每個月跑1萬元計算,“會員+抽成”的費用相比之前的“超級會員”要高出100~200元左右。

事實上,不止是貨拉拉,在滿幫的貨運平臺上,用戶也需繳納會員費。據悉,會員費分為688元和1688元兩種,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接單數量上。“688元的會員套餐一年可接188單,而1688元套餐一年可接2576單,如果訂單達到上限,則需續繳費用。”滿幫客服介紹說。

快狗打車客服向記者表示,平臺分為搶單和派單兩種模式。搶單模式下,司機完成每筆訂單,平臺要抽成15%;如果繳納699元會員費,平臺則免除傭金。派單模式雖沒有抽成,但對司機的服務質量和指標有著嚴格考核,一旦出現差錯,罰金非常高。

“貨運平臺不可能無償為運輸從業者解決找活兒的難題,他們需要盈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平臺不斷提升抽成比例,著實是讓我們有些吃不消。”山東貨車司機劉強無奈地說。

10%~15%抽成不合理

雖然曾深陷輿論漩渦,但網絡貨運平臺對于收費模式卻有著自己的考量。其中,貨拉拉方面表示,之所以采用會員+信息費的組合抽成模式,主要是為了避免貨運市場由于熟人交易、缺乏平臺監管,而對用戶造成風險和損失。會員+信息費的模式可以避免司機繞開平臺交易,從而更好地保障服務質量和貨主權益。此外,貨拉拉認為,會員+信息費的模式如果合計計算收費,大約占司機運費收入的10%~15%,是一個可接受的合理范圍。

“收取會員費還拿著抽成,這個合理范圍真的合理嗎?”貨運司機劉師傅質疑道:“如果按照運費收入的15%比例抽成,相當于賺1000元就要給平臺150元。在如今油價一漲再漲、運費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再加上過路費、車輛折損、保險、修理費、交通罰款等成本,我們有時辛苦跑一趟活兒的利潤可能還未必有平臺抽走的多。這樣算下來,我們只能是賠本賺吆喝了。”

“抽取運費收入的10%,還能勉強接受,如果不斷提升抽成比例,我們就真的吃不消了。”另一位貨車司機趙師傅說道。

對此,物流行業專家孔震表示,在物流運輸生態系統中,任何一方的訴求都要與市場實際情況保持平衡和一致。如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很多工作在一線的貨運司機因車輛通行受限等原因被滯留在途中,極大影響了運輸時效,可獲取的利潤也不斷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網絡貨運平臺依然征收如此高的信息費是值得商榷的。從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貨運平臺應充分考慮運輸從業者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適當減少抽成費用,并給予一定補貼。當下,只有生態系統中每個環節都能平穩運行,整個行業才能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此外,在孔震看來,貨運平臺迫于市場壓力尋求提高營收時,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策略,不應將主要盈利點瞄準運營端。保障卡車司機權益,共建良好貨運生態,網絡貨運平臺同樣責無旁貸。

保障市場動態平衡是關鍵

實際上,外界對網絡貨運平臺的接單抽成、價格壟斷等方面的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少質疑。去年12月,交通運輸部、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要求網絡貨運平臺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在移動客戶端和媒體上公開發布。

今年2月24日,在交通運輸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貨運平臺抽成問題,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實施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督促道路貨運新業態平臺公司向社會公開計價規則,合理設定本平臺抽成比例或會員費上限并向社會公開發布,在駕駛員端實時顯示每單抽成比例。

針對上述問題,多數網絡貨運平臺承諾,將在會員費及信息服務費、保障從業人員權益、改善司機經營環境等方面進行整改。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平臺企業并沒有妥善解決貨運司機的痛點問題。

對此,孔震表示,政府相關部門的表態固然釋放了積極信號,但由于只是基于當前形勢出臺的指導性意見,所以約束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從貨運行業的現實情況來看,供大于求的現狀一時是難以改變的。因此,除了有關部門介入監管之外,還要靠市場的自我調節,逐步解決上述頑疾。

中鐵物流集團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維志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表示:“市場經濟終歸要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當下,無論是司機群體還是貨運平臺,雙方都有自己的立場,未來會在碰撞、摩擦中形成一個新的行業規范和秩序,共同推進現代物流體系的發展,構建服務發展新格局。

“除此之外,目前網絡貨運平臺在盈利模式、定價規則、司機端培訓等方面,仍處在摸索階段。同時,精細化運營、高效車貨配比的優勢也未凸顯。未來,貨運平臺想要實現突圍,必須要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同時,盡可能解決用戶需求場景中各個環節的痛點,這樣才有望成為這場戰役中的贏家。”高維志最后說道。(張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