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滾動:硬核實力,真大廠范兒,飛凡R7智能座艙有何不同

  • 發表于: 2022-09-30 15:31:03 來源:網上車市

9月27日,飛凡汽車旗下首款「極智高階純電SUV」——飛凡R7正式上市了,售價為28.99萬元~35.69萬元。新車的上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關注的重點卻并不在價格上,而在于它是一款“真”智能化的大廠產品。


【資料圖】

眾所周知,國內的新能源市場以蔚來、小鵬等品牌誕生為開端,開啟了新能源智能時代;而隨著2020年大眾、豐田、本田等傳統廠商入局,ID 4,極湃1等產品的發布和上市,由傳統廠商參與的新能源市場,進入了“下半場”的爭奪。但是諸多傳統廠商推出的產品,相比起造車新勢力而言,競爭力有著明顯的差異,不夠智能、油改電等負面問題層出不窮。

上汽飛凡汽車背靠上汽這一國內頂級大廠,敏銳地認知到了現如今新能源的市場同時也是智能的市場,因此勢必需要在智能化領域進行發力。在經過了多年的研究之后,飛凡R7正式誕生了。頂級的硬件,深入的智能化,所締造的是飛凡R7頂尖的智能座艙。

那么問題來了,飛凡R7到底是用了哪些硬件,哪些技術,才能讓自己的智能座艙擁有業界一流的水準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AMOLED屏幕 不只是貴

此次飛凡R7的第一大亮點便是其RISING MAX-3+1霸艙式巨幕,其主要組成部分是由三塊共計43英寸的超大三聯屏和一塊最大顯示面積達到70英寸的AR-HUD。

其中,三塊屏幕分別是一塊京東方的15.05英寸的AMOLED中控屏,一塊10.25英寸的Mini LED全液晶儀表盤和一塊12.3英寸的MiniLED副駕駛屏。這套屏幕總成是目前30萬元級別所有新能源車當中成本最高的。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三塊屏幕+AR-HUD如此之貴?這就要從它的特性說起。

AMOLED屏幕是在OLED屏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常規的LCD(LED)屏幕是在顯示層后方添加一層發光材料,從而實現屏幕發光和亮度調整的。但這一操作的缺點非常明顯,過厚的背光層會導致整個屏幕顯得又厚又重,而OLED屏幕所采用的是自發光材料,屏幕本身具有發光特性,因此更薄,也更為輕便。

如果只是因為薄和輕便,其實OLED屏幕也沒那么了不起,但之所以像飛凡R7這樣的高端車型會選用,重點在于其超高的對比度,因為自發光,每一個像素點都可以單獨開啟和關閉,因此,它的整體屏幕亮度更高,像飛凡R7的主屏幕,其實驗室亮度達到了最高800nit,這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手機亮度。更高的亮度,保證了飛凡R7的主屏幕擁有日光條件下更頂級的顯示效果。

而在暗光環境下,尤其是當夜晚來臨,車內的光源其實并不需要太過強烈,相反,黑暗部分的亮度越低,對于環境光污染就越低。而飛凡R7的屏幕能夠在純黑色壁紙的情況下,將黑色部分的亮度降到0.這也就意味著,它能夠與四周的黑色背板完全融為一體,將光污染也降至0。

此時或許會有人問,那么直接用OLED面板即可,為什么要使用AMOLED屏幕?這就是細節的考量了,AMOLED屏幕的采購成本相比起OLED屏幕更高,但是其特有的薄膜晶體管背板,它能夠實現更高的刷新率,更廣的可視角度和可視面積,并且可以彎曲。對于飛凡R7而言,由于中控屏的面積較大,因此AMOLED屏幕的特性更適合。

而兩塊副屏采用MiniLED屏幕,則是相對而言有著更多考量,從需求上來說,之所以選擇MiniLED材質,主要是由于不論是副屏還是儀表盤,都不需要過大的可視角度,只需要保證該座位的顯示效果即可。

MiniLED屏幕是目前的主流屏幕,包括ipad等高端電子產品均有應用,其主要優勢在于它既擁有LED屏幕的低功耗,同時其獨有的背光分區功能,能夠實現像OLED屏幕一般的高對比度,可以顯示無限趨近于0的黑。同時MiniLED屏幕的頻閃很低,對于長時間看視頻的副駕駛而言,能達到有效護眼的效果。

如果單從成本角度看,飛凡R7的這套三聯屏成本甚至可以比肩奔馳的EQS,可謂一擲萬金,那么問題來了,其他廠商拿不到這套屏幕嗎?

答案是不一定,從供應鏈的角度上而言,廠家的實力決定了它能夠找到什么樣的供應商,拿到什么樣的供貨價格,像京東方這樣的廠商,對于小企業的供貨是有嚴格的限制的,不夠等級的企業很難拿到高端產品,即便能拿到,供貨價格也會水漲船高,相對的,車輛成本和售價也隨之提升。

而飛凡汽車背靠上汽,擁有國內最強的供應鏈水平,對飛凡汽車而言,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拿到更好的硬件,這也就是為什么飛凡R7敢于堆料的原因。

AR-HUD 未來技術,現實融合

如果說屏幕材質的提升對于體驗而言是一次飛躍,那么AR-HUD的出現,無疑是智能化進程的小革命。

傳統的HUD之所以無法成為核心功能,主要原因在于其顯示的內容與儀表盤顯示的內容趨于同質化,對駕駛員而言,直視前方和偶爾瞥一眼儀表盤差距并不大。而AR-HUD則全然不同,他更像是第四塊屏幕。

飛凡R7的AR-HUD相比起傳統的HUD而言,它更像是一臺VR眼鏡,只是相較而言,它是將數字化的圖標與現實畫面進行結合,諸如行人從面前走過,那么AR-HUD通過態勢感知,就能夠實現對行人進行框出,同時通過高亮度和高飽和度的方框,加強駕駛員對于動態物體的識別。

除此以外,道路引導也是AR-HUD的亮點功能之一,過去的HUD對于導航的顯示效果僅限于距離和方向,即便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車道級引導,在諸如山城重慶等復雜路況下,仍舊力有未逮。而AR-HUD能夠實現對于車道的精確引導,將引導箭頭與實際道路相結合,讓導航不再是動畫,而是更像游戲中的道路引導。

同時,飛凡R7的AR-HUD不光具有引導功能,還具有多媒體播放功能,停車狀態下達到70英寸的AR-HUD,能夠將視頻直接投射到AR-HUD屏幕上,對于駕駛員單人觀影時,不用再低頭看屏幕。

其實對于AR-HUD而言,相比起普通的HUD,它需要校正駕駛員坐姿以及HUD位置,以保證不會出現視覺偏差,因此需要對國人的身高、乘坐習慣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換句話來說,飛凡R7的AR-HUD,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系統,它反應的是一流硬件、大數據分析、軟件融合三個維度的共同表現。

RISING OS 直覺交互 大有不同

往常我們所接觸的不論是手機系統,還是車機系統,均是以按鍵或者觸控來作為交互手段的。從駕駛員的角度而言,不論是按鍵控制還是觸控控制,均需要轉移注意力去進行一定的設定,同時還需要手部進行動作。

但問題在于,行車過程中,80km/h時速下的1秒鐘,可以行駛22米,即便是0.5秒,也是10米的距離。因此任何轉移注意力的行為,都會造成危險。

而RISING OS 則大有不同,它的界面擁有兩種UI,一種是以高精度地圖作為系統基底,在地圖上方輔以大色塊樣式的程序組件,同時支持自定義。一種則是以傳統壁紙為基底,APP LOGO作為圖標,將所有APP一次性顯示在主屏幕上。二者均只有一級菜單,因此并不用擔心會出現某個功能藏得很深,導致找不到的問題。

如果單從設計上來看,這兩種UI的設計前者更偏向于純駕駛員使用,因為大色塊和地圖底層在可見度和實用性方面更高,而第二種則更符合普通人對于大屏IPAD的使用習慣。

同時由于所有的功能全部顯示在主頁面上,RISING OS擁有的所見即可說功能幾乎可以直接控制所有APP的打開和應用。對于駕駛員而言,所有的控制都無需注視屏幕,只需要開口即可。

在對RISING OS的語音測試中,發現RISING OS的語音指令輸入并不一定需要規范化指令,諸如:打開窗戶。而是可以采用模糊指令的形式,比如:能不能給我開一點窗,或是天氣太熱了,把溫度調低一點。并且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RISING OS 的指令識別度都超過了90%。

除了語音交互之外, RISING OS 同時支持手勢交互,在主副屏幕之間,可以直接利用三指飛屏進行娛樂信息共享。

過去的副駕駛屏幕只是一塊單純的影音顯示屏,但是RISING OS系統將副駕駛屏幕設定為是一塊操作屏幕,換言之,副駕駛可以替代主駕駛利用屏幕對導航目的地等等進行調整,然后一鍵共享至中控屏、儀表屏和AR-HUD,真正實現了“副駕駛”這一概念。

飛凡R7的RISING OS交互系統最大的亮點是以駕駛者為中心,為駕駛者帶來直覺式駕駛顯示,例如,儀表屏的畫面視覺重心始終聚焦于道路,車輛基礎信息置于下方以icon呈現,上方清晰呈現車速,右側的導航信息直觀、指向性明確,且不遮擋車道四周信息。更值得一提的是,飛凡R7還可實時可視化呈現道路信息,四周的車輛和交通參與者(機動車、異型車、自行車、行人等)均可被輕松識別和預判行為軌跡,實時三維模型投射到儀表屏與中控屏,幫助駕駛員更好掌控四周車距。

這主要得益于飛凡智駕團隊全棧自研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階智駕系統。它整合了包括4顆800萬像素攝像頭、4D成像雷達等等33顆高性能感知硬件。在軟件方面,則應用了行業首創的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將智能電動車多數應用的前融合或者后融合算法,變化為后融合+前融合+混合融合算法的三重融合,其優勢在于,它將前融合和后融合進行了同時操作,既利用多種感知器進行融合性算法,也讓視覺、雷達等多個感知系統分別輸出自己的感知圖像,最終將兩種感知結果混合,形成一幅感知圖像,進而進行分析,多種方式揚長避短,從而實現完整的感知。

由此可見,RISING OS其實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相比起過去車載UI系統更注重設計,更注重功能多樣化但是忽略駕駛員體驗的傳統邏輯, RISING OS所提出的直覺式交互可以更有效的提升行車安全以及駕駛員的操作效率。直覺交互的發展之路或許很漫長,但是 RISING OS開了一個好頭。

總結:

硬件、創新、交互三個角度只是應證了飛凡R7在智能化道路上努力的步伐。它背后所映射出的,不僅是飛凡R7認真推進智能化的態度,還有飛凡作為一個一流大廠,所擁有的實力,那就是頂級的供應鏈、頂級的整合能力、頂級的技術團隊。

放眼看整個同價位段的造車新勢力,或許能有部分品牌能夠在部分領域與飛凡R7相抗衡,但從綜合產品力上來看,飛凡R7明顯更具優勢。對于購車人而言,你買的不只是一臺單純的車,你購買的更是從前端服務,到后端維護的全套體驗,而這更是大廠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