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資訊!Cruise無人出租車“堵街”,云代駕為何沒能救場?

  • 發表于: 2022-07-07 05:27:05 來源:愛卡汽車網

文:鄭開車@談擎說AI主編

自動駕駛行業雖前景誘人,但通往商業化的每一步似乎都充滿了懸念。


【資料圖】

據新浪科技7月1日早間消息,當地時間周二深夜,Cruise 的 6 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堵在舊金山的一條街道上,時間長達幾個小時。Cruise員工隨后前往現場,人工移走了這些車輛。

要知道一個月前,Cruise的全無人出租車獲得加州舊金山的收費運營許可,號稱完全無人駕駛的雪佛蘭博爾特電動汽車已經開始為當地市民提供網約車服務了。

值得注意的是,Cruise在舊金山投入運營的車輛并不多,只有30輛,而且被限制在夜間 10 點到凌晨 6 點在指定街道范圍內運營。然而一個月后,就出現了讓人瞠目的Robotaxi群體堵街事件。

Cruise公司發言人Drew Pusateri表示了歉意,并沒有詳細說明造成本次事件的原因,只是稱它是由一個“技術問題”引起。

更令人不解的是,Cruise派員工前往現場進行善后處理的效率也很低。在由Cruise員工處理好故障之前的幾個小時內,Cruise無人出租車顯然已經違反了交通規則,造成了路人和其他車輛的通行障礙,由此引發出關于路權和交通處罰的一系列問題。

而這一“技術問題”的背后,或許不能簡單認為Cruise自動駕駛技術不成熟,其用于遠程遙控駕駛的備用技術方案為何沒能及時發揮作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云代駕“偷懶”,Cruise的無人車頻“違規”

Cruise的自動駕駛汽車并不是第一次出現異常運行的狀況。

今年4月,一輛Cruise完全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擋住了一輛前往火災現場的消防車。當月,還有一輛Cruise無人駕駛出租車因夜間沒開大燈被警察攔截,結果趁警察不注意,居然就開走了,“喜提”首個無人駕駛逃逸記錄。

盡管Cruise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出租車做出了“安全的決定”,但是對于已經加入現有交通系統的“新物種”,AI駕駛員僅僅做到安全駕駛似乎還遠不夠,還應該讓它們學會遵守人類社會的交通規則。

根據DMV(加州交通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加州自動駕駛共發生117起事故。在這些過往的自動駕駛事故中,大都是由企業和相關部門以及受害者私下達成和解,但是這樣處理事故的方式顯然不妥。

一方面,自動駕駛事故可能會引發路權爭端。像Cruise剛發生的這例事故,最直接的影響是,導致當地居民對自動駕駛技術不夠放心,路人在不清楚是否會出現意外的前提下,碰到自動駕駛車輛會有意躲避和遠離,氣場直逼勞斯萊斯幻影(參數|詢價)(躲得遠遠地,怕一不小心蹭層皮,自己車賠沒了)。這樣以來,無人駕駛車輛在無形中就侵犯了普通車輛和行人的路權。

此外,據外媒報道,Cruise這起集體“趴窩”事故甚至導致保潔車無法清掃完整個街區,給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帶來了間接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在不成熟的前提下,寄希望于交通管理部門“特別對待”,相當于降低了對技術合規性要求的標準。

在小范圍的試點運營區域,有工作人員可以派往現場處理,但是只有“半瓶水”的自動駕駛技術假如大規模的落地,恐怕沒有足夠的后勤人員來負責事故的善后處理。

事實上,當前的所有自動駕駛公司還處在技術爬坡階段,偶爾出現異常狀況也在所難免,因此對于系統異常后的善后處理能力尤為關鍵。

Cruise的Robotaxi鬧出尷尬的堵車事故,可能暴露的是其云代駕技術還比較薄弱,無法在系統異常后及時接管AI司機。

但問題是,為何Cruise的云代駕技術會如此薄弱,難道這又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術嗎?

事實上,早在2020年,Cruise的測試無人駕駛車輛就在中控靠近換擋的地方設置了緊急“求助開關”。

“負責遠程監控的安全操作員有能力在緊急情況下將車輛停下來,但不能使用標準駕駛員控制權,最終我們將完全取消安全操作員。”Cruise首席執行官Dan Ammann當時向媒體表示。

事實上,遠程遙控駕駛技術在無人駕駛的一些垂直領域已經得到應用。據天眼查APP顯示,慧拓和徐工等企業已經有用戶遠程遙控無人礦車的技術專利。

除了Cruise,還有很多研發自動駕駛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云代駕”技術。

2020年,Waymo也在鳳凰城郊外的設施中采用了人類監控員,以監視和協助提供自動駕駛服務的小型貨車。在發現異常情況時,可以向自動駕駛汽車發送操作指令,讓汽車按照指令行駛。

同年,百度在“百度世界2020大會”上發布了5G云代駕。在面對臨時道路變更或交通管制等情況,接到求助請求的云駕駛員就可以接管和遠程操控自動駕駛車,一位云端駕駛員可以控制十輛、百輛車。

除此之外,索尼發布概念電動車VISION-S之際,也強調了自己的遠程操控技術,通過5G通信網絡,遠在日本的工程師操控德國的VISION-S 01進行測試,實現了低延遲的傳輸以及通訊控制監測。

可以看到,無論是自動駕駛行業巨頭,還是打算造車的企業,已經把云代駕作為一門“必修課”。

按照DMV(加州交通管理局)對自動駕駛公司的評價排名,Cruise在MPI(接管里程數)僅次于谷歌旗下Waymo,190億美元的公司估值也緊隨Waymo其后,是無人駕駛領域排名第二的公司。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自動駕駛巨頭們都一致布局了遠程遙控駕駛技術,為何Cruise的云代駕給人感覺很“雞肋”?

云代駕為何被“雪藏”?

事實上,目前在自動駕駛領域,云代駕(或者叫遠程遙控駕駛)技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已經不需要再懷疑。

在可行性方面,遠程遙控駕駛其實早就應用于地鐵的應急系統。

正常情況下,地鐵列車沒有司機來負責駕駛,也是一種“自動駕駛”的運行狀態。而萬一自動控制信號系統出現故障,車站會立刻報到OCC(控制中心),地鐵的運行控制會轉為由人工進行調度,各個調度員還會根據故障的不同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在必要性方面,目前國際上對自動駕駛普遍采用L0-L5的6級劃分標準。其中,L4和L5為高級別自動駕駛,責任主體為自動駕駛系統。

從這個角度來看,布局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應當做好承擔各類交通事故責任的準備,此時云代駕更應該作為一種“備用方案”,用來處理自動駕駛算法無能為力的特殊狀況。

況且在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去年6月更新的分級標準中,首次對遠程駕駛概念做出定義,認可“自動駕駛算法+云代駕”是解決問題的高效途徑,并且刪除了L4、L5級別中“不需要干預”的說法。

也就是說,現在云代駕已經成為SAE和政策所提倡的技術,那么為何Cruise的Robotaxi還頻頻出現擾亂正常交通秩序的尷尬情況呢?

其一,前幾年自動駕駛賽道被資本青睞,很多企業為了展現其技術方案的優越,普遍會對實現無人接管的L4表現出過度自信。如果誰在這個時候高調介紹自己的云代駕技術,反而會給人一種AI算法比較“弱雞”的印象。

正如AEB技術(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前些年剛成為搭載于沃爾沃亞太s60、寶馬7系(參數|詢價)等豪華車上,在新車發布會上被當做黑科技可勁夸耀,可是AEB作為一種主動安全技術,并不能因此取代安全氣囊,廠商即使同時也改進了安全氣囊,也不會作為發布會上的重點。

其二,之前的云代駕技術還不夠成熟,其安全性、穩定性遭到質疑。

無論多么先進的4G、5G,網速可以越來越快,時間延遲可以越來越短,可是在城市大面積核心區域還是可能出現暫時信號不穩定的問題,也難以保證Robotaxi運營區域內任何地點的信號強度都做到完美覆蓋。

信號不穩定的問題無法徹底解決,那么即使周密部署了云代駕系統,也不能保證自動駕駛的絕對安全。因此,在政策沒有強制要求、甚至還沒有對遠程遙控駕駛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定義之前,Robotaxi廠商過于高調地秀云代駕技術,相當于給自己多“挖坑”。

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認為,“RA(Remote Assistance,遠程協助)不等同于Remote ContRol(遠程控制),如果遠程駕駛員全程都保持注意力,那非但沒有節省人力,反而可能更不安全。”

另一家自動駕駛公司AutoX的創始人肖健雄,也表達了與張寧類似的觀點,“遠程操控或者5G云代駕對無人駕駛有潛在的威脅和阻礙,我們的全無人駕駛理念認為,真正的安全的無人駕駛系統必須依托于非常穩定的AI駕駛能力,而非依賴遠程遙控。”

然而,AutoX雖然表面不看好云代駕,卻并沒有真的放棄對于遠程遙控技術的研發。

早在2018年11月,AutoX就曾開發了一套代號為Xhybrid的智能監控系統。據悉,Xhybrid支持高級人機混合決策,能從多個層次融合來自無人駕駛系統、遠程監控人員的決策和規劃。

“這是實現未來大規模無人駕駛部署的關鍵一步,也是安全冗余的手段之一。”AutoX創始人肖健雄表示。

也就是說,云代駕或是遠程遙控駕駛技術雖然現在滿足了可行性和必要性,但由于Robotaxi廠商之間的競爭以及交通法規層面的滯后,遙控駕駛技術距離被真正成熟起來、甚至成為Robotaxi廠商強制性標配系統,或許還要經過更長的時間。

云代駕欲走向成熟,5G設施還遠不夠

國內Robotaxi玩家中,百度Apollo對云代駕持樂觀態度,并看好其落地應用的前景。早在去年10月份的技術開放日,就已經亮相過的“5G云代駕”遠程駕駛方案,在今年又有了新的細節展示。

但是,云代駕想要真正推廣,成為像安全帶、胎壓監測器一樣的強制性配置,還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5G云代駕的最核心部分并非遠程操控技術,而是5G網絡。正如上文所述,在信號不穩定的情況下,遠程遙控的安全性也要大打折扣。

玩過FPS類射擊游戲的用戶都知道,網絡延遲對游戲成績的影響很明顯,碰到網絡不穩定的時候,一場對戰游戲中只要有人掉線幾秒鐘,在對面玩家看來你的角色就成了“活靶子”。就算等網絡恢復后,你已經在家里等待重生了。

可是在現實中,對車輛的遙控駕駛是否穩定可靠,直接和乘客的人身安全息息相關,因此5G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同步完善。

其次,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方面,云代駕面對的考驗甚至比自動駕駛更嚴酷。

例如今年年初,有媒體報道,上海的網約車司機“發明”了一種用于網約車搶單的作弊方法。

司機們將打開導航APP的手機大量集中在一起,依靠大數據的導航系統誤認為有許多車輛堵在此處,從而設置該路段為擁堵路段,其它不知情的網約車司機看到此處擁堵便放棄了本可以到手訂單。

因此在網絡安全方面,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說,Robotaxi對人類司機的取代可能會引發一些社會矛盾,對惡意干擾Robotaxi車輛正常行駛的行為也需要加以防范。

在電影《速度與激情8》中,反派人物查理茲·賽隆黑入了無人車隊的智能駕駛系統,上千輛無人車被控制成為“僵尸車”軍團的驚心場面,讓很多觀眾對無人駕駛車輛的網絡安全風險而擔憂。

而云代駕的復雜之處在于,在事故責任界定中,不僅涉及到乘客和汽車廠商、AI算法(自動駕駛系統廠商),還牽涉到負責遠程遙控的“云代駕安全員”。

在數據安全方面,“云代駕安全員”通過代駕車輛,了解車主住址、電話等私人信息后,可能會有信息泄露的風險,而假如“云代駕安全員”在遙控駕駛前幾個小時喝酒,又如何規避這種酒駕行為那?

可見云代駕不僅考驗的是技術,新的駕駛模式下,與之相適應的交通法規也需要同步跟上。

寫在最后:

云代駕技術的進展盡管有很多待突破的難題,但并不意味著前景暗淡。

隨著元戎啟行、輕舟智航等公司接連發布價格低至萬元的自動駕駛方案,落地速度的比拼成為無人駕駛賽道當前的競爭焦點。大家都搶著落地,而且打出低價牌。

一方面,這意味著自動駕駛方案的價格正在逐步下降。另一方面,落地和大規模應用的前提離不開安全冗余。從此次Cruise無人駕駛車輛堵街事件來看,Cruise遠程遙控駕駛技術的短板已經造成了當地居民的驚恐和交警的無奈。

或許Cruise的幾次事故應該成為自動駕駛廠商的前車之鑒,在成本允許的前提下,為保證每一臺Robotaxi車輛都不會失控,云代駕技術的優劣或許也應該成為評價一套自動駕駛方案的重要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