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空間的利用還是設計上的發揮,我一直都認為,SUV是電動汽車最為合理的車身形式,尤其是定位在中型或以上的SUV。所以,我很期待自己能有機會去體驗擁有三排座椅布局的電動SUV,重點考量一下它們是否真的能在乘坐方面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上汽奧迪Q5 e-tron(參數|詢價)無疑是一個相對完美的體驗對象,當然37.65萬元~47.95萬元價格區間免不了會讓它處在直面那些更為強勢的新勢力品牌SUV競爭對手的局面。但一個由傳統豪華汽車品牌打造的6/7座電動SUV,除了最顯而易見的品牌優勢,我更喜歡上汽奧迪對于汽車作為交通工具這個核心屬性的表達方式。
(資料圖)
我很幸運,在試駕體驗是拿到的是為數不多的上汽奧迪Q5 e-tron 50 e-tron quattro edition one藝創典藏版,也就是整個車系家族的頂配車型。前后雙電機225千瓦的輸出其實在數據上并不令人印象深刻,官方給出的6.7秒的零百加速時間,和新勢力品牌的競爭對手相比也不具備任何優勢。但無論是在通暢的國道上高速行駛還是在繁忙的城市道路通勤,無論是起步、中途加速還是滑行減速,這輛Q5 e-tron不會讓我有任何需要適應和學習的成本。我不需要去花時間刻意適應加速踏板的敏感程度,不需要先試探一下剎車踏板的行程和力度,一切就像我在無意識間駕駛傳統燃油車一樣。甚至總在宣傳電動汽車無時差的加速表現方面,這輛SUV都顯得相當克制,或者說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層次感,速度的攀升過程絕非是一蹴而就。
我喜歡上汽奧迪Q5 e-tron動力輸出的這種略顯“保守”的性格,我也相信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和傳統燃油汽車基本沒區別,無需額外學習成本的駕駛體驗是最具實際價值的。當然我也不否認,那些傳播起來更為直接、有效的出色性能指標,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只不過對于一輛車長4.8米且布局為6/7座的電動SUV來說,“陪襯”才是它們更為合適的角色。
除此之外,我也更喜歡奧迪和同集團電動車型根據實際能耗給出相對應的,更值得信賴的續航里程的計算邏輯。或許在絕對數值上,它和CLTC標準的結論有一定區別,但無疑這樣的數值參考在真實使用場景中是更具參考價值的。而全系標配L2級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對于上汽奧迪這樣的豪華品牌來說,也是頗為令人欣慰的。
我重點想要考察的上汽奧迪Q5 e-tron的乘坐體驗,50 e-tron quattro edition one 藝創典藏版車型的6座布局無疑更方便第三排乘客的進出。但主要在第二排就坐的我,還是覺得兩個獨立座椅的坐高可以再大膽一點點,座椅的寬度也可以稍微再放開一點。至于功能性方面,通風、按摩功能如果能選裝,那就再合適不過了。至于第三排,空間對于我這個不過1.7米的偏瘦身材來說問題不大,但對于身材再正常一點的普通男性乘客來說,就不太樂觀了。不過考慮到其4.8米左右的車長,其實第三排的體驗也是完全可以預計到的,畢竟“空間魔術師”這個光環,對于歐洲汽車品牌,尤其是豪華陣營的成員來說,并不是一個必須的選項。
對于上汽奧迪Q5 e-tron的造型,我其實是花了一點時間來熟悉的。相比較傳統燃油車型更為簡潔、流暢的設計風格,這款電動SUV采用了風格上更為夸張,或者說有了那么一點點“機甲”的意味,而這對于奧迪這個品牌說,是一個具有突破意味的嘗試。豐富的車頭設計元素和飽滿的車身側面輪廓配合在一起,讓Q5 e-tron顯得特別有力量感,全系標配的矩陣式隨動轉向LED大燈無疑肩負著最為點睛的一筆。而且有意思的是,設計師還利用車燈的內部結構,為這款電動SUV的日行燈規劃了四種不同的點亮效果,也算是一個相當巧妙地氛圍營造的手段了。
相比較上汽奧迪Q5 e-tron與眾不同的外觀設計風格,它車廂內所營造出的氛圍就明顯更為“奧迪”了。熟悉的空調功能面板配合上11.6寸的中控顯示屏,無論是查閱車機顯示內容還是調節車內溫度,都基本不用經過思考,完全是下意識地就能完成相關操作。或許在視覺上這樣的設計并不能收獲所謂的“科技感”,但在使用的便利性方面,我絲毫挑不出任何問題。不過,如果MMI車機系統的運轉能夠再順暢一點,導航能夠再智能一點就好了,這樣也能夠讓全系標配的AR-HUD功能獲得更好的發揮。公平地說,在車機以及智能化領域,新勢力品牌的確有其可取之處,在為自己選擇出行座駕時,我覺得消費者更重要的是了解清楚自己的實際需求,才能做出真正有利于自己的決定。
應該說,上汽奧迪Q5 e-tron在其細分市場最大的優勢,除了品牌形象外,就是它所具備的更為精致,和奧迪燃油車型頗為相似的駕駛體驗和行駛質感了。對于一部分持相對保守觀念的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最具說服力的賣點,但對于更在乎智能化使用體驗,電動汽車獨特的駕駛特性的消費者來說,它還是有著一定繼續發展的空間。
如果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我覺得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一個豪華汽車品牌,一系列與電動相關的技術和設計風格將很快會以創新的手法出現在未來的新車型上。到那個時候,在面對新勢力的同級競爭對手時,我相信彼此較量的場面會變得更為精彩。(圖片:上汽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