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比亞迪公布了9月份的銷量。在過去的一個月,比亞迪再度實現了狂飆,累計銷量達到了驚人的201,259輛,同比猛增151.2%。
曾經因為銷量不佳,被很多人被大家戲謔為“比三萬”的比亞迪,一轉眼竟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比二十萬”,基本已經穩定在銷量榜首的位置。
在功夫汽車看來,比亞迪的崛起將吞噬掉大量的外資品牌。不管是市值全球第一的特斯拉,還是國內盤踞已久的合資品牌,都將受到影響。
(相關資料圖)
比亞迪會對市場大勢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特斯拉的迷惑,將推倒降價骨牌?
特斯拉可能非常疑惑,作為全球市場最高的汽車公司,它在幾乎所有市場都是無往不利。在美國本土,它奪得了豪華品牌銷量冠軍;在歐洲市場,它也同樣讓BBA瑟瑟發抖。
偏偏在一個本土汽車品牌似并不怎么強大的中國市場,它遇到了挑戰。
與其他細分市場一樣,特斯拉在國內市場也曾經風光過。Model 3(參數|詢價)剛剛國產時,曾經連續17個月銷量破萬。其中2021年3月到2021年9月,更是連續7個月銷量破萬。Model Y(參數|詢價)剛剛上市時,同樣也是供不應求。
但進入到2022年之后,明顯感覺到特斯拉的光環正在褪去。以主銷車型Model 3為例,它今年1-8月只有兩個月銷量破萬。同期比亞迪漢有7個月銷量破萬,并且從5月份開始每個月銷量都超過2萬臺?,F實情況就是,同樣的級別、相近的價格,Model 3根本就打不過比亞迪漢。
原因倒也不復雜,漢的定位是偏向家用。有更大的空間、更高的舒適度以及更長的續航,再加上做工用料方面的碾壓,讓它折服了更多的用戶。
而隨著比亞迪海豹(參數|詢價)和護衛艦07的上市,這兩款海洋網車型將給予特斯拉更大的壓力。尤其是海豹,它主打的就是運動和智能,可以說與Model 3定位完全重合。
8月份的時候比亞迪透露,海豹的訂單數量已經超過6萬。海豹的出現,可以說已經封死了特斯拉的空間。
更關鍵的是,比亞迪已經將特斯拉的牌“提前”打了。比如之前特斯拉透露,準備推出一款2.5萬沒有的入門型轎車,也就是傳說中的Model 2。
但結果是特斯拉醞釀了很久,最終卻沒有推出這款車型。原因也不復雜,比亞迪已經推出了兩款入門級的電車,那就是海豚和元PLUS。前者上個月賣出了24956輛,后者則賣出了23503輛。
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推出一款起步價18萬的小車,還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呢?結果肯定是被市場打臉,因此最終選擇是干脆別出了。
當然,這里不是說比亞迪比特斯拉強,兩者其實算是各有所長。只是比亞迪的三電系統更穩,舒適度更高,性價比更出色,這些因素用戶感知更強一些。特斯拉也有優勢,操控更好,智能化程度更高。但結合它的價格,受眾就小了很多。
現在特斯拉其實已經沒有太多其他辦法了,無非就是兩點,繼續減少中國市場的配額,賣到競爭沒有那么激烈的歐洲市場。要么就是降價保量,畢竟它的利潤率是非常高的,但這也會破壞特斯拉的全球價格體系。畢竟特斯拉之前一直宣傳的,就是全球一口價。
這陣子特斯拉推出的所謂保險補貼活動,其實就是變相放價了。如果效果不理想的話,后續肯定會加大力度。不得不說,能夠將特斯拉逼到這種程度,中國市場是全球僅此一家。而做到這一點,比亞迪可以說居功至偉。
(2)合資廠商的苦惱,比亞迪全都要
特斯拉在苦惱,其實傳統合資廠商們也一樣在苦惱,比亞迪正在瘋狂吃掉它們的市場份額。
9月份,比亞迪宋(參數|詢價)賣出46475輛,比亞迪秦(參數|詢價)賣出39515輛,不出意外兩款車又要分別奪得SUV和轎車的銷冠。關鍵是,在成為銷冠級別后,這兩款車依然沒有任何慢下來的跡象,繼續在狂奔。
我們看一下它們的級別,宋面對的是15萬+級別的SUV市場,秦面對的是13萬+級別的轎車市場。這以往都是合資車們的自留地,如今卻要被比亞迪每月拿走8萬輛的份額。
比亞迪勝出的原因也不復雜,那就是DM-i系統。它通過錯位競爭的方式,讓合資廠商們有苦難言。
首先是性能,以往合資廠商都非常驕傲,自己的發動機變速箱調校更加精良,自主品牌很難追上。但在DM-i系統中,市區99%的工況都采用純電驅動,發動機要么不工作,要么只是用來發電。
以秦PLUS(參數|詢價) DM-i為例,它的電機功率為145kW,可以在第一時間輸出325Nm的最大扭矩,實現7.3秒的0-100km/h加速。而且它的加速不需要額外調校,就是踩下加速踏板的瞬間輸出動力,絕對的平順、迅捷,并且靜謐。
不管是加速性能,還是駕駛質感,秦PLUS DM-i都秒殺了同級別的合資車。
而在節能方面,DM-i車型也一樣秒殺同級別的合資車。秦PLUS DM-i的純電續航可以達到120km,對于有充電條件的用戶來說,市區幾乎完全可以純電出行。即使沒有充電條件,它的虧電油耗也只有3.8L/100km,依然遠比同級的合資轎車更加省油,更不用說它還可以上綠牌了。
比亞迪還給DM-i車型加入了VTOL對外放電技術,相當于隨時自帶“移動電站”。露營、燒烤這些需求都能自給自足,這讓它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對于合資廠商來說,比亞迪給它們出了難題。同價位同級別的車型,比亞迪性能更好、更節能,甚至還更好開。它們也是要么降價,要么繼續吃“老本”,直到自己的燃油車徹底沒人買。
而且比亞迪這個對手最可怕的點在于,它并不只是想成為豐田或者大眾,而是會一直擴大市場。別忘了比亞迪2023年的產能規劃是300-350萬輛,那時候又要吃掉這些國際車企多少份額呢?
(3)功夫拍案
比亞迪的脫穎而出,并非因為它的品牌有多少光環,其實就是因為它比特斯拉以及其他合資廠商們更加“厚道”。同樣的價格,比亞迪漢比Model 3適合更多的用戶,秦PLUS DM-i性價比也超過了卡羅拉(參數|詢價),越賣越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特斯拉能強一點,畢竟它利潤高,只要讓Model Y降到30萬以內,Model 3重回23萬,競爭力還是有的。合資廠商們就比較慘了,它們就是純粹產品打不過,需要對自己的整個產品以及價格體系進行重塑。要不然,就看著比亞迪繼續高歌猛進吧。
當然了,將這些外資廠商趕出去,光有一個比亞迪還不夠。吉利、長城、長安這些國內廠家也開始在新能源領域發力,比如最近長安推出了深藍SL03,哈弗H6(參數|詢價)混動版也已經上市,就讓它們盡情地卷吧。
再過幾年,希望汽車市場像當年的家電市場一樣,一轉眼已經是國產品牌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