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第一批合資車桑塔納(參數|詢價)正式以官方渠道進入中國。39年后的2022年,國內生產的第一批蔚來ET7(參數|詢價)運往歐洲。
【資料圖】
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蔚來在柏林舉辦了NIO Berlin發布會,EL7(國內ES7)、ET7和ET5在歐洲正式亮相,將通過訂閱模式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開放預定。
而令人好奇的是,為什么蔚來不直接采用銷售的方式?所謂的訂閱模式具體如何實現呢?
訂閱一詞,對于了解蔚來的朋友們想必都不會陌生,比如說蔚來在國內推出電池按月付費的BaaS模式,相當于把電池租給用戶,然后用戶按月付費。換而言之,可以理解為租賃模式。
而本次蔚來在歐洲采用的訂閱模式,與國內的Baas模式基本異曲同工,只不過是直接采用了整車按月訂閱的方式。
用戶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短期訂閱或者長期訂閱兩種模式:短期訂閱可提前兩周隨時取消當月訂閱,可以任意更換車輛,隨著車齡增加月費將相應降低;長期訂閱則只可選擇一款車型,但享受較低的固定訂閱價格,訂閱周期12-60個月不等。
雖然蔚來將這種模式稱為“創新”,但事實上,領克汽車在兩年前就發布了“移動訂閱”服務,采用訂閱+購買的方式為海外用戶提供領克01(參數|詢價)PHEV。那么兩年后蔚來的“效仿”,莫非是看到了甜頭?
近些年,歐洲市場逐漸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新戰場,其中挪威以89.32%的滲透率超過其他國家,使其成為了眾多國內車企進軍歐洲的第一站,這其中不乏蔚來的身影。
但進去容易,想要站穩腳跟卻不是一件易事,渴望用價格積攢口碑的蔚來,在這里卻有些“水土不服”。
根據數據顯示,比國內售價更低的蔚來ES8(參數|詢價)出口版(51.9萬克朗起,折合人民幣36萬元),在2021年僅賣出了200輛,而價格相差不多的比亞迪唐(參數|詢價)(59.99萬克朗起,折合人民幣41.8萬元)同期則賣到了1069輛。
要知道,在國內市場中比亞迪唐的售價連蔚來ES8的一半都不到,這也讓蔚來意識到,光靠價格顯然不能打動海外用戶。而比亞迪自帶的技術光環,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趕超的。
既然如此,那么這一次蔚來再次進軍歐洲,務必從最擅長的領域建立優勢。
提到蔚來,想必大家最深刻的印象一定離不開換電、用戶服務。本次發布會上,蔚來表示依然選擇延續換電+充電的補能模式,目前已經接入了38萬多根充電樁,并計劃 2022 年底在歐洲建成 20 座換電站,在 2023 年達到 120 座。
堅持換電模式,除了要考慮換電本身對于土地、設備、人力服務和運營等一系列因素的依賴外,在歐洲要面臨家充樁電普及度較高、生活半徑小、里程焦慮并不明顯等一系列不同的生活習慣,換電模式未必能復制國內的體驗優勢。
但話說回來,采用只租不賣的蔚來,很有可能為此帶來寬泛的消費群體,有利于加速向歐洲市場滲透影響。而考慮到未實現盈利的蔚來,還在歐洲花費大量資金布局著NIO House、換電站和服務網絡等,對于蔚來而言的壓力可以想象。
不過,在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完善之前,訂閱模式已經是當前打開歐洲市場最好的選擇。至于蔚來的這盤“大棋”究竟能下到什么時候,扭虧為盈的那一天或許我們才能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