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集團收紐約證券交易所信函 上市是物流企業“良藥”?

  • 發表于: 2022-02-16 15:50:29 來源:中國汽車報

一紙退市警告函讓百世集團再次站上了風口浪尖。

1月18日,百世集團發布公告稱,紐約證券交易所于近日發來信函,通知公司不符合紐交所持續上市標準中適用的價格標準。

根據紐交所的相關規定,如果一只股票平均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則該股被視為低于合規標準。如果最后一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仍不能達到最低股價要求,紐交所將啟動停牌和退市程序。

資本市場承壓 百世集團面臨退市危機

面對紐交所的警示,百世集團立即做出了補救回應,提出在收到通知后的6個月時間內進行調整,直至重新符合最低股價要求,在此期間公司的美國存托憑證將繼續在紐交所上市交易。同時,百世集團稱該事件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

不過,在外界看來,此次的退市危機,無疑會給百世集團帶來極大的壓力和沖擊。“在國內業務不斷承壓的情況下,又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示函,這對于百世集團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按照規定,接到不合規通知的公司必須在6個月內讓股價和平均股價重新達到1美元以上,如今留給百世集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瀕臨退市邊緣的百世集團該如何自救,是擺在公司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其實一直以來,百世集團的股價基本穩定在2.5美元以上,但自2021年10月以來,其股價卻開始一路下跌。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百世集團股價出現“跳水”,與其決定出售快遞業務有直接關系。“從業務構成上看,此前百世集團的快遞板塊占總營收比重較大,舍棄這一主營業務,雖是‘斷臂求生’之舉,但業內和投資者貌似并不買賬,對其未來前景和企業估值也并不看好,因此股價下跌也在情理之中。未來,如何保持新業務的營收和盈利雙增長,是百世集團面臨的現實問題。”華泰證券分析師劉強說道。

上市是物流企業的“良藥”?

2017年赴美上市以來,百世集團的股價持續低迷,目前已跌至0.9美元/股(2021年10月18日),而2017年上市當日的開盤價為11.48美元/股。伴隨著股價的下跌,百世集團的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43.3億美元下降至如今的3.49億美元,足足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相差一個數量級。

其實,不僅僅是股價持續下跌,百世集團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屢屢受挫,公司長年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虧損更是擴大至20.51億元。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末,百世集團凈虧損仍高達6.549億元,其中國內快遞業務成為其主要“拖累”。此外,百世集團的負債率也不斷攀升。根據公司的年報,2016年其總負債為39.6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9.62%;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這一數據已攀升至175.0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5.21%。

“百世集團不單單是業績不過關,受快遞行業‘價格戰’的影響,去年以來,百世快遞多次被曝基層網點生存困難以致倒閉、人員跑路、快件配送緩慢等問題。”物流行業分析人士周志強表示,百世集團的長期低迷,主要原因在于自上市以來,投入精力、財力最多的快遞板塊并未有亮眼表現,市場份額也沒有明顯增長,加之“價格戰”的影響,進而導致公司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此前,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曾表示,物流企業上市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對于已經上市的企業而言,除了具備講好“故事”的能力之外,能否建立自身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也至關重要。“物流企業尋求IPO的過程,不僅能夠強化自身管理、優化結構體系,同時還能獲得資本加持、進而不斷擴大規模,是物流企業的最佳出路。不過,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借助資本市場,建立起核心優勢和精細化運營能力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下半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說。

物流行業專家孔震也認為,上市是資本層面的需要,并不代表企業能夠成功“上岸”,今后依然會有很多挑戰。縱觀物流運輸行業,未來勢必是一場綜合能力的比拼,只有能夠抓住市場痛點,同時具備運營能力、技術能力和品牌優勢的企業,才有望成為這場戰役中的贏家。

連年虧損不得已“斷臂求生”

對不斷虧損的快遞業務,百世集團已不堪重負,為了甩掉“包袱”,2021年10月,百世集團宣布將其在國內的快遞業務以68億元人民幣(約合11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極兔速遞。

針對此次交易,百世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表示,本次戰略合作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發展格局,以及集團的長遠戰略規劃。未來,百世集團將集中精力和資源,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快運、國際業務的深度融合,打造國際化的綜合智慧供應鏈服務。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筆優勢互補的多贏收購。“對于百世集團來說,將國內快遞業務轉手極兔速遞后,能更好地將資金和資源聚焦在快運、供應鏈和國際業務上,進一步推進業務的融合發展。深度布局國際供應鏈平臺,也能搶占新的風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趙小敏表示,近年來,百世集團在快運、供應鏈以及國際業務上的勢頭良好,接下來這些業務可以作為重點發力方向。

2021年12月17日,百世集團宣布上述交易已完成交割,并同時宣布成立新的SaaS業務部,專注電商物流信息化技術,助力國內外電商企業、物流企業、零售企業提升數智化能力。2022年,百世集團將全面執行新的戰略,在快運、供應鏈以及國際業務上打出系列“組合拳”。

“換道”后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如今,百世集團已找到屬于它自己的新天地。不過,想要有一番作為,依然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目前,供應鏈、快運、國際業務不僅僅是百世集團發力的方向,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也吸引著各方企業的競相布局。

在零擔快運市場上,順豐快運、中通快運、壹米滴答、韻達快運、天地華宇等玩家持續發力,同時大量的同城快運企業也在前赴后繼地涌入賽道。可見,未來零擔快運行業的競爭依然會十分激烈。

在國際物流業務上,雖然百世集團已在泰國、越南等市場進行快遞業務的布局,但這塊“大蛋糕”早已被多家巨頭盯上。如今,阿里已投資了新加坡物流企業NinjaVan、SingPost、泰國物流企業FlashExpress,持續加碼國際物流;早在2010年,順豐就通過在新加坡設立網點打入東南亞市場;2019年,京東官宣進入泰國市場……由此看來,百世集團瞄準的國際物流業務,前路依然“壓力山大”。

“雖然前路一片荊棘,但想要扭轉被動局勢,真正擺脫困境,百世集團需要在新領域和新業務上,開辟出新的天地,打造出獨有的、差異化優勢,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同時,此番退市風險警示對百世而言不是一個好的信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孔震說道。(武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