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已進入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新階段。
近日,多家快遞公司相繼發布2021年年報與2022年一季度報。總體來看,受監管政策趨嚴的影響,2021年,行業持續多年的“價格戰”逐漸平息,單票價格進入上升通道,大部分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明顯恢復。另一方面,隨著行業投資熱度升溫,快遞企業間的并購融合趨勢加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低價競爭放緩 盈利能力持續修復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郵政行業運行情況數據,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千億件(完成1083億件),同比增長29.9%,業務增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0332.3億元,同比增長17.5%,行業延續快速發展態勢,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從各家快遞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多數公司業績增速回升明顯,頭部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在業務量方面,2021年,中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及順豐控股等快遞公司均突破“百億件”大關,全年業務量分別完成223億件、184億件、165億件、110億件和105億件,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0.6%、16.99%、15.28%、10.23%和9.7%。相較之下,中通快遞的業務量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通達系”快遞公司占據業務總量的多半江山。
在營業收入方面,2021年,中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德邦股份、順豐控股及申通快遞的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04.06億元、417.29億元、451.55億元、313.59億元、2072億元、252.5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6%、24.56%、29.36%、14.02%、34.5%和17.1%。對比各家快遞企業的業務收入,順豐控股遙遙領先,擁有壓倒性優勢。
除業務量和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相較于2020年,快遞公司盈利狀態普遍承壓的現象也有所緩解。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通快遞凈利潤為49.47億元,同比增長7.8%;圓通速遞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1.03億元,同比增長19.06%;韻達股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77億元,同比增長5.15%。相較而言,順豐控股、京東物流、申通快遞等企業則依然處于“增收不增利”的狀態。其中,順豐控股實現歸母凈利潤42.7億元,同比下降41.7%;德邦股份歸母凈利潤為1.43億元,同比下降74.69%;京東物流凈虧損為12.3億元,同比下降168%;申通快遞凈利潤虧損9.09億元,同比下降2603.16%。
“之所以出現虧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快遞企業深陷‘價格戰’的泥沼,特別是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快遞行業爆發的‘價格戰’空前激烈。以快遞重鎮義烏為例,2021年3月,該地區收件價格再度跌破1元,甚至出現0.8元發全國的‘屠殺’式降價。”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物流行業專家孔震指出,低價競爭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傷害遠比想象中嚴重。在瘋狂的內卷中,各大快遞企業不堪其苦,凈利潤不斷收窄,即便是巨頭順豐控股也不能幸免。
“為了在競爭中不被淘汰,‘價格戰’依然是快遞企業換取市場的關鍵籌碼。但在2021年上半年新一輪降價風暴之下,整個行業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而‘價格戰’的后遺癥也已經顯現,大部分企業已淪為低價競爭的‘囚徒’,單票價格和盈利能力明顯下降。”一位社會學者說道。
從快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2021年上半年,雖然快遞公司全部實現營收增長,但僅有中通快遞的凈利潤同比微增0.15%,順豐控股、申通快遞、圓通速遞、德邦股份、百世集團中報凈利同比均呈下降趨勢。
快遞行業無序的低價競爭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繼極兔因低價傾銷被罰后,2021年6月,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制定派費核算指引、調整勞動定額、糾治差異化派費、遏制“以罰代管”四個方面舉措,以保障快遞員群體的合法權益。隨后,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百世集團、韻達股份以及極兔在內的6家快遞公司相繼宣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全網末端派費每票上漲0.1元,用以補貼快遞員的收入,明顯釋放了快遞“價格戰”停息的信號。
在政策引導和持續治理的雙重作用下,2021年下半年以來,快遞行業低價競爭趨緩,快遞公司逐步擺脫“價格戰”的陰霾,單票價格呈現持續回升的良好局面。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快遞整體單量同比有所下滑,但單票價格依舊堅挺。3月行業單票價格為9.58元,環比增長0.07元。根據圓通速遞公開披露的經營數據,自去年8月至今年3月,公司的單票收入已連續8個月持續回升;韻達股份的單票收入也從2021年5月的2.02元提升到2022年3月的2.59元。
隨著快遞業務單票收入逐步上調,多家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恢復。以德邦股份為例,2021年下半年,公司毛利率得到逐季修復,第四季度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1.82%,環比提升1.58個百分點,同比提升0.28個百分點,凈利潤達1.15億元,遠高于前三季度。
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也在此前表示,無序競爭導致價格下降的影響在逐漸減弱,公司已經在盈利上初見成效。
此外,圓通快遞、韻達股份、順豐控股等快遞公司的業績回升同樣顯著,在2021年四季度均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上漲。不僅如此,2022年一季度,順豐控股和申通快遞還實現了扭虧為盈;圓通速遞和韻達股份的營收分別為118.28億元、115.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2%、38.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7億元、3.4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4.88%和52%。
2022年,多家快遞企業的盈利能力逐步恢復,也進一步驗證了行業低價競爭已得到初步遏制。
發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不難發現,在政策監管的介入之下,飽受“價格戰”摧殘的快遞業正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發展環境也迎來了扭轉性改觀的新局面,單一板塊的“價格戰”對于整體業務的影響將被逐漸削弱。在此情況下,快遞企業亟需另辟蹊徑,探索新模式,盡快擺脫同質化服務帶來的低價競爭。
對此,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表示,快遞“價格戰”已走到了臨界點,快遞企業應盡快脫離“以價格換市場”的觀念桎梏,從份額之爭轉向價值博弈,否則將會錯過最后的發展機會。
記者梳理年報發現,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頭部快遞公司已開始調整競爭策略,發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更加注重產品差異化布局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在2021年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絕不是單方面的競爭,而是全鏈路的競爭。中通快遞將力爭在未來5年時間里,打造出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的“護城河”,從領先優勢走向“絕對優勢”和“生態優勢”。
韻達股份在2022年發展戰略中提出“打價值戰,不打價格戰,既要增量,也要增潤”的發展目標,并表示要緊抓快遞行業環境發生拐點式變化的戰略機遇期,在獲享標準快遞價格修復市場紅利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服務領先和時效領先的優勢,將倉配協同、增值服務、綠色通道等作為核心大客戶開發、服務分類、產品分層的重要抓手。
2021年底,圓通速遞正式推出以時效升級和精準派送為核心優勢的戰略產品。對此,圓通速遞總裁潘水苗表示,快遞行業已進入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新階段,在產品分層分級上要體現差異化,在服務上要體現競爭力。
行業的激烈競爭,也驅動部分快遞企業跨界布局,以尋求持續增長的新引擎。據了解,除順豐控股、京東快遞、中通快遞布局冷鏈賽道外,還有不少快遞企業正逐步向醫藥物流、跨境物流等附加值更高的細分市場滲透。
除此之外,快遞企業還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礎設施投入,以催化新的增長動能。近年來,韻達股份在設備自動化、信息化等方面持續投入,已經在提高操作效率、操作準確率,提升全程時效以及持續降低單票成本上形成一定優勢;圓通速遞則從軟硬件層面發力,已完成對36個轉運中心的改擴建,更新自動化設備,并且自主研發了一系列數字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中通快遞計劃在未來幾年內維持高強度的資本開支,用于分撥中心和土地,調節車輛運輸模式、降低運輸成本,增加自動化分揀線數量、提升分揀帶傳輸速度和利用率,從而實現單票成本的降低。申通快遞在財報中指出,公司將推進數智化轉型戰略,實現科技引領創新發展;擴大網絡覆蓋規模,促進末端健康穩定發展;改善快遞服務時效和質量,提升客戶體驗及滿意度。
在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看來,面對白熱化的市場競爭,降本增效、利用數字化技術來提升產品服務的效率是企業的必由之路,快遞企業也能在短期內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
“快遞行業規模效應明顯,因此成本優勢是快遞企業取勝的關鍵。”孔震進一步指出,總體來看,快遞轉運、運輸、包材以及收派等各個環節的效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在轉運環節,可通過提升自動化率及產能利用率攤薄房租等固定成本及人工成本。因此,快遞企業的工作重心應逐步向精細化運營、科技降本轉移,從而一定程度提高能效和市場占有率。
合并重組升溫 推動行業集約化發展
除了低價競爭,2021年,頭部玩家密集上演的“合縱連橫”大戲,也是行業的另一大亮點。從德邦、韻達“抱團取暖”,到順豐控股嘉里物流,再到極兔收購百世快遞,以及物流領域“國家隊”的誕生,物流行業已開啟了新一輪競跑。
從整個快遞行業來看,兼并重組似乎已成為頭部玩家的共同選擇。這一點,從國家層面發布的政策中也可窺見一二。近年來,國家相關政策都在鼓勵快遞行業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在《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快遞業要實現轉型升級,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
2021年8月,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等9部委聯合發布的《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更是提到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商貿企業、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上市融資、聯盟合作等方式優化整合資源、擴大業務規模。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快遞企業從份額之爭逐漸轉向綜合服務之爭,技術、效率、管理、服務質量、渠道建設、信息化管控能力、商業模式等都將成為競爭要素。因此,只有不斷地取長補短、強強聯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目前來看,快遞行業尚存在較大的整合空間,且今年以來,《“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陸續發布,明確現代流通網絡發展方向,并給出具體指引,未來頭部企業的收購兼并動作將會更加頻繁,市場格局將會進一步優化。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快遞行業正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孔震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快遞行業將呈現多種態勢:一是快遞行業將加速資源整合,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性快遞物流企業;二是隨著產業鏈、供應鏈的快速發展,高時效的供應鏈將推動快遞公司加速向綜合性服務平臺轉變,即基于數字化產業鏈物流需求,提供高效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三是在大平臺、統一的物流監管政策背景下,數據開發、技術共享將成為現實。可以預見,未來物流數字化、智能化將有廣闊的基于等待挖掘。(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