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主流卡車企業紛紛布局大馬力重卡市場,并且不斷刷新著重卡動力記錄。
從500馬力到550馬力,再到580馬力,國內重卡動力不斷攀升。今年以來,600馬力以上的重卡車型又迎來了市場導入的爆發期。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福田歐曼、陜汽重卡等企業紛紛發布600馬力以上的重卡新品。
大馬力重卡會是未來趨勢嗎?
隨著中國物流業進入高效發展的新階段,大馬力重卡開始逐漸被市場所接受。相關數據顯示,500馬力以上重卡車型的市場占有率由2018年的24%增長至如今的38%。與此同時,600馬力以上的車型也開始受到用戶關注,市場份額有了明顯提升。
有關專家認為,大馬力是發動機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也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超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的前提下,用戶需通過提高運輸效率來實現盈利,因而大馬力車型愈發受到運輸從業者青睞。如今,大馬力重卡已成為車企銷售產品的主要賣點。
大馬力重卡為何如此受歡迎?
也有物流行業人員表示,大馬力高端重卡的上市,將帶給標載物流運輸行業的客戶動力更強、車速更快、油氣耗更低、駕乘體驗更舒適、智能化程度更高、運營成本更優的全新升級體驗,也會為國內高效物流市場煥新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據介紹,大馬力重卡的動力儲備足,能夠提升車速、縮短運輸時長,提升運輸效率。不僅如此,相較于“小馬拉大車”,大馬力重卡在多數運營場景下,發動機可以保持在經濟轉速區,不需要頻繁換擋,油耗更低,且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對動力系統的磨損較小,更好地保障車輛的可靠性和出勤率,減少維護成本。
但是,重卡產品真的是馬力越大越好嗎?
我們知道,在卡車用戶的運營成本構成中,油耗占到30%—40%,油耗每降低一升,用戶收益每年可增加2萬元左右,所以降油耗是大馬力產品要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關鍵所在。
當前油價高企、運價低迷、貨源減少,卡車司機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如何應對?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油氣耗、節省人工成本,目前看來是最切實際的選擇。
有物流行業人士分析,對于長年在山區或者高速公路上行駛,且運輸危化品、大件、生鮮或快遞等貨物,這類用戶可選擇大馬力重卡,以實現高時效和低油耗。但對于短途普貨運輸而言,配裝大排量發動機,不僅發揮不出它應有的性能,還會增加車重。
市場需要不需要大馬力,主要取決于用戶的使用工況,要看他運輸什么樣的貨、跑什么樣的路、對時效有怎樣的要求,根據使用工況匹配出的車型才最合適。并不是每一位運輸從業者都需要大馬力重卡,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運輸路線、貨物類型以及載重來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
其實早在兩年前,還是華菱重卡掌門人的劉漢如就曾明確指出,國內重卡動力主流配置,應是13升500馬力以下發動機、及11升、9升發動機。回想一下發動機動力的進階史,2000年時,卡車發動機還處在200-240馬力階段,2005年-2007年期間,業內人士還一致認為380馬力的發動機已完全能夠滿足中國卡車用戶的需要,不可能有需要到400馬力以上的情況。如今500+、600+馬力已經蔚然成風。
雖然在歐美市場,馬力500+、600+的車型比比皆是,但與國內市場相比,因為國情不同、運輸環境不同、市場不同、工況也不同,所以對于我國重卡用戶來說,我們應該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做不同的選擇,針對不同細分市場做動力鏈匹配。未來的卡車發展方向是專業化、專線化,車輛在各大物流干線和支線上會有更加精細劃分。因此,大馬力不能一概而論,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姚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