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報:旗艦身份從未被撼動 回顧大眾途銳20年發(fā)展歷程

  • 發(fā)表于: 2022-08-15 16:46:49 來源:愛卡汽車網(wǎng)

說起大眾品牌的旗艦,大家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車型是什么?想必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都是輝騰吧。

雖然人們后知后覺才意識到,這臺與賓利飛馳(參數(shù)|詢價)共享平臺技術的大型豪華車是如此登峰造極,但停產后的輝騰依然在老百姓心中占據(jù)了很重的分量,地位高高在上。而反觀自家的另一位旗艦——途銳(參數(shù)|詢價),它的威望可能就沒那么高了。


(資料圖片)

不同于輝騰的一代而亡,實際上,途銳自2002年誕生以來已經經歷了兩次換代,20年的發(fā)展足以奠定它在大眾品牌內部的旗艦SUV形象,即便途昂(參數(shù)|詢價)、攬境(參數(shù)|詢價)這些新車型的尺寸再大,途銳的老大哥身份從來都不曾動搖。但近幾年,身為品牌最高級別的車型,途銳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這20年發(fā)展歷程中,途銳又有哪些精彩的過往呢,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

第一代:出道即巔峰(2002~2010年)

21世紀初,大眾集團如日中天,將諸多世界級品牌收歸麾下后,財力雄厚的費迪南德·皮耶希老爺子決定為大眾品牌帶來幾款主打高端豪華的作品,途銳就是其中之一。

那時剛剛興起“SUV”這個概念,所以當時大家的SUV車型依然具備很強的越野能力,途銳也不例外。它在2002年的巴黎車展正式與觀眾見面,圓潤厚重的家族式設計、以及充滿力量感的造型都讓途銳十分吸引目光。同時,第一代途銳誕生自大眾與保時捷共同研發(fā)的PL71平臺,“保時捷卡宴姊妹車型”的標簽讓它的高端身份得到了顯著加成,再加上4Motion四驅和可選裝的前后橋差速鎖,使得途銳的誕生充滿話題性。

次年登陸中國市場后,途銳成功在豪華SUV市場站穩(wěn)腳跟,完全是一臺與寶馬X5(參數(shù)|詢價)勢均力敵的高端車型。并且由于當時奧迪Q7(參數(shù)|詢價)還沒有問世,而同平臺地位更高的保時捷卡宴,則與途銳主打的市場和瞄準的用戶群體存在很大差異,另外在價格方面也不存在任何競爭關系,因此為途銳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代途銳在動力方面的選擇也極為豐富,入門便是3.2L V6發(fā)動機(中期改款后更換為3.6L V6),高配車型提供4.2L V8發(fā)動機和5.0L V10 TDI柴油發(fā)動機,頂配車型更是搭載大眾集團的巔峰之作——6.0L W12發(fā)動機,而這臺車后來也在國內正式上市,售價高達158萬元,成為國內首款搭載12缸發(fā)動機的SUV車型。

此外初代途銳還和“高性能”扯上了關系,除了R32和R36,其實大眾還推出過R50這樣的性能怪獸。這臺搭載5.0T柴油發(fā)動機的途銳R50在V10車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強化升級,數(shù)據(jù)達到了350馬力和850牛·米,再配合經典的藍色涂裝,放在2007年絕對是相當孤傲的存在。

當然,不止車型本身的成功,第一代途銳在營銷方面也是一把好手。2005年,途銳登上了海拔6080米的世界最高火山,創(chuàng)造了當時汽車所能達到最高高度的吉尼斯世界紀錄;2006年,一臺搭載V10 TDI柴油發(fā)動機的途銳,將一架155噸的波音747-200型客機以8km/h的速度向前拖動了50米;2009年~2011年,途銳還征戰(zhàn)賽事領域,蟬聯(lián)了三屆達喀爾拉力賽的冠軍。

第二代:鋒芒被掩蓋(2010~2018年)

2010年,基于LP72平臺研發(fā)的第二代大眾途銳發(fā)布。或許是由于大哥奧迪Q7的到來,所以大眾集團有意無意的將途銳的定位進行了削弱,首先在動力方面就與初代車型形成了很明顯的差別。

第二代途銳將3.6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更換為3.0L機械增壓發(fā)動機,雖然各項數(shù)據(jù)得到了明顯提升,但僅此一款動力選擇對于一臺旗艦車型來說似乎有些撐不起場面,別說曾經的V10以及W12了,就連4.2L V8也僅僅是在第二代途銳身上曇花一現(xiàn)。

而在設計方面,第二代途銳依然是當年大眾品牌的家族式設計語言,相比第一代的霸氣,第二代車型收斂了許多,也許是擔心影響大哥Q7的氣場,第二代途銳明顯走向了平庸。可以說,同期的奧迪Q7有多么成功,另一旁的途銳就有多么沒落。

第三代:提升綜合素質(2018年~至今)

2018年大眾品牌SUV之夜上,大眾帶來了第三代途銳。在這個時候,大眾集團各個品牌的旗艦SUV序列中已經布局了多款車型,高端有Q7、運動有卡宴、奢華有添越(參數(shù)|詢價)、賽道有Urus(參數(shù)|詢價),大眾途銳又該如何找尋自己的定位呢。

相比上一代車型,第三代途銳并沒有跟風進行尺寸上的增加,作為大眾品牌唯一源自MLB Evo平臺的進口車型,它看起來明顯精致了許多。并且在內飾部分,第三代途銳的布局也與其它大眾車型都不相同,獨享了一套新的整體設計,很好的彰顯了自己的身份。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由于小排量發(fā)動機已經開始占據(jù)上風,因此途銳也沒能免俗,雖然第三代途銳在部分海外市場提供V8柴油發(fā)動機車型,但國內版本僅搭載2.0T和3.0T發(fā)動機。即便聽起來好像有違旗艦形象,不過其實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同期的寶馬X5、奧迪Q7以及沃爾沃XC90(參數(shù)|詢價)等同級別車型都用上了2.0T四缸機型,市場的趨勢如此,才迫不得已做出改變。

得益于新平臺的技術,以及后輪轉向、電子防傾桿等功能的加持,使得第三代途銳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相比其它幾款姊妹車型,它可能沒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標簽,但強大的機械素質依然讓途銳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總結:20年發(fā)展至今,三代途銳都有各自的特點及定位,從最初的唯我獨尊、到如今的全能選手,作為高高在上的旗艦,途銳追求的并不是簡單的銷量,而是繼續(xù)作為大眾品牌的最頂級車型,為品牌樹立高端形象。在大眾品牌內部,途銳一直是那個內心強大的老大哥,就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看似風輕云淡,然而卻實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