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系高端品牌的代表之一,謳歌在1986年就創立于北美,是第一個進入北美市場的日系高端品牌,且在次年,謳歌就在北美市場斬獲了10萬臺的年銷量。反觀雷克薩斯,在1989年才進入北美市場,在當時,謳歌的影響力絕對要大于雷克薩斯。
現在,雷克薩斯在北美的銷量是謳歌的兩倍,2021年雷克薩斯北美銷量超過了30萬輛,僅次于奔馳和寶馬,而謳歌的年銷量卻僅為15萬輛,不過依舊能夠擠進北美高端市場銷量TOP5。但是在國內,雷克薩斯和謳歌的遭遇則呈現出了兩個極端。
(相關資料圖)
半年銷量僅千余臺,謳歌退市在即?
對于國內汽車市場,雷克薩斯與謳歌可以說是前腳后腳的關系,在2005年雷克薩斯正式進入國內汽車市場,而謳歌在2006年也是緊隨其后。此時,謳歌也和雷克薩斯一樣,都是以進口的身份在國內銷售。
在2016年,謳歌就正式與廣汽合作,成為了一個合資品牌,而雷克薩斯至今還是進口。國產化后的謳歌在銷量上的確有了不小的增長,2016年謳歌在華銷量同比增長120%,成為發展最快的豪華品牌之一,不過累計銷量還是沒有破萬,只有9062輛。
在2017年,謳歌迎來高光時刻,累計銷量達到16348輛,其中僅CDX一款車的銷量就達到了1.5萬輛左右。在2017年的巔峰之后謳歌銷量就逐漸下滑,以至于在2021年謳歌銷量還不到6千輛,反觀仍以進口身份在國內銷售的雷克薩斯,去年交付量就達到了22.7萬輛,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與雷克薩斯加價走紅不同,謳歌近兩年的走紅方式不是打折就是退市,今年3月,謳歌退市的消息不脛而走。有謳歌經銷商透露,謳歌自從去年開始,便開始停止了中國市場的進口車業務,目前4S店銷售的是去年生產的庫存車,退出中國市場只是在等廠家的最后通知,后續謳歌的維修和保養也將由廣汽本田4S店接手。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謳歌累計銷量僅千余臺,糟糕的銷量也讓更加讓外界確信,謳歌或將真的退出中國汽車市場。
同為日系高端品牌,謳歌為何不行?
對于謳歌的失敗,車轱轆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謳歌品牌力的問題。雖然本田在國內的影響力與豐田不分伯仲,但是謳歌在營銷上卻與本田高度捆綁,入華這么多年來謳歌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專屬標簽,國人對謳歌的印象更多的還是高端本田。
反觀雷克薩斯,提到雷克薩斯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它是高端豐田,始終堅持純進口還充分保證了高品質和服務。此外,雷克薩斯還通過不功利的、充滿溫度的營銷方式,成功向消費者展現了自己的品牌調性,從而受到了越來越多精英階層的認可。
除此之外,謳歌對中國市場的不重視也是其失敗的一大原因。盡管謳歌實現了國產化,但目前謳歌的在售車型卻僅有CDX和RDX兩款車型,謳歌想通過兩款車型撐起銷量,難度可想而知,而謳歌產品矩陣薄弱的背后,反映出的就是謳歌對國內汽車市場的不重視。
雖然雷克薩斯未實現國產,但打開雷克薩斯官網就可以發現,國內可以買到的雷克薩斯車型多達九款,其車型矩陣超過了不少合資品牌。盡管雷克薩斯在國內玩饑餓營銷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憤恨,但饑餓營銷的方式也是抓住了國內消費者物以稀為貴的消費觀,從而起到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效果。
當然了,雷克薩斯之所以敢讓消費者加價排隊購買,其背后就是因為有著高品質做支撐,也就是日系品牌常說的工匠精神。不過,前段時間雷克薩斯LM(參數|詢價)高速出事故后,車門無法自動解鎖的問題,也讓雷克薩斯的口碑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今年雷克薩斯在國內的銷量也有了不小的下滑。
最后就是在產品力上,謳歌相比雷克薩斯也有著不小的差距。比如說,隔音表現,再比如說內飾豪華感,這些都是產品上的明顯缺失。同時,近年來謳歌為了促進銷量,對旗下車輛都在大幅度的降價優惠,且仍是收效甚微,這些都是謳歌品牌力喪失的表現。
寫在最后:
其實,除了謳歌外,更多二線豪華品牌近些年在國內的表現都是不盡人意,這些二線豪華品牌都有不少共同點,比如說品牌定位模糊、產品力不足、后期服務欠佳等問題。對二線豪華品牌來說,想要在國內汽車市場煥發生機,就必須加強產品力和品牌文化建設,更應該加快向電氣化轉型,否則最終的結局就只有灰溜溜的退出中國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