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云龍天池,秋色連波。一場讓人沉浸其中的“一路青山 生機森林” 研討分享會,拉開了此次生態體驗之旅的序幕。
今年,廣汽豐田攜手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合作伙伴,與生態保護專家學者、bZ4X車主以及科學志愿者們相聚于此,開展森林“碳”秘者活動,共同感受生物多樣之美、守護生機森林。
【資料圖】
持續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既是我國重要戰略目標,也是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落腳點,二十大報告就專門提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汽豐田希望借助實地探索的方式,提供更多體驗自然的機會,攜手志同道合的“碳”秘者,擔起綠色責任,做青山綠水的建設者和守護者。
時間回撥到8年前。2014年3月,一場大火波及到了云龍天池的一片森林,約4200畝面積植被遭到破壞。
2015年,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火燒跡地山坡背面發現滇金絲猴足跡,刷新了滇金絲猴最南端分布位置,這片火燒跡地的植被恢復對于滇金絲猴的棲息地保護至關重要。
中國靈長類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獸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生態學會理事龍勇誠用了整整40年,來尋找滇金絲猴種群。
在滇西北這片生物多樣性程度最高的土地上,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它的生存區域橫跨了從南到北的400公里。猿猴和原始森林保護需求相一致,和人類的生態需求也一致,兩者都是中國的最大財富。“愛猿猴與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龍勇誠感嘆,滇金絲猴是一張自然生態領域的中國名片,面對這份世界“唯一”,加大保護力度和加快保護步伐是中國責任。
針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近年來著重推進國家公園相關建設。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副秘書長閆顏提出了“國家公園全民共享機制”:“國家公園建設要實現全民共享機制,通過政府主導下的多方參與、做到兼顧當代與后代、兼顧國內與國際的重要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為全球提供自然保護的中國方案。”
而作為“一路青山 生機森林”項目的參與和見證者,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項目官員周嘉鼎則談到,推進關鍵生態系統的保護,既要基于科學研究,也要依靠當地力量,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決策間的平衡,最終達到可持續。
正如多位生態保護專家學者所說,保護生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對于這一點,廣汽豐田先知先覺,早在2017年,就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開展云龍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復項目。五年耕耘,澆灌出如今保護區的蔥蔥綠意,項目已完成1000畝火燒跡地的種植與撫育工作,栽種19萬株苗木,固定二氧化碳約362.4噸。
一篙松勁退千尋,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需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
六年來,廣汽豐田“一路青山 生機森林”環保項目的足跡從云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拓展到云南全省和藏東南墨脫地區,為推動“雙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多有益經驗。
以云龍開展的多重效益森林恢復項目為原點,廣汽豐田保護生態的圈層也在不斷拓展。2020年,此項目已拓展至云南那仁、孟連社區保護地和藏東南墨脫地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推動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瀕危物種保護工作,恢復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在這個過程中,廣汽豐田也收獲了諸多榮譽。例如,2021年,廣汽豐田“云龍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復項目”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物多樣性 100+ 全球典型案例”。
2012年以來,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國森林覆蓋率從21.6%增長至2021年的23%、森林蓄積量從151.4億立方米增長至2021年的175.6億立方米,生態修復持續向好。在生態文明建設進入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廣汽豐田始終以高度的企業社會責任感,不斷思考積極創新,以更豐富形式吸納更廣泛的大眾力量加入保護隊伍,為生態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企業力量。
此次生態體驗之旅中,廣汽豐田為參與者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生態體驗活動,通過實地感受,吸納更多綠色新生力量加入,共同傳遞環保理念。
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副教授王榮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項目顧問龐濤和昆明市朱雀鳥類研究所(朱雀會)聯合創始人韋銘等,在活動中分享了“人工干預森林與自然恢復森林之間的動態變化”“滇金絲猴種群的行為觀測”“觀鳥是關注和了解身邊自然的一個很好的途徑”等自然知識。
踐行環保理念,不僅要感受自然,更要參與守護自然。在群山環抱的大浪壩保護區,一旁的bZ4X在秋日照耀下熠熠生輝。第一次參加的bZ4X車主深受觸動:“這類特色活動很有意義,和自己選擇純電車型的環保理念也貼合,希望有更多機會參與助力生態保護。”
保護自然生態,步履不停。其實,自2004年成立以來,廣汽豐田就一直致力于構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綠色生機之外,廣汽豐田在企業生產經營方面同樣堅持綠色低碳。一方面,廣汽豐田是國內最早開啟電動化布局的車企,早在2010年就在國內率先普及混動技術,推出首款混動車型凱美瑞(參數|詢價)雙擎。憑借TNGA架構技術優勢,廣汽豐田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提速布局HEV/PHEV/BEV全方位電動化產品,以全擎實干派的深厚功底賦能低碳出行。
2020年,廣汽豐田就通過了“廣汽豐田環境中期規劃(2021-2025)”,從研發、采購、銷售、生產等各個環節,聯動全產業鏈,努力成為“與自然共生企業”。在研發源頭,廣汽豐田致力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挑戰2050實現新車二氧化碳“零排放”。
今年以來,廣汽豐田開始實施“全方位電動化,全周期碳中和”戰略,全面投放e-TNGA架構純電車型,為用戶的低碳出行提供更豐富的選擇,促進全民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廣汽豐田以打造“綠色工廠”為抓手,驅動全生命周期降碳。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從能源及碳排放管理、大氣污染物管理、水資源管理和廢棄物管理四大要點入手,構建汽車產業全鏈條低碳閉環,走出一條“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發展之路,通過打造行業實現綠色創新發展的新樣本,響應國家綠色轉型。建設在廣汽豐田廠區內的生態園,就規劃用三期景觀培育“田湖草林”自然生態系統,逐步實現從人的活動到深度自然的過渡。
在社區參與方面,廣汽豐田2007年就舉辦了南沙區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修復和改善了地區水域生態環境,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還有效提高了漁業產量和漁民收入,促進南沙海洋經濟發展。
如何看待一家企業對社會公益責任的履行?其實,企業做一次公益項目不難,難的是將一個公益項目堅持做下去。正如廣汽豐田在云龍天池持續開展多重效應森林恢復項目,經過五年堅持,終于等來環境的改變。“一路青山,生機森林”,意義非凡!
共建綠色和諧家園,需要大家不斷地探索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面向未來,站在成立18周年的新起點上,廣汽豐田將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碳”秘者,擔起綠色責任,實踐行“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