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資訊:三年要想翻番,上汽的新能源之路恐怕指不上大眾跟奧迪!

  • 發表于: 2022-12-23 11:36:47 來源:愛卡汽車網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說的應該就是上汽集團了。

搞了將近20年的新能源,如今上汽在新能源市場的地位可謂一言難盡。特別是作為曾經燃油時代的老大哥,如今在新能源市場卻早已被比亞迪遠遠甩在了身后。不過,上汽集團也是不服輸,畢竟當了這么多年的大哥,怎么可能輕言放棄。這不,最近就又提出了新口號,“三年內實現翻番!”

三年內實現翻番意味什么?


(資料圖)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上汽新能源車銷量達到了13萬輛,而這也是上汽新能源取得的最好單月銷售成績。今年前11個月,上汽新能源車銷量高達93萬輛,在集團中的銷量占比也將近20%。在此背景下,上汽喊出了2025年占比要達到40%,三年實現翻番的目標。

如果按照上汽的規劃,三年實現翻番,那么按照現在的數據來算,上汽新能源今年1-11月銷量是93萬,咱們姑且12月按15萬的表現來計算,這樣創紀錄的數據說得過去吧?那么這樣算起來全年是108萬的銷量。如果按翻番來算,那就意味著上汽新能源銷量要達到216萬輛。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達到這個銷量,畢竟上汽是按占比來算的,如果上汽整體銷量下滑……

就數據來說,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352.1萬輛,銷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而今年前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就達到了528.0萬輛。而據業內資深人士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1200萬輛。這意味著上汽將要占到新能源市場的六分之一。從上汽在燃油車時代的地位來講,這樣的成績并不值得稱道。

上汽新能源之路猶如大象轉身

眾所周知,電氣化、智能化早已是汽車產業的不二趨勢,而上汽這邊也是充滿了急迫感與壓力。為此,去年上汽集團還制定了全新的戰略目標,圍繞“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新一代電動智能汽車,加快向技術升級化、業務全球化、品牌高檔化、體驗極致化的用戶型高科技企業轉型。

不過回顧這一年來的表現,上汽集團所取得的成就可謂是差強人意。首先,在合資方面,曾經無限風光的上汽大眾在新能源市場只能用慘淡來形容。而這歸根結底,是因為國產車質量的大幅提升以及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目前仍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像是前不久,大眾ID車機曝出的車機黑屏、斷網等問題,就暴露出了合資品牌在這方面的劣勢。

在業內資深人士看來,上汽集團的優勢應該在于傳統的制造工藝水平,而不是在軟件開發、技術積累等方面。所以,當初喊出“自建靈魂”的上汽才會被那么多人不看好。雖然,這其中主要問題在于公司的高管,但大象轉身拼的就是魄力跟決心,可惜的是,某些上汽集團的合資高管們在這些地方做的并不夠好。

上汽集團轉型過程中的陣痛期

現階段,其實只是屬于上汽集團的一個陣痛期。最好的時代或許已經結束,“市值一哥”、“日賺一億”早已不復返,但是“新上汽”仍然值得期待,特別是主打高端市場的智己汽車品牌。畢竟在新能源時代,自主品牌的崛起勢在必行。但相比而言,合資品牌、豪華品牌的沒落是注定的,這可能也跟公司的高管脫離不開關系。

比如說銷量“慘不忍睹”的上汽奧迪,根據銷量數據顯示,上汽奧迪在10月份銷量僅為730輛,其中奧迪A7L(參數|詢價)銷量為347輛,Q5 e-tron為290輛,Q6為93輛。身為上汽奧迪事業部總經理的賈鳴鏑,自然難逃其咎。曾經的營銷鬼才,到如今的“背鍋俠大”,賈鳴鏑可能萬萬沒想到,本來是想鍍層金,結果卻被扒掉一層皮,特別是新能源市場確實不好混啊。同樣沒想到的還有接替賈鳴鏑擔任上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俞經民。新能源的無力,也讓俞經民壓力倍增,再加上未來上汽還將擴大新能源占比,那么留給俞經民的表現機會還有多少呢?

當然,留給上汽的機會也不是沒有,比如說智己。作為比肩BBA的新能源品牌,智己自身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首先,產品力自然沒的說,自主新能源這點可比油改電的BBA強不少。再加上,上汽集團的經銷商渠道優勢同樣不在話下,這也讓智己在覆蓋層面擁有不錯的表現。當然,更關鍵的還是智己汽車的高管表現。如果說大眾、奧迪是延續,那么智己就是破立,打破以往的束縛,自然才能獲得全新的突破。所以,在我們看來,上汽集團的未來,主要看的是智己的表現,至于合資品牌、豪華品牌,地位的重要性早已今非昔比了。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