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所在,便是飛凡所在;
用戶所想,即是飛凡所想。
(資料圖)
新能源汽車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走進千家萬戶。
據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上月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再創新高,分別達到76.8萬輛與78.6萬輛,同比勁增分別為65.6%與72.3%,市場占有率達到33.8%。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幅邁步,自主品牌居功至偉。乘聯會數據統計,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1.9%的歷史高位,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滲透率僅有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市場自主品牌正顛覆傳統規則,與合資品牌平分秋色,彎道超車趨勢進一步增強。
以30萬-40萬級SUV市場為例,除了蔚來、小鵬的持續發力,由飛凡汽車所代表的生力軍也正迅速崛起,為自主品牌攻城略地。在品牌首個完整銷售月,飛凡汽車旗下首款產品——飛凡R7便在該細分市場取得了前五成績,銷量力壓奧迪Q4 e-tron(參數|詢價)、福特電馬等合資重磅產品。而在競爭激烈的上海地區,飛凡R7更是在特斯拉、蔚來等高端品牌的主戰場,上險數成為地區第二,造就出“起步即非凡”的現象級表現。
正如硬幣的正反面,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競爭也愈演愈烈。作為一個新生品牌,飛凡汽車的成績相當耀眼,但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升級,相比起結果其“起步即飛凡”的過程無疑更加值得我們深思。
產品能打是關鍵
“起步即非凡”,并沒有絲毫夸大的成分。目前來看,30萬級純電動汽車市場競爭已趨于白熱化,其不僅是自主品牌啟動品牌向上之路的主攻市場,同樣也是合資品牌布局純電動產品的重要防線。另外除了純電動汽車,大量混動與增程式電動汽車也密集出現在這一市場,強如特斯拉Model Y(參數|詢價),也需要提防后來者的競爭。
邁入前五,對于一個新生品牌而言無疑難如登天。聚焦飛凡汽車的取勝關鍵,來源于飛凡R7創造的全新智能體驗。細心觀察這一市場后,大家能夠明顯地發現,大部分產品雖標榜為智能汽車,但智能體驗卻不夠完善。例如特斯拉Model Y等產品更聚焦于智能駕駛,對于內部的智能交互與整車的科技豪華感有所忽視,蔚來EC6(參數|詢價)在后者上做的比較出色,但在智能駕駛上較為一般,中汽中心測評其裸車智能駕駛總得分率僅為21.8%。
飛凡R7的出現,讓“全都要”有了可能。
以最顯眼的座艙交互為例,其并未如其它30萬級智能電動車一般效仿特斯拉,采用十分常見的如iPad一般的懸浮式設計,而是將儀表屏、中控屏、副駕屏進行連接,采用了中國品牌最大尺寸43英寸寬幅真彩三聯屏。在其它品牌的產品上,雖能看見“三聯屏”式設計,但三個屏幕往往采用的是分離式設計,如小鵬G9、哪吒S等,三塊屏幕并不相連,一方面科技感有所缺乏,另一方面也讓整個交互過程變得更加復雜,不利于行車操作。
在采用“真三聯屏”的同時,飛凡R7三塊屏幕的功能也相當豐富,如中控屏提供了地圖、媒體娛樂、車控車設、互聯生態等全應用;儀表盤能顯示飛凡智駕系統畫面、行車相關信息、法規安全相關信息、Message信息提醒;副駕屏則支持媒體娛樂、小程序、飛凡尊享副駕專屬控制,并可實現藍牙獨立連接,坐在副駕的親朋好友在使用這一功能時,并不會影響到駕駛者,進一步提升了其實用性與安全性。另外對于駕駛者比較友好的是,飛凡R7所提供的AR-HUD顯示不僅有AR路況引導、智駕信息提示畫面、車速信息,還支持駐車平視影音體驗,如此一來,在堵車等情況下,用戶通過這一功能也能緩解駕駛的枯燥,同時也不會對道路造成影響。
科技感拉滿的座艙,對于飛凡R7而言僅僅是一道開胃菜,在智能交互與智能駕駛上,這款產品也帶來了與其它智能產品不一樣的體驗。如對于智能交互,飛凡R7是一款真正實現了“可見即可說”與“可見即可點”的產品,Siri式的星體環繞語音呈現效果以及實體三維車機模型,飛凡R7不僅保持了高審美標準,更力圖讓交互變得更加地自然與輕松。其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免去車機系統的學習成本,對于現階段交互系統繁瑣復雜的智能電動汽車而言是一個不小的啟發。
人性化,在飛凡R7的整個交互系統的構造中表現地十分明顯。同樣能夠體現這一點的,還有其中控界面簡化繁瑣操作流程的UI設計以及蘋果同款的操作方式,如手機操作一般的擬態化卡片設計高級美觀,各項功能的觸控基本控制在了1-2個流程之內,同時導航、微信、音樂等功能板塊支持拖曳替換。用戶只要能夠熟練操作智能手機,哪怕是剛接觸飛凡R7也能輕松玩轉其中控界面。
讓科技真正為人而服務,才是智能汽車的內涵所在。為此,飛凡R7在智能駕駛上創造了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該算法相較于特斯拉前融合算法與國內眾多車企采用的后融合算法更加領先,兼顧了前者的精度與后者的效率,在匝道合流、變道行駛以及環境感知上更加出色,也更適合國內較為復雜的行駛路況。
因此可見,飛凡R7的突圍并非偶然,其不僅僅創造了更加豐富、全面的智能體驗,而且通過前瞻技術的加持與人性化的思考,重新定義出智能科技的溫度與廣度,如此才早就了飛凡汽車迅速崛起的速度。
品牌支撐是內核
飛凡汽車起步夠快,是因為其起點夠高。
從飛凡R7的整個產品表現中,我們能夠看到其無論是技術的成熟性,還是技術的領先性都站到了許多成名已久的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甚至是合資品牌之前。另外能夠體現這一點的,則是產品的量產交付速度——自去年廣州車展全球首次亮相算起,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飛凡R7就交付到了消費者手中;而相同狀況下的“蔚小理”,完成首款產品的量產交付則用了2-3年不等。
有上汽集團優勢賦能,飛凡汽車如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其出生即享有老牌大廠的鐵桿朋友圈資源和豐富、成熟的生產制造經驗,同時作為獨立運營企業又保證了其高效的響應和決策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飛凡汽車的誕生,是一次新思維與老資歷的精彩碰撞,其出生如同起步速度一樣“非凡”。
當然,飛凡汽車也承擔著足夠厚重的使命。它是上汽集團品牌向上之作,也代表了上汽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最新成果。“在2025年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頭部企業”,這是飛凡汽車的長期目標。而基于這一目標,飛凡汽車如同后發而先至的飛凡R7一般,已經制定了縝密的謀劃。
飛凡汽車將有四大戰略作為支撐,分別為用戶驅動戰略、數字驅動戰略、極智驅動戰略以及共創驅動戰略。在四大戰略中,用戶是飛凡汽車出發的原點,飛凡汽車將從運營管理、生態服務、智能技術等方面,造就出新型用戶關系與用戶體驗模式。同時,飛凡汽車在獨立運營的基礎上,也將全面整合上汽集團的優勢資源,建立飛凡汽車的共創技術研發體系。
在推動品牌向上的進程中,飛凡汽車有創新向上的精神,更有腳踏實地的信念。
汽車有文化了解到,飛凡汽車在成立后的短短一年時間里已布局了197家銷售網點,以及18家交付中心,與之對比,蔚來首家門店鋪設后的三年后方才擁有第200家,而小鵬在品牌起步之年,則僅有7家門店營業。這盡管要得益于上汽集團的優勢賦能,但飛凡汽車遠超同行的擴張速度,無疑說明了對用戶的負責。
既是要做用戶型企業,那么解決用戶焦慮則首當其沖。對此,飛凡汽車在推動量產交付與渠道鋪建之際,還著手打造了完善的補能體系。目前,飛凡汽車共建設了品牌充電站114座,權益充電站1100+座,第三方充電樁數量已達到54萬余個,也再次演繹出了何為“飛凡速度”。
同樣難得的是,飛凡汽車在營銷上也同步跟進,已通過飛·SHOW、開普勒星球探索營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構建起用戶與品牌相知相識的平臺,通過以更富樂趣的互動行為,建立起消費者對品牌及產品的全面認知。
汽車有文化認為:飛凡的“起步即非凡”與“誕生即非凡”是相輔相成、相互推動的關系,上汽集團的資源加持,為飛凡汽車創造出了更加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而飛凡汽車則憑借及時、高效的決策,充分地發揮出了集團優勢,在短時間內便有效實現了品牌聲量與口碑的上揚。而兩者的聯動,又進一步驅動上汽集團技術煥新與品牌升級,并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向上貢獻出了力量。
飛凡汽車的啟示
從整個行業層面去分析,飛凡R7的表現,事實上也展示著未來競爭的新格局。
去年,被評為“智能汽車元年”。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面是飛凡、嵐圖、問界等品牌的全新入場,另一面則是老牌車企如廣汽、比亞迪等加速轉型,在新平臺、新技術、新產品的共同推動下,一場前所未有的“軍備競賽”就此展開。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曙光將由智能化照亮,這是行業的共識。但對于用戶而言,新產品盡管帶來了新體驗,但新的焦慮也由此產生,在更復雜的消費環境中,權衡智能科技的利好以及可能遭遇的補能、維保、交付、電池安全等難題,成為了一件相對困難的事。尤其是在特斯拉、蔚來、小鵬、極氪等品牌相繼曝出安全、交付等問題之后,這種選擇變得更加的艱難。
站在用戶的角度去劃分,在所謂的“下半場”,車企實則需要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產品,以支撐起智能科技的落地。換言之,在汽車有文化看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競爭,必然是綜合實力的較量。而飛凡R7的市場表現,同樣是來自于上汽集團所賦予的技術與制造底蘊,以及品牌所具備的共創研發能力。
特斯拉股價的回落與比亞迪市值的上漲,能夠較為明顯地說明這一趨勢。當市場回歸理性之后,車企們的競爭將從研發端開始衍生至制造端、產品端乃至服務端。尤其對于30萬級以上的中高端產品,這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并不是一個小的數字,更低的試錯成本將讓他們不得不從更現實的用車環境進行思考。
飛凡汽車所堅持的長期主義,正是被市場所需要的態度。
更具體地去看,飛凡汽車的長期主義可理解為對用戶的責任感與對未來的使命感——除了上文提及的飛凡汽車以極短的速度完成了渠道鋪建、充電體系建設、量產交付進程等,目前其還著手構建換電體系,2023年品牌旗下綜合能源服務站(同時具有充/換電服務功能)將達到300家,到2025年,規模將近3000家。同時,在未來的3-5年里,飛凡汽車每年都會有一款新品上市,并不斷擴大在技術與渠道上的投入。借此,全面助推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能源服務、技術升級、產品革新等方面形成發展質變。
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加速擴大是難以阻擋的趨勢,據中汽協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為670萬輛,同比增長90.3%;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同比增長35%。在此基調下,如飛凡汽車一般在綜合實力上更加全面的車企,將有著更高的市場上限。汽車有文化了解到,憑借著上汽集團體系賦能,飛凡汽車正快速完成產能爬坡進程,結合上述利好,其將有望在明年創造出更優異的市場成績。
有文說
新能源汽車正席卷世界,而中國又憑借著絕對領先的體量與技術優勢,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步即非凡”的強勢表現一般,飛凡汽車同樣展示著屬于中國的技術力量。在這股力量背后,是用戶需求的全面落地,也彰顯著上汽集團向上、向新的全新姿態,更詮釋著整個行業的變化趨勢。
“起步即飛凡”這五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內涵頗為豐富。概括起來又不難讀懂,用戶所在,便是飛凡所在;用戶所想,即是飛凡所想。如新時代思想非凡、行動非凡的用戶一樣,飛凡汽車亦站在了時代潮頭,向著未來而立。
撰文丨歐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