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看到一篇很多行業內專業人士討論增程式電動車的文章,里面很多人的主要觀點都認為增程式電動車技術誕生至今一直充滿爭議,爭議的核心問題是這項技術的價格與成本問題。其實,增程電動車這一技術路線的應用,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燃油車與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車最大亮點是解決了純電動汽車電池續航焦慮問題,而且能夠徹底顛覆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認識,成為未來“純電+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終結者。
在過去半個世紀里,增程式電動車已經成為新能源技術發展的“集大成者”,成為消費者眼中的高性價比的選擇。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這項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首先是純內燃機與增程式電池之間的協調問題。增程式電池組能量轉化效率低、高功率輸出需要大功率發電機、高速行駛還會出現充電不足或中斷情況等問題。
其次是增程式動力系統油耗高導致所謂的電動車的定位名不副實。增程發動機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來發電提供動力系統所需動力,而且要保證發動機轉速不能過高或過低,這樣才可以保證發電機有足夠的功率輸出以及高速行駛狀態下對發動機工況要求不高。而且增程發動機油耗更大需要犧牲掉一部分電能給電機供電提供扭矩,這樣對電機性能要求更高;而低速行駛時內燃機效率低導致油耗更低也需要犧牲一部分電能用于驅動軸上發電機供電輸出扭矩增加導致電機轉矩增加。增程式電池成本偏高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總之,增程式電動車發展至今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問題。鳳凰網汽車事業部總經理王巍的觀點是增程式電動車市場應該出現“五菱現象”。他認為任何一項技術的評判標準都在于“讓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特地提到“五菱現象”很有參考價值,五菱這家車企從微型面包車到后來的SUV再到今天的純電動微型電動車市場,五菱深耕平價市場,真正滿足廣大基層消費需求的同時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模式。他認為,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路線特別適合再次催生出“五菱型”車企,短途節能、長途續航高、沒有充電等使用焦慮、價格實惠……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天然對平價消費市場友好,而且解決了燃油車與純電動汽車的使用痛點。
的確如此,消費者在購買微型電動車時最關注的點是短途出行(1小時以內),這樣就可以滿足日常通勤需求。如果短途出行需求不高,那微型電動車很可能是一種“不完美的選擇”。其實增程式技術與其他電動汽車的不同在于它能兼顧內燃機與增程電池系統,既能解決純電動汽車續航問題(目前最長續航為400公里),又能解決燃油車的使用痛點:短途節能、長途續航遠、沒有充電等使用焦慮;并且能夠通過發動機回收能量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這就避免了“油改電”或者是混合動力技術帶來的成本和里程問題。增程式電動汽車技術也是一種很好的新能源發展方向。在解決電池續航焦慮基礎上,增加能量回收系統并將內燃機回收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來提供動力總成系統需要的扭矩。如果將這一技術應用好,能夠一舉打破增程式電動車規模的局限。所以現在眾多消費關心的是,誰是下一個增程式電動車的五菱?不管是車企還是消費者還是業內相關人士都相信一定會有企業看到這個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