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睿藍9:頂配不到20萬,還支持換電,電車的格局讓它打開了

  • 發表于: 2022-12-31 19:34:08 來源:愛卡汽車網

如何走向高端化?似乎成了近兩年自主品牌達成的共識,在它們交出的答卷中,新能源成了高端化這道大題中出現頻次最多的一種解法。

高端化最通俗的表象便是產品價格的上浮,略顯保守的主機廠將目標盯死在20萬-35萬元級,而更高階、激進的玩家將價格一舉抬到35萬元,乃至40萬元以上。自主品牌們對于高端化的執著,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20萬元以下級別新能源產品的空白,尤其是在15萬-20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優質新能源產品可謂鳳毛麟角,這也讓部分主機廠發掘出了機遇,其中便包含此前一直研究To B業務的睿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睿藍9的誕生,似乎一下切中了這片近乎于空白市場的所有痛點,定位中型SUV、配置高、可換電,車身、電池分開賣(車身價格10.99萬-12.99萬元,電池可分期,也可買斷,兩種容量分別為6萬元、7萬元),頂配車型加上電池落地不超過20萬元,似乎所有表現都做到了無懈可擊。那么,這家此前To B的公司,突然轉向To C做產品,是否真能讓C端用戶滿意呢?

外觀:傳統造型中加入時尚點綴

處于側面看睿藍9,你會發覺一切都十分熟悉,無法具體描述它與某款車型有著較高的相似度,卻可以確定它整體造型輪廓與我們傳統印象中SUV的造型更為相似。幾乎沒有收縮的車頂線條,在輪眉處刻意進行的內凹設計,近乎垂直的D柱角度,讓傳統SUV的硬朗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也為有6座、7座布局的它留下更好的二、三排頭部空間。再配上其名副其實的中型車尺寸(長寬高4845/1890/1778mm,軸距2825mm),也讓其有較為磅礴的氣場。

時尚的一面更多體現在前臉及細節上,前臉的貫穿式前格柵設計與兩側的LED燈組相連,形成一體式設計,令整車的橫向視覺得到明顯提升。此外,睿藍9還采用了當下十分流行的分體式大燈設計,遠近光燈組與前包圍兩側的通風開口融合,配合下方的散熱開口及黑色元素點綴,整體更顯時尚、動感的同時,也更符合其純電動車型的身份。車尾部分,睿藍9運用了大量直線進行勾勒,通過凹凸有致的排布,令整體看上去更具層次感。經過熏黑處理的尾燈也為新車增添了幾分運動感。

內飾:“吉利風”明顯 配置越級

坐入睿藍9車內之時,撲面而來的便是熟悉的“吉利風”,一切都是吉利旗下產品同款的設計語言,甚至全液晶儀表、中控屏的尺寸和布局,都與吉利旗下產品如出一轍。不過有一說一,全是“吉利風”也未嘗不可,畢竟吉利這套全液晶儀表配合懸浮式中控多媒體顯示屏的設計符合當下的設計潮流,貫穿式空調出風口的設計也進一步增強了車內的時尚氣息。全新樣式的多功能方向盤+電子換擋機構(P擋到R擋依舊需要撥兩下)的設定也進一步讓車內的科技氛圍變得更為濃郁。

雖然是造偏低端的To B車型出身,但睿藍9卻在內飾、配置上給人以驚喜。全車包含門板在內,多處采用軟性材質進行包裹,搭配上較有質感的配色,甚至座椅上方還有獨特的刺繡用于裝飾,在豪華感的塑造方面有較高的造詣。另外在配置上,試駕車型為頂配版本,駕駛位座椅記憶、前排座椅加熱/通風、HUD抬頭顯示、電動尾門、自適應巡航、360度全景影像等等,再加上全系標配的自動大燈、遠程控制、語音控制、胎壓顯示、全景天窗、無鑰匙進入/啟動、主駕駛電動調節座椅、OTA升級等等配置,皆能令體驗迎來質的改變。不得不說,配置這一塊,睿藍9不遺余力地給到了所有能給的。

而在空間方面,睿藍9充分展現出了大尺寸帶來的優勢,即便是身高183cm的我在前排調好合適的坐姿,第二排的空間依然能給人一絲“商務”的感覺,較大多數同級競品都來得更為優秀。不過由于電池包在下方占據的空間,第三排的空間明顯沒有第二排充裕,且比第二排高一截的設計,也直接導致頭部空間的不足。至少183cm的我,很難找到可以長期舒服的坐姿。

并且在升起第三排座椅之后,后備廂空間也得到明顯壓縮,甚至多放幾個20寸登機箱都會十分費勁。所以對于購買它的用戶,更多還是建議當大4座/5座車型使用。

做個總結,單就配置、設計等層面而言,睿藍9拿出了較多的誠意。即便當下電動車零部件的價格十分高昂,但睿藍9卻拿出了不輸同價位油車的配置水準,配得上一個大大的好評。

駕駛:動力、續航夠使 操控仍有進步空間

睿藍9同樣面臨“老平臺”“油改電”等現實問題,在駕乘層面的表現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先說優點,150kW/310N·m的電機驅動起如此大塊頭,絲毫不會有吃力的感覺。動力輸出線性且渾厚,加速踏板的設定也較為靈敏。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電機較快的扭矩響應,令整車的扭矩轉向顯得格外明顯。

底盤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轉向時過大的側傾只會讓人一次次放棄車速過彎,而前后懸架雖然有著不錯的整體性,但在面對溝溝坎坎、減速帶時的強大沖擊感也難免令人心生不適。而NVH層面同樣如此,整車或許因為傳統SUV的造型及“油改電”平臺的因素,路噪、風噪都顯得格外明顯,即便車速低至60km/h,仍十分明顯。如果說設計、配置讓我感受到優享乃至專車的體驗,那么底盤、NVH的表現則直接將其拉低到了快車級別。

當然,有“換電”加持的睿藍9在部分城市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兩分鐘完成換電的速度甚至快于許多油車的補能。同時試駕車型能提供470km的CLTC續航里程(在南方的冬天,實際續航可能打7.5折),配合上快充,足以滿足一般的日常駕駛代步需求。

不過也不可否認,睿藍的換電站目前布局的多是杭州、重慶等城市,所覆蓋的城市并不算多,再加上由于睿藍此前一直主營B端產品,其換電站內有許多網約車需要換電,高峰期甚至會有排隊換電的情況發生。而且換電站內的電池儲備量有限,想靠換電作為主要補能方式的用戶,或許需要提前規劃,做好錯峰換電的準備。同時,也希望睿藍在未來能建設更完善、快捷的換電體系。

大師觀察

對于一家一直針對B端打造產品的企業而言,睿藍9能有如此的表現,已足夠驚艷。盡管在C端使用體驗方面,它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對于一般的家庭用戶而言,它足以滿足“牌照”“省錢”“代步”等需求。當下的15萬-20萬元級SUV細分市場,也確實鮮有如睿藍9一般全面的產品。對于預算有限卻想體驗純電車型的消費者而言,睿藍9或許正是他們想要找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