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汽車人來說,2022年是極具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故事。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以及新四化浪潮之下,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快車道,分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在新能源浪潮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小鵬、理想、蔚來、哪吒、零跑等大浪淘沙后的英姿,可以看到如前途、拜騰、賽麟等多家造車新勢力車企走向沒落。同時,還有很多品牌已經瀕臨退市,甚至已經名存實亡。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2022年哪些車企最艱難?你覺得下一個離場的會是誰?
(資料圖)
合創汽車:
強強聯手為何銷量慘淡?
合創汽車創立于2018年4月,由廣汽和蔚來共同出資創立。2021年初,完成增資擴股,引入跨產業戰略合作伙伴——珠江投管集團,4月份更名為合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單看蔚來和廣汽,在新能源領域要品牌有品牌,要銷量有銷量,要技術有技術,至少活躍在大家的視野之下,但是強強聯手后的合創卻平平無奇,不溫不火。數據顯示,2022年合創累計交付量剛過2萬輛,其中12月交付量為3134輛,與動輒月銷過萬輛的新勢力相比,這個數字顯得微不足道。
目前合創旗下有合創Z03(參數|詢價)、合創A06、合創007三款在售車型,其中合創007、合創Z03誕生在蔚來與廣汽的合作體系下,兩款車型均能看出廣汽和蔚來品牌的一些影子,與其它同級別競品相比,沒有差異化的競爭力,整體看起來太過于平庸,缺乏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合創Z03自2021年10月上市以來,月銷量還未突破3000輛,而同為“姐妹”車型AION Y(參數|詢價)已經輕松保持月銷過萬輛。而合創007更慘,由于產品價格過高,即使是有廣汽與蔚來做背景,合創007自2020年上市以來,月銷量從未突破600輛。
合創淪落到這種地步,主要是產品研發上投入甚少,導致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合創汽車還被頻頻爆出質量的問題,比如電耗大、噪音大、舒適性差、空間小、內飾異味大、續航虛標等,對于一家沒有產品競爭力的車企,同時遭遇到品牌口碑下降的問題,情況早已不容樂觀。而如今合創又將寶壓在了最新亮相的合創A06身上,20萬元的純電轎車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除了造車新勢力的哪吒S01、零跑C01(參數|詢價)以外,還有傳統品牌背景的比亞迪海豹(參數|詢價)、長安深藍SL03(參數|詢價)等車型,即使在產品力上相差無幾,但在品牌力上仍然還不足以與競爭對手抗衡,試問,合創憑借著A06翻盤的可能性又能有多少?
威馬汽車:
內憂外患已成“危馬”
作為國內入局較早的新勢力車企之一,威馬曾與小鵬、理想、蔚來,共同位居國內造車新勢力一線陣營。2018年,威馬在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中位列第二名。但是到了2020年,威馬的銷量就下滑到了造車新勢力的第四名。2021年直接被擠出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銷量不足“蔚小理”的一半。2022年威馬的銷量仍無起色,1-11月威馬累計銷量為29437輛,其中,11月,僅賣出了153輛,這樣的數據不禁讓人唏噓。作為對比,2022年理想、蔚來和小鵬,分別實現全年交付13.32萬輛、12.25萬輛和12.08萬輛。
顯然,威馬的銷量與曾經位居同一陣營的理想、蔚來和小鵬相比,相差甚遠。兩年前,威馬汽車CEO沈暉還信誓旦旦的說,威馬一定能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TOP3之一,轉眼到了今天,別說TOP3了,即使與曾經位居造車新勢力二線陣營的哪吒和零跑相比,威馬也已經遠遠落后,甚至截至目前,在絕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都已經公布了2022年12月的銷量數據后,威馬依然沒有公布其2022年12月份的銷量,仿佛消失在了新勢力浪潮中。
威馬淪落到如今這樣的慘狀,主要原因是自身的產品布局、銷售經營以及質量問題百出。尤其是隨著自燃事件與“鎖電”風波的接連上演,威馬不僅口碑下滑,銷量更是嚴重掉隊。面對此番局面,威馬仍舊不思進取,再加上緊張的財務狀況,在2022年電動車市場新車頻出的局面下,威馬卻一款新車都拿不出來,這更加速了威馬銷量的下滑。此外,自2022年以來,威馬負面新聞也從未斷過,從CEO沈暉的12億年薪傳聞,到公司大裁員、工廠停工,再到被訴賠償吉利700萬,如今累計被凍結超1.3億元的財產,威馬還能堅持下去嗎?
車叔總結
大浪淘沙,歷來如此。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在當下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而沒有技術,沒有品牌,沒有口碑,沒有營銷策略的車企,倒下是無可避免的。就如以上兩個品牌雖然目前還活著,但早已不具備優勢,如果它們再不盡快打造出被消費者認可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好品牌和渠道等,在競爭極其激烈的汽車行業中,它們還能活多久亦是未知數。因此,車叔奉勸大家,在購車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對于邊緣化嚴重的品牌一定要考慮周全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