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電動化轉型迫在眉睫,無疑是車企心照不宣的“信號”。畢竟任誰也沒想到,新能源對燃油車的顛覆會來得如此之快。在2022年,新能源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成長,乘聯會預估全年新能源批發達到了649萬輛,較2021年的331萬輛,同比增長了96%。
盡管電動化的確是未來汽車市場的大趨勢,可促使新能源汽車在2022年實現大爆發的最直接原因,離不開油價的多連漲。從2022年的一整年油價走向來看,“漲”成為了主流,95號汽油更是全面進入了“8元時代”,最夸張的時候甚至漲至10元一升,這過高的價格完全沒給燃油車喘息的空間,也讓新能源“趁機而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油價下調”,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愿望,畢竟著眼于現實情況,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能夠完全接受電動車。這在北方城市顯得更為突出,由于冬季續航縮減以及快速掉電等問題,“電動爹”并不適合于極寒天氣。據一組數據顯示,如今新能源的滲透率在華南地區達到了32%,可在東北地區卻只有9.73%,也就是說燃油車仍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間。那若是油價能夠連續下跌,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會“降溫”呢?
顯而易見的是,油價若是不再離譜,買燃油車的消費者肯定會大大增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那就是人們為什么開始選擇電車?答案無非就幾種,一是用車成本很低,充電可比加油省錢多了;二則是有著上綠牌和免購置稅的優勢,暢通無阻的綠牌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三或許就是對電動車性能、操控方面的個人喜好了。但總體來看,目前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最看重的還是前兩點因素,這也是它的最大競爭力。
所以當油價下調,用車成本也減少之后,很多入門級別的消費者對買燃油車的熱情會提升,因為這類人對于“油價”是最敏感的。值得一提的是,油價下降可能使部分計劃買混動車型的購車者改變主意,他們可能會選擇去選擇購買燃油車。
除此之外,相比起純電動汽車,燃油車也有著很難替代的優勢,那就是沒有續航焦慮。雖說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進步,很多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都能做到500Km,甚至有些還能超過1000km,可大家也都明白,制約電動車實現跨越發展的癥狀還是在于充電方面,一充就要花費1個小時,大多數消費者都很難接受。
試想一下,若是有一天突然有急事得出遠門,油車僅需要花費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跑500公里的路程。反觀電動車,再怎么樣也得充個30-60分鐘,這部分花費的時間去哪里補償呢?這對于電動車來講確實是“致命”的阻礙。
更別提若是遇到非常酷熱的天氣,空調開起來的耗電速度還會更快,而遇到嚴寒的冬季,大多數電動車還會遭遇續航腰斬的情況,這些都是電車非常明顯的劣勢,也是需要突破的瓶頸。所以說,現在買純電動汽車的家里幾乎都還有一輛燃油車,對于更多的人來說,純電動汽車還不能成為購車的第一選擇。而當油價開始穩定下降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概率還是會迎來一陣“降溫”的。
寫在最后
一言以蔽之,即便是油價“起伏不定”,但新能源汽車目前依舊無法取代燃油車,畢竟從汽車市場的構成來看,燃油車無疑還是主流使用標準。不過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汽車轉型的一條必經之路,而燃油車終有一天會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雖然不是現在,但局勢已經發生轉變,就看燃油車還能撐多久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