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主編 | 趙文華
散文作家王大空曾說過,“樹的方向,由風決定。”
毫無疑問,新能源就是刮過汽車行業的那股強臺風。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乘用車總銷2675.7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649萬輛,平均滲透率為24.3%。而明年新能源將繼續強勢滲透,據業內人士預測,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850萬輛,換句話說,再過兩年,國內新能源車就會達到千萬級體量。
顯然,對所有車企而言,新能源不是選擇題而是通關題。在這條通關路上,如果說跨界造車打的是新手局,自主品牌打的是進階局,那么即將全力擊擊的合資品牌打的則是淘汰局。這也是中國新能源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奔馳、大眾、通用、日產、本田等多家合資車企都在加速電動化轉型,就連一向對電動汽車嗤之以鼻的豐田也在暗中使力。這其中,東風日產無疑是最有潛力的一位,因為它不僅擁有獨特的多品牌優勢,更重要的是,日產擁有75年的純電歷史。
多品牌布陣,全面出擊新能源
凡大戰都特別講究梯次布陣,東風日產旗下的啟辰品牌當仁不讓地搶過了先鋒官的令旗。在剛剛閉幕的2022廣州車展,啟辰正式宣布不再研發燃油車,全面轉型新能源。
“此后啟辰每年將推出不少于2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具備年銷30萬臺的體系能力,并逐步挑戰年銷50萬臺的目標”,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高國林表示。
就在本次廣州車展上,啟辰不僅帶來了基于啟辰V-π原生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概念車型——啟辰Ve concept,同時還帶來了首款搭載啟辰DD-i超混動技術、具備低油耗及快充性能的量產車型——啟辰大V DD-i。
啟辰其實屬于新能源的開路先鋒,早在8年前,它就推出了純電動汽車晨風。深耕多年,這一次啟辰擁抱電動化更徹底。當然,啟辰的電動化也相當講究策略——純電、混動兩條腿走路與中國新能源發展趨勢高度吻合,不僅如此,價格更親民的它也將會為東風日產的新能源銷量作出巨型貢獻。
與啟辰形成上下呼應的則是日產母品牌。正如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山口武所說:“從推出純電全能旗艦SUV車型Ariya(參數|詢價)開始,東風日產就已經向外界宣示了電驅化轉型的戰略決心”。
可別忘了,東風日產旗下還有一顆高端電動化棋子,那就是英菲尼迪。自從去年并入東風日產體系后,英菲尼迪已經開始步入正軌。據經銷商反映,雖然其銷量并沒有大幅增長,但經銷商體系已趨穩健,并且絕大部分經銷商已有盈利。
啟辰、日產兩大品牌同時出征新能源,再加上高端援兵英菲尼迪,放眼整個汽車行業,這種大格局也是極少數。也因此,東風日產在產品層面全面進攻——未來5年,東風日產將投放超過20款新車,覆蓋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而到2025年,東風日產將在9款車型中部署包括Zero Emission純電和e-POWER混動在內的電驅化技術,電氣化車型銷量占比提升到40%。
75年功力,沉淀的都是精華
每家車企都會畫出一幅新能源事業藍圖,但這張藍圖依托的核心是電驅技術。
很多人都就應該聽說過大名鼎鼎的LEAF聆風,卻并不知道,日產早在1974年就推出了首款電動汽車TAMA,不知道在電動化這條道路上,日產已經走了整整75年。很多人或許知道,特斯拉用的是異步電機,卻不知道早在1983年,日產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異步電機的純電車型March EV。
75年的功力,日產電驅技術到底沉淀了哪些精華,我們以ARIYA為例進行解讀。
電動汽車采用的驅動電機分為兩種,分別是注重性能的交流異步電機和注重能效的永磁同步電機,而ARIYA卻采用了兼具高性能和低能耗的電勵磁同步電機,簡單說就是兩種電機的性能強項糅合在一起——做別人想不到或者做不到的事,這才叫強。
得益于這臺雙優電機,ARIYA單電機版最大功率178kW,最大扭矩340N·m,而雙電機版的綜合最大功率則來到了320kW,最大扭矩達到600N·m,跟特斯拉Model Y(參數|詢價)全能驅動版不相上下。
電控更是日產電驅技術的靈魂。其核心在于它采用了1/10000秒超高精度電機扭矩控制技術,比航天級的控制精度還要高10倍。ARIYA閃電般的響應和絲滑平順的操控表現正是得益于此。如果是四驅高性能版,該系統還可以根據現實路況和駕駛場景智能分配前輪和后輪扭矩以及前后輪的輸出比例,最大比例可以達到100:0-0:100的極限。也就是說,完全的前驅、后驅以及四驅,都能在ARIYA上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這一極限扭矩比例,ARIYA竟然有著前后50:50黃金比例配重,要知道,這可是大多數追求極致操控的運動轎車所采用的布局。配上雙電機的性能潛力和日產扎實的底盤功底,ARIY所帶來的出色的加速體感和駕控感,真值得某些新勢力車企學習。
電池安全是目前整個新能源行業的痛點,頻發的自燃事故讓坊間流傳一句話——停車千萬不要停在電動汽車旁邊。但你在全世界的新聞中有聽說日產電動汽車發生過此類事件嗎?當然沒有,因為日產至今保持著210億公里電池零重大安全事故的紀錄。以ARIYA為例,它不僅采用了減少對電池沖擊力的九重防護架構,并且通過干濕分離主動加強電池安全管理,如同一個堅不可催的“金鐘罩”,全方位確保電池艙不受侵犯。
你可能認為,ARIYA的續航表現并不算特別優秀,其長續航版CLTC工況下623公里處在目前行業的主流水準。但這一設定其實與日產做純電,永遠把安全冗余設計在高位的底層邏輯有關,尤其涉及到電池性能的標定、電池熱管理系統,日產不會去考驗電池的續航極限,它認為合理續航的基礎是電池百分百安全。
眾所周知,國內新能源走的是一條復合型動力路線,純電是終極方向,但在電池快充技術沒有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前,所有車企都有現實解決方案。百分百電驅動的日產e-POWER就是一條比其它混動更接近于純電的技術路徑。軒逸(參數|詢價)e-POWER以及即將投放市場的e-POWER全新車型,給了暫時無法治愈里程焦慮的消費者選擇電驅的底氣,而百公里不到4L的油耗,也足以讓他們享受到電驅車型在成本方面的優勢。
寫在最后
在燃油車時代,東風日產創下了無數奇跡,也用體系化實力將自己頂上了1500萬輛的高位,成為唯一達成1500萬的日系企業。
高位對決,拼的是排兵布陣的體系實力以及核心技術實力。隨著啟辰品牌宣布全面電動化,東風日產的電動化布局更加清晰,三大品牌針對的細分市場以及動力技術路線各有側重但又形成強力互補。因此,在2023年合資新能源的PK中,我堅定地投東風日產一票。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