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又是各大汽車廠商們艱難前行的一年。
在這一年里,雖然國內汽車市場大盤緩步前行,但如果細分到每一個廠商的話,大家所面臨的困難,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疫情的反復、夏季高溫限電、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些不僅影響著消費端,更在供應鏈環節和生產環節對車企們提出了挑戰。
(資料圖片)
壓力越大,動力越大,在2022年的重重困局面前,作為合資品牌中的領頭羊,一汽-大眾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在2022全年,這家合資車企旗下的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以1,823,577輛的累計終端銷量、5.3%的同比增長率完美收官。在這份成績背后,一汽-大眾是如何做到的?這一點,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多車型協同作戰,打出差異化競爭優勢
一個保持高銷量且穩定增長的車企,所依靠的“增長基礎”,必然是產品的優勢。
對于一汽-大眾來說,在國內多年來的耕耘,無論是大眾品牌還是奧迪品牌,都積攢了足夠強大的品牌力。
因此,想要獲得高銷量也并不難,把產品做好、做扎實,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
回過頭來,在品牌力塑造得足夠穩定之后,一汽-大眾其實也沒有在功勞簿上躺平。
更新的產品、更踏實的質量、更精準的車型定位,這些優勢都在助力著一汽-大眾全品牌的協同向上。
奧迪品牌就不用多說了,它始終穩定在中國豪華市場的前三甲。在大眾品牌內部,2022年,多款車型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驚喜。
在傳統燃油車陣營中,一汽-大眾品牌的發力點主要集中在原汁原味的德系車型中。
旗下的邁騰(參數|詢價)、探歌、速騰(參數|詢價)、CC(含獵裝版)等車型,均與德國大眾保持了同步性,為中國用戶帶來了純粹的高品質德系車體驗。
在轎車家族中,邁騰等車型的表現依然強勢,在2022年,邁騰累計銷量突破200萬、寶來(參數|詢價)+全新邁騰的累計銷量更是突破了700萬。從中高端商務市場再到家用市場,一汽-大眾的轎車產品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號召力。
同時,一汽-大眾在2022年,還實現了更加精準的本土化轉型。
在這一年里,一汽-大眾全新探岳(參數|詢價)、攬巡上市。值得一說的是,攬巡還是大眾品牌內部,最后一款全新的純燃油SUV。依托更大、更豪華的產品素質,攬巡上市后,便與攬境(參數|詢價)一起占領了高端中大型SUV市場,助力一汽-大眾開拓更加高端的SUV市場。
隨著新車型的加入,一汽-大眾SUV家族從小型SUV探影(參數|詢價)、緊湊級SUV探歌、中型SUV探岳和中大型SUV攬境/攬巡均實現了全面的覆蓋。年輕用戶、女性用戶、年輕家庭、商務用戶和高端用戶,都能在一汽-大眾品牌內找到獨具競爭力的車型,多車型矩陣帶來的個性化選擇,也為一汽-大眾打造出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最終實現了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除了純燃油車型的表現依舊強勁外,一汽-大眾在2022年這個純電元年里,也收獲了純電領域的成功。
ID. CROZZ家族在這一年里,雙車銷量達到了72,229輛,在2022年11月初,ID.CROZZ家族在上市僅20個月后,便收獲了超過十萬的用戶。從零到十萬,一汽-大眾所用的時間比新勢力短了2年左右,而這也足以證明:大眾的純電車型,更具號召力、更能吸引到消費者。
高銷量的底層邏輯,在于保持與創新
中國的汽車市場很簡單,簡單到一個品牌若是有消費者認可的好車,就能收獲高銷量;但中國汽車市場也很復雜,復雜到消費者在購車的時候,認定好車的標準不僅僅在于質量,更在于車輛的調性、技術以及品牌的服務。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一汽-大眾展現出了一個老牌合資車企的經驗。那就是在保守中,積極創新與開拓。
所謂的保守,指的是一汽-大眾對產品品質的始終如一。
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不少老司機認為一汽-大眾的品質是更有保障的,小到接縫、大到動力總成的可靠性,一汽-大眾的品質早已打出了名聲。
如果更加科學地探究的話,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一汽-大眾的生產流程中,就針對質量進行了嚴格的把控。
在生產環節,一汽-大眾實行嚴苛的德國大眾質量標準。例如監控全車身65000+尺寸點,所有零件的匹配誤差不能超過0.8毫米;車身結構實行嚴格的耐腐蝕試驗,要求三年不腐蝕、十二年不銹穿……
在新能源領域方面,那就更加嚴格了。
針對電池安全性的方面,一汽-大眾除了遵循國家標準之外,還有額外的加強型附加試驗,例如在國標要求之上,一汽-大眾ID.CROZZ的電池包還要在試驗過程中經歷20循環從低溫到高溫的溫度交變,確保新能源車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對于質量,一汽-大眾一直以來的要求都沒有改變。但是對于技術、營銷和服務等領域,一汽-大眾卻以持續性的創新,鞏固著自身的競爭力。
在2022年,一汽-大眾針對速騰等車型,引入了大眾集團最新的EA211 EVO 1.5T發動機。
這一機型通過VGT可變截面渦輪增壓、350bar連續噴射、電控冷卻等一系列的先進技術,為車輛帶來了高性能、低油耗、低排放等優勢,為速騰等家轎用戶帶來了更均衡的產品體驗。
同時,針對新能源、智能化領域,一汽-大眾也在持續著自己的技術創新。例如在MQB EVO平臺中,通過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為車輛帶來了類似于神經網絡的信息處理能力,可以為車輛提供更高階的駕駛輔助能力和座艙智能化表現,并且各個子系統還可以實現協同升級,提升用戶體驗。
在目前,攬巡、攬境等車型也采用了MQB EVO平臺,并且為消費者提供了IQ.Drive高階輔助駕駛等實實在在提升體驗的智能科技配置升級。
隨著新能源浪潮的來臨,一汽-大眾除了探索技術外,更針對新能源用戶對于營銷、服務的需求進行轉變。
為了讓用戶更加沉浸式地體驗ID.DROZZ家族的產品,一汽-大眾打造了ID. HUB。在這里,用戶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純電生活帶來的便捷與樂趣,逛街把車買,不再是幻想。
圍繞用戶的便利體驗,一汽-大眾的服務創新還觸及用戶的日常用車領域。
通過布局CAMS品牌超充、公共充電、家庭充電和一鍵加電應急保障,為ID.DROZZ的用戶提供了保姆式的充電體驗,進一步解決了電動車用戶的焦慮問題。
毫無疑問,對產品質量的堅守、對技術與服務的創新,這些都使得一汽-大眾在2022年鞏固了自身的競爭力,并且將這些軟實力化身為自己的品牌資產,全面破局2022。
破局2022之后,一汽-大眾如何面對2023?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當我們回顧了一汽-大眾在2022年的種種表現、種種成績之后,我們也希望看到這個合資車企,在2023年乃至于更長久的未來,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對于國內的汽車市場來說,2022年同樣也是新能源汽車的破局之年。
在這一年里,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市場占有率達到了新的高度。2023,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雖然會進一步退坡,但是隨著用戶越來越認可新能源產品,智能純電勢必也會繼續增長。
為此,一汽-大眾也提早布局,做好了準備。
從2017年,一汽-大眾便開始了針對新能源的布局;2022年,一汽-大眾的智能純電產品迎來了豐收。
2023年,一汽-大眾將加速推動電動化創新轉型,除了打造新的品牌之外,還將打造新的體驗,以全鏈路的用戶深度運營,進一步實現ID. 全旅程的體驗提升。
而在智能化領域,一汽-大眾也將依托大眾的IQ智能科技、MQB EVO和MEB兩大平臺,繼續深度優化,提升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在擁抱智能化的浪潮中,一汽-大眾很顯然走在了合資車企的前列。
此外,在產品端,一汽-大眾也會在2023年推出多款重磅產品。
在目前,我們可以確認的是,探歌 PA與ID. Aero將會在2023年引入國內。其中,探歌PA將會針對外觀、內飾、動力、操控、配置等維度進行全面升級,以此來滿足Z世代等年輕群體的用車需求。這輛車,也是一汽-大眾在品牌年輕化探索過程中的一大重磅車型。
至于ID. Aero,這是大眾集團全新推出的一款純電車型。在2023年,一汽-大眾將這款產品引入國內,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整個ID.CROZZ家族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年輕用戶提供了更加新穎、更加全能的純電選擇。
結語
在2022年,雖然遭遇了不少黑天鵝事件,但一汽-大眾仍然以足夠強大的體系力和定力,展現出了自身的強韌。而且通過對銷量結構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一汽-大眾的高銷量結構是足夠健康、足具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因此在面對未來之時,一汽-大眾也可以說是“穩了”。不過一汽-大眾在成功之后,也還在不懈努力著,相信在明年這個時候,或許也是不久之后,我們就能看見一汽-大眾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