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消息顯示:根據上汽集團的工作調整,年近六旬的上汽大眾總經理陳賢章或將調任集團任職,不再擔任上汽大眾總經理。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提前做好新老交接及平穩過渡,上汽集團的此番人事調整實屬正常。
在履新上汽大眾前,陳賢章從1994年參與籌建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到擔任董事總經理、副董事長,長達20年。但其職業生涯的起點卻是上汽大眾,1988年陳賢章進入上海大眾汽車工作,時隔20余年,他重新回到上汽大眾,于2014年接棒張海亮擔任總經理至今,陳賢章執掌上汽大眾已經8年。
8年多里,公開場合很難找到陳賢章的只言片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理工科出身的陳賢章以低調、務實著稱。相較于在聚光燈下侃侃而談,他更愿意靜下心來思考,聚焦企業內部的運營和變革,謀劃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資料圖片)
2014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高速發展后的調整期,彼時的合資企業競爭激烈,上汽大眾跟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之間競爭尤為膠著,2014年上汽大眾銷售172.5萬輛,緊咬前兩名。此后,自主品牌SUV也快速崛起,對于陳賢章而言,必須要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研判踩準市場節奏。于是,“用戶導向”和“價值導向”成為陳賢章在內部講話中的高頻詞匯。基于市場需求,上汽大眾開始了一系列SUV戰略布局,先后推出了途觀L(參數|詢價)、途昂(參數|詢價)、途岳(參數|詢價)、途鎧(參數|詢價)等SUV車型,實現從緊湊型到大型SUV的全覆蓋。其中,途昂不僅讓大眾品牌在中國首次躋身30萬+的高端市場領域,更是讓7座大型SUV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6年,上汽大眾成為中國唯一一家銷量突破200萬輛的車企,問鼎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榜首,此后更是連續4年銷量突破200萬輛。這也印證了陳賢章此前對于合資品牌未來發展趨勢和出路的預判,在燃油車領域確保向上的產品力和對品牌高端化的追求。
近幾年,乘用車市場結束了多年的快速增長,自主品牌異軍突起,豪華品牌逐步下探,造車新勢力雨后春筍……看似是汽車市場的“狂飆”之時,其實是高手之間的生死局。而陳賢章破局的答案是“共創2025”:2021-2025年在繼續保持汽油車市場領先地位的基礎上,上汽大眾將推出基于MEB平臺的多款純電動車型。當時傳統車企包括合資車企中提出此類戰略的車企領導者不少,甚至提出禁售燃油車,但陳賢章主政下的上汽大眾布局早、速度快、力度大、決心強。
2017年上汽大眾引入MEB平臺、2018年新能源汽車工廠投建, 2020年10月,首臺ID.4 X(參數|詢價)下線,并如期在2021年開賣。上市20個月內,上汽大眾ID.純電家族累計銷量突破了10萬輛。從緊湊型SUV到中大型SUV,陳賢章完成其ID.系列元年的產品布局,并還將推出多款車型。
時常面帶笑容、謙遜親和的陳賢章在內部戰略制定上堅毅果敢, “2025戰略”為上汽大眾開啟了一場電動化轉型、高端化布局和年輕化產品兼備的變革,穩住了燃油車的基本盤,也為繼任者鋪好了賽道。但陳賢章坦言:電動化轉型雖然起步早,在合資企業中布局推進領先,但是依然困難,競爭力還要提升。”
陳賢章欣慰的是,新能源汽車工廠、吐魯番試車場、全新技術研發中心等面向未來的生產與研發項目相繼落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高端化布局上,高端品牌上汽奧迪也在風雨中終于落地,2021年上海車展完成品牌首秀,已經擁有全新奧迪A7L(參數|詢價)、Q5 e-tron和Q6三款車型。
陳賢章重視新生代用戶,頻頻提及大眾品牌年輕化,“年輕人喜歡”、設計更年輕、產品更智能的車型不斷推出,新朗逸(參數|詢價)和凌渡L(參數|詢價)便是典型代表。即便是虛幻的“年輕化”,陳賢章的務實在于上汽大眾的年輕化是有體系能力模型。上汽大眾推出年輕化的產品,不僅以年輕化的方式交流,還建立年輕人能接觸到的銷售渠道,并搭建年輕人樂于接受的線上線下互動。
2022年,上汽大眾逆勢上漲,全年銷量達到132萬輛,同比增長6.3%,朗逸家族銷售37.6萬輛;帕薩特(參數|詢價)家族銷售19萬輛,同比增長52.9%;SUV家族則以35.3萬輛的全年銷量,位居合資SUV榜首……兩年來,上汽大眾汽車觸底反彈,抵御了壓力和風險,殊為不易。
回首莫問風吹雨,“變革”是陳賢章任上的關鍵詞。“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這是今年年初上汽大眾內部經理年會上,陳賢章再言變革之切。現在,陳賢章即將交棒,上汽大眾已然開啟了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