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人紅是非多,比如IGO出行開口要比亞迪6個億,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點著船夫哥的名字泄一腔悲鳴。那么,就一定有“墻倒眾人推”。
2022年,長城汽車共實現銷量106.75萬輛,同比下降16.66%,也遠未達到此前界定的190萬輛的銷量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要塌方的節奏嗎?于是各種小作文冒出來了,就像村東頭嚼舌根的大媽們一樣,對著長城汽車各種數落。有意思的是,還特別集中于長城汽車旗下產品的名字沒取好,什么貓呀狗的,什么各種咖啡,什么坦克炮的。
比亞迪名字好嗎?反正王傳福親口承認沒什么特別意義,隨性而為。旗下也是各種海洋生物,各種軍艦,歷經各個朝代。
如果因為比亞迪產品賣得好,所以名字就取得好。那就還是省點口水暖暖胃吧。畢竟,長城汽車也是連續七年銷量破百萬的自主頭部企業。哪怕在我們看來最艱難的2022年也依然維持了這個水準。
更關鍵的是,只要你真正看清長城汽車做過什么,正在做什么,將要做什么,就會明白,長城汽車筑起的那堵墻還堅實得很。
對于造車這件事,掌握了技術,或者說發展到今天,更貼切的稱謂叫做科技,也就有了底氣。
單靠買買買,合合合,其實很難成事。所以,即便是年輕的新勢力,也總是把“全棧自研”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長城汽車就是一個底氣十足的主機廠。
多年前,魏建軍說,我們就是要堅持技術過剩。這句話,一直被長城汽車踐行到今天。
因此,長城汽車是極少可以拿發動機、變速箱來說事的中國汽車品牌。
4G15-1.5T、4B15-1.5T、4C20B-2.0T、4N20-2.0T、3.0T-V6這些汽油機群星璀璨,長城汽車是不折不扣的自主機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皮卡市場的長盛不衰,長城汽車自研的柴油機4D20M-2.0T,2.4T依舊遠超友商,是自主中為數不多的獨苗。
變速箱長城汽車一直走在同行前列,七擋濕式雙離合變速器,九擋濕式雙離合變速器,縱置9AT,縱置9HAT,在核心技術領域,長城汽車絕對不允許出現外資供應鏈掐脖子的情況出現。
也許我們會說,這都什么時代了,還提發動機、變速箱的事。提這些,還不如提長城汽車在科技節上一口氣發布185項科技研發成果的事更說明問題。
其實不盡然,就算歐洲明確了2035年停燃的事情,國內市場都不會現今提出明確時間。如果過早,過快,就會讓東三省的用戶們鬧意見,會讓廣袤的西北大地的公路交通變得脆弱起來。
我們太大、太寬,地形、氣候太復雜,我們快速介入新能源,但我們是穩中求快。
所以,長城汽車這套家伙式還大有用武之地。更關鍵的是,正因為有了這些硬家底,長城汽車將它們融入到坦克平臺中,融入到檸檬架構中,用咖啡智能串聯起來。
甚至,我們基本可以尋得一個規律:長城近年來發布的核心科技,既有傳承,也有發揚。它們的應用與產品的契合度更高。這是品類創新的基礎,讓產品差異化競爭更明顯。于是更高級、更智能的DHT有了,大殺四方的坦克300(參數|詢價)/500有了,把皮卡市場幾近重塑的態勢的也來了。
如果非要找一個參照,長城汽車對技術的癡迷與堅守,與本田類似。有了這份底氣,長城汽車在國內市場,乃至全球市場范圍內,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有底氣,是孔武有力。有策略,才是智慧造車。
2月2日,長城汽車發布了2022年業績快報。財報顯示,長城汽車營業收入1373.51億元,同比增長0.69%,創歷史新高;歸母凈利潤82.79億元,同比增長23.0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母凈利潤45.36億元,同比增長7.14%。
車少賣了不假,錢多掙了也是真。這就直觀反應出長城汽車的盈利能力提升了。而2022年長城汽車單車收入為12.87萬元,同比增長20.8%,成為業績提升的關鍵點。12.87萬元是什么概念?直逼大眾、豐田等一線合資品牌的平均成交價。要知道,與比亞迪不同,長城汽車主售的還是燃油車,這其實是一份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如果有能力保住利潤,那就不妨玩一把大的,這就是2022年長城汽車的基本策略。
“玩”的意義在于探尋,在于布局,在于磨刀不誤砍柴工。
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分析,長城汽車選擇深挖市場容量不大的高端新能源SUV作為嘗試點。魏牌品質一路走高可以佐證。
純電板塊,長城汽車停產停售銷量較好,但定位不高的黑貓、白貓(參數|詢價),轉向品牌初衷追求的精品車型,這些戰略都影響了長城汽車當期內的銷量發展。
從產業鏈布局看,長城汽車緊緊圍繞新能源領域,以蜂巢能源、蜂巢易創、極電光能、未勢能源等企業為核心,構建了電動化與清潔能源全產業鏈核心技術布局,輻射動力電池、電驅動、混動系統,到氫能燃料電池、鈣鈦礦光伏、地熱發電等諸多產業。
從智能化領域看,長城汽車以毫末智行、仙豆智能、諾博科技等高科技公司為代表,覆蓋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智慧線控底盤、GC-OS座艙系統等一系列智能技術。
2022年,長城汽車建成了一片“森林”。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關產業,實現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的生態體系。
如果因為品類嘗試與提升,因為產業布局的完善與夯實,長城汽車少了賣產品,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僅就宏觀布局而言,長城汽車又類似于豐田。但長城汽車的目標更清晰、更堅定。
對于2022年的表現,長城汽車用“深蹲”來形容。而將2023年的主題定義為“起跳”。起跳的核心要素,就在于向新能源轉型。
但起跳是一門哲學。跳高了,控制不住體態,摔下來更疼;跳低了,讓“深蹲”的意義不明顯。所以,2023年的長城汽車會在克制中成長,保持一個良好發育的健康肌體。
這個邏輯一旦落實到與用戶面對面的產品上,按照長城汽車的氣質,不可能采用“低質低價”的策略,所以“同質差異化”必將是競爭的主旋律。
按照計劃,2023年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要達到70萬輛左右,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新能源車成本極限承壓的前提下,較之燃油車單車凈利潤將下降一半左右,讓利轉型是傳統車企都要面臨的功課,長城汽車在大謀局達成的前提下,還基本可以做到盈利轉型。
為此,長城汽車在產品層面將有三個大動作。
第一,哈弗品牌的新能源車將采用獨立產品序列,采用獨立渠道推廣,這是重頭戲。長城汽車新能源大單品時代來了。
第二,魏牌將加速實現品牌面向高端智能新能源車市場的布局。聚焦藍山DHT-PHEV和即將發布的新能源MPV兩大單品發力。魏牌定調了,“面向高端”智混。
第三,歐拉、沙龍合一。歐拉將發布一款更高級別的車型,沙龍暫停氫燃料汽車的推進,與歐拉一起在產品層面實現純電用戶全覆蓋。
為了這場腳踏實地的轉型,長城汽車將原定目標從2023年汽車銷量不低于280萬輛 、凈利潤不低于115億元,變更為2023年汽車銷量不低于160萬輛、凈利潤不低于60億元,下調幅度分別達到42.86%、47.83%。
特別是凈利潤目標為60億元,比2021年的68億元凈利潤目標還要低。從戰略層面看,長城汽車沒有犯眼高手低的錯誤,從戰術層面看,長城汽車未來的產品只會越來越值得買。
國泰君安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長城汽車“買入”評級,2022年全年未經審計業績低于該行以及市場一致預期,主因是其戰略調整疊加年終獎計提所致,在轉型之際,業績短期或會承壓。
資本市場的認知是精準而清醒的。
城市SUV、皮卡、越野車,長城汽車是最會玩品類的,最懂中國消費者的自主頭部品牌。就算2022年“玩”了一年,放心吧,玩不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