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由特斯拉掀起的“降價潮”,至今還在泛濫。
在AITO問界、小鵬、飛凡、零跑、哪吒、蔚來等國產車企直接或變相降價后,合資車企終于撐不住,不得不采取行動。
(資料圖片)
對于它們來說,低頭降價,皇冠會掉,面子會丟。但若死扛,將會被那頂自以為是的“皇冠”壓死,新能源轉型之路也很有可能就此告終。經歷過長時間車市下行,目睹了75個汽車品牌在疫情三年中倒下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已經成為所有人的生存共識。
第一個采取行動的是廣汽豐田,旗下bZ4X直降3萬,16.98萬起售,除此之外,它還推出了5成首付兩年零息、10年/20萬公里三電質保等政策。
第二個采取行動的是一汽豐田,更準確的說是一汽豐田部分經銷商,不過它們的降價行為得到了官方允許,也有官方補貼兜底,四舍五入約等于“官降”了。根據經銷商發出的廣告海報來看,一汽豐田bZ4X限時優惠6萬元,13.98萬起售,同時提供了0首付/0息或低息金融方案、10年或20萬公里免費基礎保養、10年或20萬公里電力驅動系統免費保養等政策。
第三個采取行動的是東風日產,旗下純電車型Ariya(參數|詢價)艾睿雅限時優惠6萬元,22.48萬起售。
在車圈我們不敢說全部,但至少有九成的車企,選擇降價都是對銷量的妥協,且力度越大,代表處境越難。上述提到的廣汽豐田bZ4X(參數|詢價)、一汽豐田bZ4X、日產ARIYA艾睿雅在2022年的銷量分別為2094臺、1055臺、1212臺,加起來尚不及比亞迪漢家族、理想L9(參數|詢價)、蔚來ET5(參數|詢價)等熱銷車型一個月的銷量。
作為豐田、日產邁向電氣化時代的首款車型,bZ4X與ARIYA艾睿雅都背負著各自品牌賦予的使命。在它們推出之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形成了階段性格局,比亞迪、特斯拉遙遙領先,頭部新勢力攻城略地,合資逐漸成為了邊緣角色。
面對這一直白的現實,豐田、日產雖然嘴上說著,bZ4X與ARIYA艾睿雅可以“破局”、“洗牌”、“顛覆”,但它們心里跟明鏡兒似的,想要靠這一兩款車打破現有生態是不可能的,能夠像大眾ID.系列這樣穩中有進,慢慢打開新能源車型知名度,加深消費者對品牌電氣化技術與品質的了解,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在國產新能源與特斯拉的營銷、技術壓制下,豐田和日產就連這一基本愿望也難以實現,很多消費者甚至在一開始就將日系純電排除選項。當特斯拉降價后,國產新能源為了保住市場,不得不跟降,變相擠壓了日系新能源的生存空間。
因此,大幅降價對于日系新能源來說,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卻也是唯一的辦法。19.98萬起售的豐田bZ4X你可能會拒絕,但它若13.98萬起售,那些原本要買AION Y(參數|詢價)、元PLUS的人,難免不會心動;28.48萬元的ARIYA艾睿雅你可能會秒拒,但它若降到22.48萬,你或許會再猶豫一下。
這些由心動、猶豫創造的“模糊地帶”,正是豐田與日產尋覓的機會,它起碼會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提高進店量與試駕量,加大成交可能性。
我想,在當下階段,豐田與日產是不會指望靠bZ4X、ARIYA艾睿雅賺錢的,也不奢望它們能成為銷量引擎,只是希望它們能增加消費者對其新能源產品、技術、品質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口碑與廣告效應,如果首款車型濺不起任何水花,不僅會讓后續新能源產品寸步難行,更會讓重金投入的技術成果顯現不了價值,幾百億就這樣打了水漂。
但話說回來,以價換量的本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放在bZ4X、ARIYA艾睿雅這里,且不說能否從國產新能源那里撬走客戶,一旦走出降價這一步,對品牌的副作用已經開始了。
首先是自爆“價格虛高”的事實。消費者看到降價力度這么大,可能心里會想:明明十幾萬可以賣,之前卻要賣二十幾萬,其他車型會不會也存在價格虛高的情況?這將引起用戶對品牌車型價格的不信任感,加大議價環節的復雜性;
其次是打亂價格體系。以一汽豐田為例,降完價的bZ4X ,讓預售價高達18.98萬起bZ3更難賣了,如果有消費者對bZ3感興趣,也會持幣待購,等待它大幅降價再考慮是否入手,消費者關注的將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價格。與此同時,今后一汽豐田若要推出更高級別的新能源車型時,價格也很難定,定高了消費者恐難買賬,定低了,價格體系會更加紊亂。
但對于新能源時代的日系車企而言,它們已經喪失了“既要 又要”的權利,先活下來,擺脫邊緣危機,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在新能源市場舉步維艱以外,日系車企在燃油大本營也如履薄冰。前段時間比亞迪推出了秦PLUS(參數|詢價) DM-i 2023冠軍版,將DM-i車型價格下探至10萬以內,推進油電同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比亞迪此舉是朝日系家轎,如軒逸(參數|詢價)、卡羅拉(參數|詢價)、雷凌(參數|詢價)等開炮。
我們都知道,論產品力與產品體驗,軒逸、卡羅拉、雷凌等車與秦PLUS DM-i相比,占不了優勢,但它們勝在更便宜(打完折八九萬),而在冠軍版推出前,DM-i車型的門檻在11.38萬以上,如今9.98萬即可提走一臺各方面素質都不錯的插混車,無疑會對主打經濟省油的日系家轎造成嚴重威脅。
不出意外,秦PLUS DM-i 2023冠軍版在5天內訂單突破了2.5萬輛。緊接著,日產率先坐不住了,它針對軒逸推出了“冠軍價格”——7.98萬起,如果你擅長砍價,或許還能以更美麗的價格拿下它。
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1月車市呈現“開門黑”,廣汽豐田同比下跌30.3%,東風日產同比下跌59.3%,一汽豐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則跌出前十。
左手丟掉市場,右手丟掉定價權,在新能源、燃油兩大陣營腹背受敵的日系,會不會是下一個韓系、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