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主機廠之間的“價格戰”戰火,正在逐漸燒到上游的產業鏈。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為了降低合作車企動力電池的采購價格,深度與合作車企形成長期的合作供應關系,寧德時代正在面向合作車企推出一項“鋰礦返利”計劃。
(資料圖片)
根據該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寧德時代將按照20萬元/噸的碳酸鋰原材料價格,其余動力電池原材料按照市場價格,結算動力電池價格,而簽署這項合作的車企,需要在未來三年內,向寧德時代采購的電池比例不低于全年的80%,第4-5年的供貨量不低于前一年。
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電池級碳酸鋰最新報價已經降至42.9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則降至40萬元/噸。而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只有4.4萬元/噸,2022年最高報價已經上漲至59萬元/噸。
2020年以來的短短三年內,暴漲超10倍。雖然進入2023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正在持續走低,隨著動力電池原材料企業的供應逐漸趨于飽和,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或還有大幅降價的可能,但相對而言,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仍然處于高位。
所以,寧德時代“鋰礦返利”計劃對于眾多車企來說,吸引力可謂巨大。
要知道,如果以電池容量為55kWh的純電動汽車為例,碳酸鋰價格每上漲10萬元,分攤到電動汽車上的成本就將上漲3000元左右。這也就是說,如果按照20萬元的碳酸鋰成本價結算,也就意味著一臺電動汽車的成本將迎來明顯的下滑。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正酣。除了特斯拉、蔚小理、極氪、問界等新勢力車企之外,包括豐田、日產等傳統合資車企也加入了本輪價格戰之中,其中東風日產艾睿雅的綜合優惠甚至超過了6萬元。
隨著動力電池采購成本的下降,無疑車企們在跟特斯拉的較量過程中,也將松一口氣。眾所周知,一直以來特斯拉在成本控制維度,就有著國內諸多新勢力車企無法企及的優勢。此前,豐田由于工廠成本高于特斯拉,為了降本增效,就被傳暫停了多個電動汽車項目的部分工作。
而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在汽車毛利上也仍然與特斯拉有著較大的差距。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特斯拉入門車型的諜照,也在網絡上引發熱烈關注。據此前馬斯克表示,這款入門車型的生產成本只有特斯拉Model3的一半。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特斯拉這款入門車型的售價是否會下探到15萬元左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款入門車型將會給國內汽車市場帶來更大的沖擊,并極有可能再度刺激其他諸多新能源車企,為了保住銷量,再度加入又一輪激烈的“價格戰”。
所以對于各車企而言,在成本競爭能力不及特斯拉的背景下,降低動力電池價格,降低生產成本,無疑也是各新能源車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重要思考。不過,雖然表面上來看,寧德時代“鋰礦返利”計劃吸引力巨大,但是這也就意味著要長期與寧德時代捆綁。
當越來越多的車企采購寧德時代的動力車企,這還有可能帶來新的難點,即車企在動力電池維度上,或很難與其他車企拉開差異優勢。
與此同時,作為動力電池“大佬”,寧德時代此舉必然還將間接性地打響動力電池企業的價格戰,刺激其他動力電池企業降價。事實上,此次寧德時代推出“鋰礦返利”計劃的背后,就與寧德時代市場份額的下滑有關。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寧德時代電池裝車量同比下滑5.8%至7.17GWh,市場份額已不足50%。究其下滑的原因,雖然不排除寧德時代大部分合作車企由于銷量下滑,導致動力電池需求量減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比亞迪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1月份,比亞迪的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13.19%至5.51GWh,市場份額為34.12%。盡管此前王傳福曾表示近兩年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基本還是內供為主,不過此前比亞迪已經與一汽組建了電池合資公司,一汽豐田首款搭載比亞迪動力電池的車型bZ3,就將在今年迎來上市。
而除了一汽之外,此前特斯拉也傳聞將采用比亞迪的動力電池,而戴姆勒、大眾等車企也傳聞與比亞迪有所接觸。在比亞迪動力電池“朋友圈”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寧德時代帶頭降價“讓利”,事實上也是為了保證今后的市場份額。
不過,不管怎么說,寧德時代此舉,無論是刺激動力電池企業降價,還是降低主機廠的生產成本,最終利好的,始終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