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新車資訊、行業新鮮事,請關注“Golight出行”
近日,寧德時代推行的“鋰礦返利”計劃引起市場熱議。按照計劃,寧德時代將與蔚來、理想、極氪等車企達成電池采購協議,車企需要從寧德時代采購不低于80%的動力電池,而寧德時代向車企提供的電池中將有50%以碳酸鋰材料按照20萬元/噸的價格計算。
截至2月22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市場價格跌去6500元/噸,報價42.25萬元/噸。相比去年11月中旬,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跌幅已超過24%。而寧德時代與車企的合作中,部分電池卻以市場價的一半結算,無疑是電池價格下跌的一大信號。
(資料圖)
01
原材料價格集體走跌,電池廠商降價在即?
2020-2022年,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4萬元/噸漲至60萬元/噸,3年時間漲了15倍。上游鋰價的暴漲很大程度上受下游需求的影響,近幾年電動汽車銷量屢創新高,也讓動力電池行業水漲船高。
但在2023年,這一趨勢已經被打破。不僅僅是碳酸鋰,相比去年12月份,鎳、鈷、磷等動力電池原料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六氟磷酸鋰降價20%,部分負極材料降價5%,電解液降價4%-7%,中高鎳三元材料降價3%。
原材料價格下行,對降低電芯成本是個好消息,但一來電池價格周期內偏穩定,從原材料價格傳導至動力電池具有一定滯后性,二來下游的需求對價格的影響很大,2023年電動車市場增長率下降已成共識,因此雖然短期內電池價格不會變動太大,但電池降價確實有這個趨勢。
寧德時代聯合車企主動讓利,既是原材料市場的驅動,也是二線電池廠商步步緊逼的結果,寧德時代需要通過與主流車企深度綁定,來維持自身在國內市場上的絕對地位。2022年,寧德時代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從52%下降至48%。
據GGII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企業合計裝機約10.73GWh,占整個動力電池裝機量的79%。其中,比亞迪配套裝機約4.47GWh,份額占比32.9%。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動力電池廠商逐漸崛起,在一些車企中的裝機量已經超過了寧德時代,這也是寧德時代向車企示好的原因。
推動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對車企提升產品競爭力、改善車企毛利率有很積極的作用,而寧德時代也能趁機維護好自身市場份額,所以寧王“鋰礦返利”計劃一出,億緯鋰能跌超8%,中創新航跌超7%,贛鋒鋰業跌超3%。
02
動力電池降價,再次掀起電動車價格戰?
今年年初,由特斯拉大幅降價掀起的第一波電動車降價潮已經過去,蔚來、小鵬、AITO、零跑、極氪等車企紛紛跟進,大部分降價幅度在2-3萬之間。不同的是,特斯拉降價之后仍有約20%的毛利率,而尚未實現盈利的國產車企們則倍感頭疼。
就汽車產品而言,車企降本主要依靠動力電池成本的下降,僅僅電池這一項,就占了整車成本的40%-60%,寧德時代的降價返利措施可以說直擊車企心坎。
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百人會媒體交流會上,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2023年電動車增長率將從100%降至30%~40%,總產銷量接近1000萬輛;動力電池的增長率也會從150%下降一半左右。
電動汽車增速放緩,電池裝機量增長相應放緩,而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電池廠商,都在加快布局電池工廠,未來幾年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已成定局,產能過剩意味著供大于求,動力電池乃至電動汽車的成本有望降低。
2023年,隨著新勢力車企進行深入調整,傳統車企加大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未來哪家車企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且將成本優勢發揮到極致,那么才有資格撐過這輪淘汰賽,這也是新老車企都面臨的緊要問題,而“價格戰”只是局部戰場。
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
編輯:辛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