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順獨木難支,江鈴靠賣地和補貼維持盈利

  • 發表于: 2023-03-03 11:32:56 來源:愛卡汽車網

在銷量大幅下滑之下,江鈴汽車依舊靠各類非主營業務收入維持利潤。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2022年的車市也是如此,有的企業銷量增長迅猛,一度成為國民好車;有的企業如曇花一現,來去匆匆落得個瀟灑,但夾在中間的企業只能表面風光,實際上只能戰戰兢兢的存活,曾經風光無兩的江鈴汽車正是這種表面風光的的車企。

據財報顯示,2022年江鈴汽車銷量為28.2萬輛,同比下滑1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5億元,同比增長59.37%,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卻虧損2.3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然有許多車企在2022年都存在虧損的問題,不過江鈴汽車表面上看只虧損了2.3億元,但實際上早已入不敷出,要不是兩項特別資金的收入,恐怕江鈴汽車就和眾泰差不多狀況了。

這兩筆資金分別是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發放的9.43億的扶持補助,和青云譜工廠土地收儲后獲得3.94億收入。如果除去這兩筆收入江鈴汽車賬面上的虧損將擴大4個多億。

或許有許多人都會有疑問,江鈴汽車只少賣了6萬輛汽車就能虧損6個多億,究竟是怎樣的經營策略導致了如此大的虧損呢?

細分市場難掩凄涼

一直以來,輕型客車都是江鈴汽車銷量中的主要貢獻者,并且在國內輕型客車領域,江鈴汽車長久占據著銷量第一的位置。

2022年江鈴汽車銷售了7.7萬輛,占行業銷量四分之一,但同比上一年10.15萬輛的銷量下滑超過25%,不過雖然整個行業都在下滑,但還是有像江淮汽車這樣實現了逆境下的正增長。

那為什么江鈴沒有能力逆市場而行呢?

主要原因還是江鈴汽車自己的競爭力不夠強。過去江鈴汽車靠引進福特全順(參數|詢價)這一經典車型,在中國輕客市場站穩了腳跟,但是隨著市場的縮窄,福特全順(參數|詢價)并沒有與身后的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反倒被后來者追趕上。

2023年1月的銷冠易主到了上汽大通,并且江鈴也沒有守住第二的位置而是被長安超越,下滑到了當月第三。

雖然福特全順還是銷量最好的輕客,并且江鈴汽車為了增強其市場競爭力還推出了新時代全順,但是和國產的上汽大通MAXUS V80(參數|詢價)、江淮星銳(參數|詢價)等競品比起來優勢并不明顯,并且在價格上這些車型的優勢更大。

其實江鈴也在2020年就認識到了自身產品競爭力單一的缺點,特別是在卡車市場萎縮之后江鈴開始了內部的結構調整,首先就將改革的大刀斬向了重卡業務,去年8月江鈴汽車發布公告,作價7.81億元向沃爾沃卡車出售了所持江鈴重型汽車100%股權,徹底剝離了重卡業務。

作為填補重卡業務的空缺,江鈴選擇了擴張旗下的乘用車業務,但是作為長期經營商用車的江鈴,在乘用車市場上并沒有太多名氣,為此江鈴必需選擇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來實現乘用車的復興計劃。

江鈴的選擇是綁緊福特品牌來推動乘用車業務,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對江鈴汽車而言,曾經歷乘用車品牌馭勝的失利,但一直想要在乘用車領域有所斬獲,與福特聯手就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雙方的合作也在前年有了進一步的深入,2021年1月26日,江鈴汽車、福特汽車按51:49股比出資的江鈴福特科技公司(下稱“江鈴福特”)官宣成立,新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其中,江鈴汽車出資1.02億元,福特出資0.98億元。

按官方說法,江鈴福特的成立是福特汽車與江鈴汽車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但實際上江鈴已經更像是福特的代工廠了。

按照汽車行業分析師的解釋,雖然在新合資公司中福特占比低于江鈴,但由于福特持有江鈴汽車32%股份,已成為江鈴福特的“實控人”。

新公司合作的初期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江鈴福特領界(參數|詢價)的熱銷給這場合作帶來了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這種美好并沒有帶來實際的利潤,根據江鈴的財報顯示2021年江鈴汽車營業總收352.21億元,同比增長6.42%;歸母利潤5.74億元,同比增加4.26%??鄯呛?,江鈴汽車當期凈利潤僅0.29億元,同比下降92.69%。

壞消息也一起找上門,領界之后的新車型領裕(參數|詢價)上市之后各種問題不斷,首先是被消費者所詬病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加速性能弱,并且有不少人稱這臺發動機是江鈴貼標生產的,其次是很多消費者認為領裕和之前的領界一樣都是江鈴換標生產,幾乎相同的配置換上福特標就貴了幾萬元。

影響最大的還是江鈴福特的安全問題,特別是在被網友們調侃為“五星批發部”,C-NCAP的新車安全性碰撞試驗中,領界最終只獲得了“三星”的成績,多種負面消息的疊加下,江鈴福特各車型月銷量由之前的月銷五千降到了不足千輛的水平。

從現實的結果來看,和福特的合作并沒有能夠將江鈴汽車從虧損的邊緣拯救回來。雖然2022年江鈴汽車SUV的銷量是唯一增長的細分市場,但是在這種“好看”的數據下藏不住的是,月銷量嚴重下滑的事實。

力不從心的新能源

江鈴汽車在新能源的布局上在國內是很超前,很早就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且在新能源的初期競賽中還占有不錯的市場份額,2018年江鈴新能源產銷都超過了4萬輛,這些數據都讓江鈴過于樂觀。

江鈴開始擴大自己的新能源產能,作為江西省內的龍頭企業,江鈴先是在南昌經濟開發區投資了年產5萬輛的廠區,而后又投資100億建設一個初期年產15萬輛的生產基地,而這時江鈴的年營收也不過300億。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新能源,也定然加大了其財務壓力。

盲目樂觀的江鈴很快就見到了市場的殘酷性,2019年江鈴汽車的產銷量就發生了骨折式的下跌,全年產銷只有一萬多輛,但這只是開始,隨后2020年江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更是再度下跌,不足千輛。

銷量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對手過于強大,江鈴新能源在此時一直是生產A0級的車型,當時江鈴汽車旗下的江鈴新能源E200、E300已經是市場上的明星車型,E200光是每月銷量平均達到3500輛左右。

但隨著一群微型汽車市場的企業紛紛技術升級,以及五菱宏光(參數|詢價)MINI這樣現象級的車型的上市暢銷,在A0級新能源市場中江鈴很快就失去了份額。

這時想要轉型的江鈴發現對手的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在緊湊型轎車和SUV的市場中拼殺其自身的產品已經沒有優勢了,這時巨大的產能反倒成了江鈴的負擔,按照2021年的數據顯示,整個江鈴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在13萬輛,但是最后只生產了2,402輛,產能利用率僅有1.8%,閑置產能的花費成了江鈴日常經營中的重大支出。

不過,江鈴汽車表示,所有新能源車均與相應的燃油車共線生產,產能并未出現閑置。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9日,江鈴汽車宣布,新富山工廠正式全面投產。

特別在產品質量方面,還曾有媒體報道,受技術瓶頸和廣泛撒網影響,江鈴新能源在售后服務、技術支持、零件供應等方面“有心無力”,明知有問題,但卻無法為車主解決問題,顯然也將令品牌形象受到巨大沖擊。

除此之外,江鈴汽車還在2021年牽手雷諾,推出了江鈴羿作為雷諾江鈴集團的首款車型,同時也是江鈴新能源的首款緊湊型轎車,它被雷諾集團和江鈴集團寄予厚望。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大造車企業的“內卷”開始,各種全系標配的車型層出不窮,雷諾江鈴羿面對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毫無還手之力,很快敗下陣來。

雖然2022年趁著新能源的東風,江鈴也將新能源汽車出口到海外市場,但在國內都難賣出的新能源很難能夠憑借產品實力征戰海外。雖然江鈴官方發布其新能源已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實際上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在拉美、非洲、東南亞和中東,很難說有太大的市場前景。

回看過去幾年,江鈴汽車的每一次轉型看似都天時地利,但最終卻都事與愿違。目前,在銷量大幅下滑之下,江鈴汽車依舊靠各類非主營業務收入維持利潤。而經久不衰的全順早已獨木難支,江鈴汽車在“銷量-產品-服務”的惡性循環中,一步步淪為了邊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