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傳祺銷量回暖,但復興之路困難重重,面對主銷車型的接連折戟,影產品系列的潰敗、新支柱MPV市場面臨沖擊以及新能源領域的遲緩等問題,臨危受命的黃永強,能夠實現品牌向上,帶領廣汽傳祺走向復興么?
2022年12月,廣汽集團對人事進行了調整,黃永強“接棒”李勇掌舵廣汽傳祺,李勇此次被去職,或與廣汽傳祺銷量并無實質提升有關。李勇2020年擔任廣汽傳祺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被廣汽集團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傳祺品牌走出泥潭,再創輝煌。但兩年過去了,廣汽傳祺整體漲幅依舊不樂觀,甚至無法恢復到2019年水平。
和李勇相比,繼任者黃永強在營銷和互聯網方面有著更加豐富的資歷。黃永強是廣汽豐田銷售板塊的負責人,見證了廣汽豐田7年間從2015年的40萬輛到2022年的100萬輛的一個跨越,黃永強在混動技術方面有深厚造詣,也有豐富的混動市場成功經驗,如何實現廣汽傳祺的混動轉型并開發出新的增長極,實現廣汽傳祺的復興是黃永強亟待解決的難題!
(資料圖)
廣汽傳祺2022年共計售出新車362548輛,同比大增11.8%,這個數據看上去很不錯,但甚至還達不到傳祺2019年的銷量。2018年是廣汽傳祺的巔峰時刻,那一年廣汽傳祺賣了53.52萬輛車,但在2018年以后,廣汽傳祺出現了斷崖式滑落,2019年到2021年的銷量分別為38.5萬輛、34.2萬輛和32.2萬輛,頹勢盡顯。如今廣汽傳祺36萬輛的銷量和之前的老對手長安、吉利、長城等品牌的年銷百萬比起來,也完全是不在一個層級了。
主銷車型接連折戟
2023年的第一個月,廣汽傳祺銷量就出現了“開門黑”。數據顯示,1月份廣汽傳祺只賣了2.32萬輛,同比下滑36%。1月份傳祺GS4(參數|詢價)的銷量僅有4471輛。
當年曾憑借傳祺GS4這款爆款車型,廣汽傳祺在銷量上就創造了諸多“傳奇”。傳祺GS4巔峰時候銷量能和哈弗H6(參數|詢價)、長安CS75PLUS(參數|詢價)等車型分庭抗禮,月銷量最高達到3萬多臺,如今這款緊湊型SUV已經淡出一線暢銷SUV的行列了。2022年,傳祺GS4的全年銷量達到了84555輛,月均銷量在7000輛左右,從市場表現來看傳祺GS4叱咤風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除了傳祺GS4,廣汽傳祺2022年賣的比較好的車型還有傳祺M8和傳祺GS8(參數|詢價),具體來看,傳祺M8在2022年賣了65160輛新車,在MPV市場名列前茅。而傳祺GS8(參數|詢價)在2022年賣了53963輛新車,市場表現相當穩定。被視為沖高之作的傳祺GS8,傳祺也是對這款車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成為廣汽傳祺新的增長點,但自2022下半年開始傳祺GS8銷量持續下滑,全年53963輛的成績恐怕也難以讓傳祺及其銷售公司總經理黃永強滿意。
影產品系列的潰敗
在主銷車型接連折戟的情況下,廣汽傳祺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影產品系列上,先后推出緊湊型車影豹(參數|詢價)、緊湊型SUV影酷(參數|詢價)以及相關車型的混動版,希望能在影產品系列上有所突破。但遺憾的是影豹的曇花一現和影酷的銷量腰斬將廣汽傳祺的希望擊碎。相關車型在上市后熱度僅能持續很短的時間,難以持續。
2021年上市的影豹曾迅速月銷破萬,但熱銷并未持久,又很快回落,今年下半年影豹銷量接連走低,2022年全年僅售出45740輛,市場表現不佳。隨著2023年銷量的進一步下滑,影豹恐將進入邊緣化的尷尬局面。
而影產品系列的第二款車影酷就更加拉垮了,2022年9月份上市的新車型,其10-12月份銷量分別為4627輛、2388輛和5499輛,距離月銷過萬還有很大的差距。作為廣汽傳祺推出的重磅車型,影酷無論是顏值、動力還是配置都還是有自己特色的,但表現如此差勁還是超出大家的預期,2023年影酷恐將面臨更大的考驗。
新支柱MPV市場面臨沖擊
2022年全年傳祺M8和傳祺M6的總銷量超過10萬輛,逐漸成為廣汽傳祺的銷量頂梁柱。作為一款均價超過20萬元的高端商務MPV,傳祺M8憑借著精準的市場定位,成為MPV市場的佼佼者。雖然傳祺M8的銷量表現不錯,但從發展趨勢來看,同比下滑的態勢也非常明顯。傳祺M6作為10~15萬元級別的緊湊級家用MPV,屬于入門級的MPV,市場表現還算穩定,但量就沒有那么多了。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MPV市場是小眾市場,但還是不斷有新玩家入局,沖擊整個MPV格局。而且當下MPV市場下滑的態勢非常明顯,而且隨著自主新能源強勢崛起,嵐圖夢想家(參數|詢價)、紅旗HQ9、騰勢D9(參數|詢價)等車型正在挑戰廣汽傳祺在高端MPV的市場地位。傳祺M8和傳祺M6的表現能夠維持多久恐怕還是未知數。
在以前,廣汽傳祺主要憑借以GS4、GS8為代表的SUV車型縱橫車市,大殺四方,雖然有發展不均衡,SUV依賴度太高的隱患,但GS4月銷超3萬輛的成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大家的疑慮。但現在,傳祺GS4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除了打造傳祺M8這款暢銷MPV之外,廣汽傳祺再無新的爆款車型推出。廣汽傳祺雖然在MPV市場保持了一定的領先,但優勢并不明顯,挑戰者眾多。并沒有拳頭產品的廣汽傳祺,又能維持多久的增長呢?
新能源領域發展遲緩
當前電動化和智能化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各主流車企搶占未來市場的一個風口,也是造車新勢力想要彎道超車的發力方向.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567.4萬輛,同比增長90.0%,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成為不少車企的全新增長點。遺憾的是,在新能源領域廣汽傳祺并沒有什么建樹。
在2022年4月,廣汽傳祺確定了以“電氣+智能”為核心的戰略,這里的電氣指的是HEV和PHEV路線,廣汽傳祺總經理張躍賽也表示廣汽傳祺將全力推進HEV和PHEV混動技術的落地。但實際上,廣汽傳祺選擇的是以HEV路線入局混動,而不是當下市場發展趨勢更好的PHEV路線,相比HEV路線,PHEV路線更適合中國的國情,而且發展前景更好。
當下吉利、長城和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已經全面發力PHEV市場了,而且比亞迪還實現了質的跨越,但遺憾的是,在技術、技術、產品、時間都有實力占據自主傳統車企轉型先機的廣汽傳祺,如今卻遠遠的落在后邊。
廣汽傳祺有豐田THS混動系統和自研GMC 2.0混動系統(鉅浪混動系統),是唯一擁有雙混動技術路線的品牌,廣汽傳祺的核心是鉅浪混動系統,但從搭載鉅浪混動系統的影酷、影豹銷量來看,增長并不明顯。廣汽傳祺直到2023 年才有自主品牌 PHEV 產品投產,在比亞迪的DM-i混動、吉利的雷神混動、長城的檸檬混動、長安的藍鯨iDD等強悍對手的重圍下,稀缺度并不明顯的鉅浪混動又將如何突破局面呢?
結束語:2023年的市場環境更加錯綜復雜,行業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在旗下多款車型銷量表現乏力的大背景下,雙線發展的廣汽傳祺又將如何實現“電氣+智能”戰略的落地?臨危受命的黃永強,是會帶領廣汽傳祺實現復興,再鑄傳奇?還是將繼續錯失戰略機遇期,和老對手差距越來越大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