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江蘇起亞)已嚴重資不抵債的消息時,我立馬想到了正在瘋狂降價的東風汽車,感嘆彼時作為悅達起亞的中方大股東——東風汽車在東風悅達起亞已嚴重步入下途之時,果斷將手中的股份出清,避免了一場可能影響深入的投資失敗。
(資料圖片)
據韓國起亞公司發布2022財報顯示,截至12月31日止,在華合資公司江蘇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負債總額已達到2476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資產總額為2080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119.0%,呈現嚴重資不抵債的情形。
而在2021年,時為東風悅達起亞的中方大股東東風汽車,及時選擇出清手上所有股權,現在看來,用“精準退出”最合適不過。
據公開報道,在持續虧損下,東風汽車選擇完全退出東風悅達起亞,并于2021年11月掛牌出售東風悅達起亞(DYK)25%股份,江蘇起亞成為唯一競拍人。在競得上述股份后,江蘇起亞成為絕對控股股東。在中國市場經營近20年的東風悅達起亞在完成更名后退出歷史舞臺。
資料顯示,2002年8月18日,由東風汽車集團、江蘇悅達集團以及起亞汽車共同成立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起亞汽車、東風汽車集團、江蘇悅達分別占股50%、25%、25%。三個月后,東風悅達起亞第一輛新車“千里馬”在鹽城生產基地下線,短短一年間便創下了5萬輛的銷量。
主打顏值和性價比的東風悅達起亞,從2006年起成為中國市場不可小覷的合資品牌,于2016年銷量達到65萬輛創下“巔峰時刻”。這一年,也是東風悅達起亞的轉折之年,從此銷量開始下滑,一蹶不振。
據媒體統計,2017年,東風悅達起亞全年累計銷量35.95萬輛,同比下滑45%。到了2021年,東風悅達起亞全年銷量僅剩下16.34萬輛。
一般公司股東發生變化,公司進行更名,按理公司會推出一些新的舉措,改變一些新的“玩法”、“打法”,但是即便這樣,江蘇起亞的經營數據并未得到改善。更名的第二年,江蘇起亞批發銷量為129897輛,同比下滑20.35%。
從近期東風汽車打響的降價戰帶動其它車企跟進的做法不難看出,燃油車市場“已無可為”,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已成為車企的一致行動。這個時候,我們還來大談特談江蘇起亞的燃油車已很蒼白。那么,江蘇起亞的新能源發展又如何?已做了哪些準備呢?
資料顯示,2021年6月,合資起亞推出了至今唯一的一款純電車型起亞K3(參數|詢價)緊湊型車,售價22.98-25.98萬元,現在來看,這個價格已基本沒有多少市場,比它便宜的同級純電車型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2022年11月,起亞獅鉑拓界上市,新車定位緊湊型SUV,售價區間為17.98-24.08萬元,除推出燃油車型外,還推出了三款油電混合車型,這也可以看作是合資起亞在新能源車方面的“有為”行動。即便這樣,獅鉑拓界的表現仍然平平,自上市以來,其銷量基本維持在三位數,至2023年1月累計銷售1242輛,這樣的表現,基本可以宣布失敗,包括獅鉑拓界油電混合車型。
從以上不難看出,江蘇起亞的新能源項目起步較晚,發展較慢,面臨的形勢已非常嚴峻。
寫在最后:
在以主打純電汽車市場的造車新勢力不斷涌現的當下,合資起亞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雖然有所準備,但離全面轉型還有一段距離,除了跑步跟進,恐怕沒有它法。
但是,即便有力追趕,在資金方面入不敷出的江蘇起亞,面對轉型新能源需要相當大的一筆資金,又將何去何從,已擺上了重要日程。
不過,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眼下需要江蘇起亞考慮的是,如何避免破產清算,如果有到期債務不能償還,被債權人起訴,江蘇起亞離破產清算的日子指定不遠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