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報道:這一張造車新勢力“陣亡”名單值得大家警惕!

  • 發表于: 2023-04-05 12:31:50 來源:愛卡汽車網

在中國汽車發展的這么多年里,造車新勢力一定是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時候為了搭上新能源的“順風車”,實現成為“中國特斯拉”的愿望,一眾新勢力就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資料圖片)

然而,如果說2014年是造車新勢力誕生的元年,畢竟諸如蔚來、小鵬都在這年成立,那2023年或許就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年”。因為在這十年里,大多數魚目混珠的新勢力們都已經被淘汰,而當初把PPT吹得天花亂墜的車企們,如今也沒剩下多少,甚至有的更是早就“拍屁股”走人,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這不,一張“造車新勢力還剩幾個活著的”圖片就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討論。而從曝光的圖片來看,這簡直就是一份造車新勢力的“陣亡”名單,畢竟大多數新勢力都在半路倒閉了。即便是有的新勢力還存活了下來,但除了理想、蔚來、小鵬、哪吒等車企之外,更多的新勢力基本都奄奄一息了,不是被爆出欠薪裁員的消息,就是始終造不出一輛量產車,恒馳、威馬、法拉第未來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不得不承認,看著這一片“打叉”的數據,真的得感嘆一句造車不易。因為要知道的是,從新能源的發展軌跡來看,這個細分市場無疑越來越紅火,其背后的發展潛力更是不可估量的。這些讓人眼紅的數據也吸引著更多的人想來分一盆羹,不少行業巨頭也在“跨界造車”。仔細數一數,空調巨頭格力,互聯網巨頭樂視,房地產巨頭恒大,手機巨頭小米等等都爭先入市,而他們之所以集體造車,一是電動機的出現降低了造車的門檻;二是智能汽車的需求帶來的巨大機會。

但造車哪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比如說威馬汽車,其創始人沈輝曾加盟吉利,帶隊開展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項目,可以說是造車新勢力中少數懂車的人,但威馬卻已經遭遇了裁員、資產被查等一連串的打擊,在新勢力中掉隊。而非常有錢,并且喜歡“買買買”的恒馳汽車,也因為母公司恒大陷入絕境后,難以開展后續的一系列工作。

不過,上面這兩家車企還算好的,畢竟人家有交付新車,像是法拉第未來、拜騰這些新勢力可是一臺量產車都沒造出來?!跋轮芑貒钡馁Z躍亭就不用多說了,一直活在大家的段子里面;而財大氣粗的拜騰,一出生就靠著“買屏幕送車”的話題賺足了眼球,但后來卻被曝拜騰汽車北美研發部門300人一年吃零食吃掉了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00萬元),也就是說壓根沒用心思造車。

坦白地講,造車新勢力已經迎來了第一輪“倒閉潮”。特別是當不少新能源政策都取消之后,很多渾水摸魚的造車新勢力更是沒了跳腳的能力,所以當大潮退去之后,勢必會有一批裸泳者退場。再加上中國新能源也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不少傳統車企紛紛轉型,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之后,你產品都拿不出來,還想靠著什么競爭呢?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造車新勢力的艱難還不止在于無法造出量產車上,因為很多交付了的車企,同樣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它們不像傳統車企那樣擁有著更多的造車經驗,造車新勢力交付出來的車基本都有著很多問題。因為車是需要不斷的研發,不斷的迭代,需要建網絡,需要有配套,而沒有錢就會死掉。而就算這些都具備了,量產車型出來后又是一次新的挑戰,畢竟車子的質量怎么樣,只有開了才知道。以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舉例,直到如今它也不乏各種自燃起火,剎車失靈,工藝粗糙等負面消息,更何況其他新勢力呢?

寫在最后

誠然,大家都不甘愿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配角”,于是紛紛加入了造車大軍之中。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火爆,消費者對這個領域的需求無疑也會越來越高,在經歷了第一輪的“淘汰潮”之后,誰又會是下一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