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波的網傳降價中,特斯拉其實并沒有承受太多壓力。
4月海外市場多輪降價,沒有輪到國內市場;網傳“周六降價”,最終也還是沒降價。這種消息的不斷呈現,導致了讓一部分消費者對于購買特斯拉出現了一種觀望的態度,以防止它還會繼續降價。
(資料圖片)
當我們再次走進特斯拉店鋪的時候,發現他們在介紹產品的時候,會額外的提一句“國內的特斯拉Model3和Y是全球最低價了”。在上海超級工廠高效生產的同時,配合周邊產業鏈的成熟,確實,讓特斯拉能拿到非常低的整車生產成本。
這或許也算是一個產品賣點,我們能拿到全球最低價格的特斯拉Model3和Y,總之性價比很好。在1月份調完價格之后,也的確收到了不錯的訂單刺激。但相比上次調價之后,已經過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提車周期兩款車都沒變化,Model3是1-4周、ModelY是2-5周。
能保持這種平靜的提車周期,是不是說明消費者的情緒現在是以觀望為主?
最開始我們也抱著這種心態去終端走訪,但,后來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真實情況,訂單量平穩,保持日均80-90臺左右;ModelY的銷量情況要比Model3好,基本比例是2:1。看起來,特斯拉的終端市場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至少在一線城市是這樣。
在對終端店了解過之后,發現,特斯拉在國內(至少一線城市)的終端市場沒有明顯的銷量受阻,訂單不足的情況發生。只能說是依舊保持平穩,要說明顯增量的話可能也在1月調價之后被稀釋的差不多了,畢竟過去快3個月了。
只看單車型的話,特斯拉ModelY在3月份單月銷量5.42萬輛、Model3的3月單月銷量2.14萬輛;兩臺車分別位列國內市場新能源車銷量榜的第一位和第八位,ModelY的競爭力依舊不錯。
也間接說明一個問題,在26.19萬-36.19萬這個價格區間的受眾人群不少,能接受產品價格的人也還在多數。2023年的前三個月里,ModelY在1月份售出4.09萬臺、2月份售出5.14萬臺,到了3月依舊能有破5萬臺的銷量能保持破5萬臺的銷量。
說明1月份的價格調整,管用,而且影響的持續性遠比我們想的要更持久。理性分析買車這件事,符合預期就可以出手,選擇產品之前我們本身也會對自己的預算和產品價值,給出一個價格上限的范圍,能接受就買、接受不了就不買。
顯然,ModelY的終端價格,剛好符合一大部分人的購車預算。
而這批用戶,大部分還都是前BBA車主。尤其是像一線城市這樣巨大的存量市場,拿豪華車來換購的不在少數;而且目前的ModelY和Model3價格還處于低位,接受價格的已經出手了,只有不能負擔目前價格的人還在觀望,等降價。
或許,再低的價格不是現在特斯拉想要涉足的領域,又可能更低的價格不是特斯拉Model3和ModelY的目標人群了。即便再降價,也得有個最低底線,降過這個線再漲回來就不一定有現在的市場了。
網傳特斯拉降價信息,沒有影響到終端市場也屬于正常行為。
說明消費者正在習慣直營模式帶來利弊,客觀說特斯拉現在的兩款主銷產品,價格確實很低了,已經讓出了部分利潤給消費者,以至于它的利潤率已經跌破了20%。然后,要用數據證明它終端受沒受影響的話,銷量最能說明一切;一季度Model S(參數|詢價)/X/3/Y的總產量同比上升44%達到440808輛,交付量也同比上升36%至422875輛,均創單季歷史新高。
對,目前看銷量無影響,但利潤率跌了是事實。
期盼的進一步降價,沒出現,大概率也不會出現了。特斯拉Model3的銷量已不復當年,車型老舊已經是擺在明面上的,而且也沒改款的進一步消息了;ModelY在3月份工信部備案了一臺無雷達的新車,但Model3沒有,大概率這個版本買到底之后就是換代。
再結合特斯拉的利潤率,跌破20%這條線之后,它會不會漲價?
只能說,長期戰略尚不明朗。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給投資者們灌輸了大量利好信息,例如訂單量超過產量,庫存完全沒有問題;例如,現在是特斯拉擴張更多市場的時機,之后將會繼續調整價格,甚至不排除零利潤賣車賺軟件的錢。
但增產不增收,投資人肯定是不會買賬的。特斯拉的市值目前已經跌破5000億美元關口,4月26日,特斯拉的股價收盤下跌4.3%,至153.75美元,為1月25日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特斯拉的市值在五個交易日內蒸發了840多億美元。
要想維持股價上漲最好的方式還得是業績,還得是漲價。
但4月份全球已經有多個市場連續多輪降價,如果股價繼續下行的話,有兩種可能性,就是把中國市場目前擁有“全球最低價格”的Model3和ModelY車型的價格抬高,不無可能。第二種可能性,ModelY在美國市場同樣也保持著較高的受歡迎程度,后輪驅動等車1個月、長續航等車2個月,不排除國產出口北美的可能性,上海工廠的單車成本更低,賣到北美利潤會更高,目標是9000臺每季度。
如這么一來,上海工廠的產能再分給北美一部分的話,說不定會拉高國內ModelY車型的等車周期,2-5周的時間可能會有所變化;而提車周期的變動,很可能會牽扯到終端價格的調整。
理論上,ModelY的漲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扛不住投資人和股價帶來的壓力的話,漲價可能性更大;而Model3的可能性較小,車型臨近換代已經支撐不起漲價了。
特斯拉今年一季度賣的好,銷量新高了,但賺錢能力下降了,投資人不滿意而且股價也跌了,這是現狀;馬斯克覺得現在用低價把車賣出去,以后能靠軟件賺錢,不是壞事,而且現在賣車也在賺錢。
以上是特斯拉一季度的發展概括,如果漲價也不意外,投資人和股價帶來的壓力;第一個漲價的市場很可能就是中國市場,現在已經是全球最低價,很適合漲價。最遲過完五一假期,提車周期可能會有所變化,期待一下五一期間的訂單量能否有明顯增長,如果有,就距離價格調整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