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把新能源汽車的“小火苗”,狠狠地“澆滅”了

  • 發表于: 2023-05-02 05:29:28 來源:愛卡汽車網


(相關資料圖)

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0%,這是資本的狂歡和發展戰略的雙重勝利,以比亞迪和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車企都賺了個盆滿缽滿,特別是比亞迪,它的第一季度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大眾汽車,成為了國內車企的NO.1。新能源汽車的“小火苗”越燒越旺,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給消費者造成了燃油汽車“岌岌可危”的錯覺,要知道,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只有30%,燃油汽車是70%,新能源汽車想要取代燃油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是卻不曾想到,一場五一小長假,把新能源汽車的“小火苗”,給狠狠地“澆滅”了。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都有最大續航里程的限制,有的車型是400多公里,有的車型是600多公里,現在市面上的純電汽車的最大續航里程能夠達到800公里的少之又少,NEDC工況的“水分”大一些,CLTC工況的“水分”少一些,即使它標的是800公里(CLTC工況),實際上,你也不可能真的跑到800公里。

而五一小長假擁堵的高速路況,卻成了檢驗新能源汽車的“照妖鏡”,只要你在車上用電,就會影響到續航里程,比如你開啟空調降溫,電量就會消耗,續航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高速公路上堵車時,燃油汽車可以愜意的吹著空調,而電車基本上想吹而不敢吹。

其次,電車跑高速,要比油車更加操心,油車很少有考慮補能規劃的,加滿一箱油,跑就是了,油不多了,隨便一個服務區都有加油站,花幾分鐘就能加滿油。而電車車主會根據自己的續航里程進行補能規劃,到哪個服務區充電必須提前規劃好,如果在半路上發生堵車的話,自己的續航里程就跟自己計算的不一樣了,車流量越大,存在的變量就越多,一旦堵車,電車車主要比油車車主更加焦慮,如果天氣炎熱的話,焦慮程度會進一步增加。

從工作原理方面來看,電車在市區工況下的耗電量更低,在高速工況下的耗電量更高,也就是說,電車跑高速的實際續航里程要比官方標定的續航里程更短,電車跑高速更費電,而油車跑高速更省油,反之則然。如果電池技術不能取得重大進展的話,無論是補能效率還是高速續航,電車都比不過油車。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電車的優勢,比如它的提速能力更強、智能化程度更高、補能成本更低,如果電車能夠解決充電慢和續航短的劣勢,那么它取代油車就指日可待了。

主流的電車的快充時間是半小時左右,就是半小時就能充至最大電量的80%,哪怕在服務區等待半小時也沒有關系,可是如果遇到節假日高速免費通行的話,充電樁就明顯不夠用了,電車的數量一多,充電樁的數量一少,就要排隊充電了,一輛車充電半小時的話,一個小時一個充電樁最多充兩輛車,充電效率將變得極低。油車就不同了,按照一輛車加油5分鐘計算,一個小時一把油槍能給12輛車加油,加油效率是充電效率的6倍!如果電池的充電速度能夠進化到5分鐘,車主會不會變得不焦慮了呢?

我并不是說電車不好而油車好,只是說在高速擁堵路況下,油車要比電車更有優勢。現在很多消費者選擇電車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量的,比如自己所在的城市限牌限號,自己沒有指標,就只能選擇電車了。有的朋友想體驗一下電車和油車的區別,抱著“嘗鮮”的態度選擇了電車。還有的朋友想體驗一下“百萬豪車”的推背感,而幾十萬的電車就能達到這種加速效果,也就選擇了電車。我的建議是,如果您家里只有一輛汽車的話,可以考慮一下油車、插混汽車和增程式汽車,它們都沒有“里程焦慮”,如果家里想增購第二輛汽車的話,就可以考慮一下純電汽車了,不過跑長途最好還是開油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