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雷達從來沒標榜過自己是個皮卡品牌,就好像特斯拉從來沒講過自己要走高端路線。
那,“電動皮卡品牌RADAR”的說法是誰傳出來的?也許是外界先入為主吧,畢竟當初雷達RD6在營銷方面沒少打“電動皮卡”這張牌。彼時,坊間無數能人志士還一度自封雷達RD6為“中國版Cybertruck(參數|詢價)”。
現在看來,這不過是一廂情愿,后者到今天不見蹤影,而前者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最近還推出了新車型——雷達RD6創業版。
【資料圖】
看名字就知道,新車帶有濃厚的經濟學色彩,事實也的確如此,按照官方說法,“創業版”的用車成本每公里不到0.1元。和還在用“油”的那些友商相比,新車3年下來節省的各種費用差不多能有10萬元,差不多能省下一臺軒逸(參數|詢價)。
嘖嘖嘖,怪不得海報上“最佳合伙人”五個字那么赫然醒目。
但這不是全部重點,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新車的另一項重要意義是實現了“油電同價”,這恰恰和近兩年新能源市場的主旋律一致。
真正了解了目標用戶的需求之后,創業版車型的配置給的十分符合創業者的用車場景和實際需求,手機遠程控制、智能語音車控、倒車雷達、倒車影像以及三種駕駛模式這些頗受好評的配置予以保留,外放電、70L前備箱等功能開放選配,把“堆料”的主動權交還給消費者,用“減法”做到了“加法”的效果,在客觀層面上實現了雙贏。
“用戶共創”喊了那么多年,原來RADAR才是為數不多能寫出標準答案的。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新車是第一次實現的皮卡“真乘用化”,你看7秒3的百公里加速成績、五星的安全等級以及媲美新能源轎跑的操控性能,像不像RADAR向燃油皮卡宣戰的口號?
把以上種種歸納到一起,大概就能呼應凌老板當初的那番豪言壯語:RADAR象征著我們向看不到的遠方去探索。
如果以一個消費者的視角來談,RADAR從一開始就是滿級的冒險精神,做皮卡不新鮮、玩新能源也不出奇、但造高端電動皮卡就多少顯得有些出人意料。
可如果站在車企的視角,造高端電動皮卡實際上是在提前釋放市場需求。以美國為例,當地皮卡產品的滲透率超過17%,而這個數字在中國僅僅是2%。
毫無疑問,皮卡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皮卡解禁、國內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消費升級觀念的普及,“造高端電動皮卡”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個風口。何況,RADAR瞄準的是正在崛起的露營賽道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新中產生活方式。
凌老板在此前也給過一定證實,他說RADAR不單是造車,而是要創造價值,為車主提供一個戶外生活平臺。這和李斌的觀念很像,蔚來從創立之初就想要在產品之外帶來別的東西,比如李斌最推崇的“第三生活空間”,這也是為什么,NIO House常常出現在繁華的CBD地帶。嚴格意義上,RADAR想要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即用軟實力征服消費者。
回過頭去看,RADAR過往的種種也是在為“戶外生活平臺”這六個字做鋪墊,比如推出子品牌RADARWeekend、為產品提供深度定制改裝、與Naturehike合作、能夠與互酷無人機組合并率先實現人&車&機生態融合......
本質上,RADAR的每一步都是在放大皮卡的產品體驗,并為消費者帶來與眾不同的出行玩法。RD6之所以把放電技術的使用場景和功率做到全球領先,目的也是為了更好服務“戶外生活平臺”這六個字。
問題在于,劇情能不能按照RADAR的設想去走?或者換一種問法:高端電動皮卡是不是真的有市場?
在《品牌的起源》中,“定位大師”艾·里斯有一句名言:品牌存在價值的唯一原因,就是它主導了這個品類。這恰恰是眼下RADAR的優勢,我在前面說過,RADAR并不是一個單純的電動皮卡品牌,但產品的光環已經蓋過了品牌本身,令市場潛移默化地相信“RADAR是一個電動皮卡品牌”,而且還是為數不多的那一個。
差異化以及先發優勢帶來的好處,就是RADAR短期內難覓對手。更關鍵的是,至少在RD6身上RADAR做到了“油電同價”,比起長城炮(參數|詢價)純電版、上汽大通MAXUS T90(參數|詢價)電動版等明面競品,RADAR還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對消費者來說,RADAR是當前最有記憶點的電動皮卡品牌;而對RADAR本身而言,電動皮卡又成了一個很好的突圍點。再加上戶外場景所帶來的粉絲黏性,基本上RADAR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這里存在一個喜聞樂見的爭議點:是不是只有RADAR能如此?
并不,RADAR的“成功”是實力和運氣的綜合結果,這個故事友商當然可以復制,但未必能像RADAR一樣兼顧天時、地利、人和。還有別忘了,RADAR背后站著吉利這顆大樹,“拿來主義”所包括的不只是技術和資源、還有經驗,起碼2014年那臺夭折的“遠程FX(參數|詢價)”,就讓RADAR在創業初期少走了很多彎路。
比較冷知識的一點是,RADAR在吉利集團內部是和極氪、領克平起平坐的,單就這點就不難看出,吉利對RADAR的期望有多厚。我猜測,吉利是希望借RADAR之手切入更精細的市場,一方面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淡化“全球買手”的Title。
理論上,RADAR的成長軌跡已經無限趨近于天之驕子,在電氣化轉型的大環境中,RADAR想要憑一己之力書寫傳奇,應該不會是什么太難的事。
江湖車評:
用RD6來拔頭籌,是RADAR做的一個正確決定,而以“創業版”接棒,則是RADAR進一步打開皮卡市場突破口的關鍵一環。傳統觀念里,“中式皮卡”往往是一種輕易就能讓人下頭的工具,但RADAR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式皮卡”其實也能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中國皮卡市場還有極大的挖掘潛力,我們需要福特這樣的頭部皮卡品牌,也需要F-150 這樣的皮卡代表產品,在電動皮卡這個領域,RADAR和RD6似乎愈發具備這樣的潛力。所謂“先發制人”,RADAR不是笨鳥,卻已然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