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商報對特斯拉降價的評論引起了強烈反響,5月2日特斯拉Model 3(參數|詢價)/Y漲價2000元,5月5日S/X漲價19000元,漲價與評論不一定有關聯,特斯拉確實能把價格掌控得隨心所欲。特斯拉降價迫使國內新能源車不得不降價,對于講求實際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極大的壓力。試想如果特斯拉的價格降到15萬左右,亦或如馬斯克所言無利潤售車,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將如何應對?特斯拉很難應對,馬斯克是個科技狂人,而科學技術是最大生產力。特斯拉使用的是近萬個圓柱體電池,兩萬多個焊點,零百加速、續航能力、純視覺的輔助駕駛系統、整體壓鑄車身、芯片算力等都遙遙領先。馬斯克的想法是開創性的,這是他的核心競爭力。首創的汽車直營模式,直接面對消費者,降低了建立4S店營銷網絡的成本,將來可能的零利潤售車營利模式也許會從軟件使用和升級方面收費,有點像協議話費換手機。國內車企要應對的是馬斯克的創造性思維,要從根本上改天換地。緊隨其后勉強降價,必將影響到自身的發展。如果特斯拉在降價后還有20%的利潤屬實,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其降價呢?消費者又為什么不買特斯拉呢?隨著特斯拉的降價包括超級工廠對員工的待遇等,人們對特斯拉的好感度在快速上升,車會越賣越好,給自主品牌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曾幾何時,中國生產的物美價廉生活用品涌入歐美造成其產業的空心化,特斯拉無疑也會對國內新能源汽車業產生重大影響。越來越多的特斯拉跑在路上,其收集的數據是海量的,雖說有規定數據不能出境,誰知會不會有棱鏡門事件的可能性呢?馬斯克的星鏈手機即將問世,全球通話,高速上網,不用運營商,免費使用,太陽能充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自然無法抗拒,當眾多消費者享受低價便捷的同時,也要思考一下俄烏沖突時星鏈的作用,尤其當星鏈升級為星盾的時候。馬斯克對申請專利不屑一顧,他的創新思維一時很難超越,特斯拉帶來的壓力遠不止于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