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訊:野心不只是8155,高通要干一票大的

  • 發表于: 2023-05-12 11:44:01 來源:愛卡汽車網

高通內部一直沒有中斷過的“汽車夢”。

不知道從什么時間開始,車機芯片不是8155都不好意思在發布會的時候拿出來說,這幾個數字甚至成為了車機良好體驗的招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155的成功讓高通有了一些小心思,他們不能只讓下一代智能座艙芯片8295再獲成功,高通還希望在汽車芯片業務上獲得更大訂單。

近日有消息稱高通計劃花費3.5億美元至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色列汽車芯片制造公司 Autotalks,來擴大自己在汽車芯片上的業務范圍。

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高通的汽車業務在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58%,達到4.56億美元,而高通傳統的主營業務QCT(高通CDMA技術)和QTL(高通技術許可)的收入都下降超過兩位數。

隨著手機和個人PC出貨量降幅明顯之后,作為其主要供應商的高通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高通的物聯網等業務表現也短時間難以彌補高通在主營業務上減少的收益。

所以高通不得不再次轉向汽車芯片業務,一方面是因為汽車芯片是近兩年半導體行業中增長較快的領域,另一方面是高通內部一直沒有中斷過的“汽車夢”。

一波三折的汽車業務

眾所周知高通是靠射頻芯片業務起家的,自1985年成立以來一直都在推動著無線通訊芯片的發展,并且逐步成為該領域的主導者,但是在汽車芯片方面卻很少看到高通的身影。

其實高通內部對汽車業務的覬覦遠遠早于整個芯片行業,在2000年,高通就和福特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名為Wingcast的合資企業,為汽車制造遠程信息處理設備,但公司僅存在了兩年就被迫關閉。

而后在2011年,新能源行業剛剛起步的時候高通收購了一家研發無線電動汽車充電的公司 HaloIPT,但是該項技術就是放到目前也是難以量產的,即便如此高通還是在收購了該公司8年之后才將其拆分出售。

隨著高通在智能手機芯片業務上大獲成功之后,資產快速增長的高通期望干一票大的,不再打算像之前小打小鬧的收購,而是直接通過收購,獲得在汽車芯片行業中的影響力。

高通直接盯上了汽車芯片制造商頭部的公司恩智浦,差一點就達成了半導體產業上最大的并購案。

恩智浦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半導體廠家,市場占有率在8%左右,其2022年在汽車半導體領域的收入約為3.5億美元,并且增速超過了25%。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計劃以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已發行的全部股票,并且開始在各主要經濟體內配合進行反壟斷審核,過程中還答應了恩智浦坐地漲價的要求,將收購價從380億美元上調到470億美元。

但最后本次收購還是沒有完全通過反壟斷調查,以高通賠付20億美元為這場天價收購案畫上了不完美的句號。

在經歷了此次漫長的收購之后,高通的行動變得謹慎起來。

例如在收購輔助駕駛公司Arriver時,不只收購規模降低到45億美元,同時還采用了合資經營的模式,同時引入了投資公司SSW Partners先對Arriver的母公司維寧爾進行收購,然后再剝離出Arriver的業務。一系列復雜的操作之后,高通終于將Arriver的輔助駕駛技術融入到自身的Snapdragon Ride平臺之中。

相較于當時收購恩智浦的豪邁,高通在商業活動上變得小心翼翼。按說像Autotalks這樣體量的公司對于高通來說完全可以快速的完成收購,但高通為了不打草驚蛇,還是先放出風聲再推進收購。

可以說在經歷恩智浦收購案之后,高通已經放棄收購大規模跨國公司的意向。但是高通還是在繼續推動著汽車業務的發展,特別是在看到了時機之后,高通憑借自身的實力也在汽車半導體市場站穩了腳跟,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三足鼎立的汽車半導體市場

雖然從整個市場占比來說,傳統的汽車半導體企業還是占據著絕對的市場份額,但是芯片屆“新勢力”的崛起同樣難以阻擋了。

特別是在智能駕駛大火之后,一時間冒出了不少新公司和新勢力進入汽車半導體領域,例如此前和高通在軟件業務上并沒有太多交集的英偉達也開始和高通有了交集,并且英偉達憑借著在圖形算法上的軟硬件優勢迅速的占領了該部分市場。

目前在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算力芯片上,英偉達的Orin芯片憑借著超強的性能成為了不少車企頂級車型的選擇。

而英偉達除了自動駕駛芯片外還有云游戲業務,在年初的CES2023上英偉達還和比亞迪在車載云游戲上達成了合作意向,英偉達也在擴展著自己的業務范圍,在車內娛樂上已經和高通出現了交集。

除了英偉達以外,高通和華為又在車機芯片上相遇了,雖然在手機芯片上,目前高通和華為已經很難再做對比了,但來到車機芯片上兩家又可以正面較量一番了,但這樣的比較受軟件系統的影響會更多。

例如華為的麒麟990A和自家鴻蒙系統的適配性必然會比高通的芯片和第三方車機系統的適配性更好些。但是華為也有自己的短板,990A畢竟是上一代芯片和高通的8155芯片有了代差,這是系統所無法彌補的,高通在這方面占了優勢。

除了這些有背景的新勢力外,還有不少從半導體公司獨立出來的初創公司,這些企業也手握獨門秘籍,例如國內的地平線的征程系列芯片,在自動駕駛方面和英偉達還有MobileEye都不相上下。

同時傳統勢力也在自研芯片,雖然沒有高通8155的名氣那么大,但是憑借著在行業的影響力和研發實力,在車機芯片這一細分領域還是有可能追上高通的。

正如上文所說,高通還希望在汽車芯片業務上獲得更大訂單,在今年的CES上,高通就展示了Qualcomm Snapdragon數字底盤技術,期望通過新能源來實現在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上的主導權。

并且隨著傳統業務盈利的愈發困難后,高通在汽車業務上看到了更多的潛力,在最新的報告中將對汽車業務的創收預期從此前的100億美元修改為了300億美元,同時預計到2026財年其汽車業務收入將達到40億美元。

或許在不久之后,汽車業務就將徹底成為高通的主力業務,成為繼手機芯片之后高通又一張王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