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副處長陳可樂表示,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先企業,為上海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作出了積極貢獻。下階段,上海將進一步深化與特斯拉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功能板塊在滬布局,共同打造具備核心技術優勢、面向全球市場的科技產業集群。
這條信息里面,自動駕駛顯得尤為顯眼。在國內,“自動駕駛”這幾個字眼曾因過分放大L2級駕駛輔助功能,而被部分消費者誤解,導致極其嚴重的交通事故發生。此后這種說法被消費者詬病,在行業內,謹慎且規范的企業,也會將L2級自動駕駛更名為L2級駕駛輔助,從而避免消費者混淆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的概念。
【資料圖】
但上海這次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與特斯拉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那么特斯拉是否具備自動駕駛的實力?如果上海給特斯拉創造了自動駕駛條件,那么自主品牌會不會被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壓垮?
特斯拉FSD功能的英文名稱為Full Self Drive,直譯過來就是全部自動駕駛,而特斯拉內部對其命名也是“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通過命名不難看出,在特斯拉眼里,這個功能與自動駕駛已經畫上了等號,但事實又是如何?實際上,特斯拉FSD功能就是L2級駕駛輔助,這套系統仍需要駕駛者觀察路面情況,并隨時接管車輛控制權。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特斯拉FSD并不屬于消費者思維中所理解的,可以不要人控制的“自動駕駛”。
那么,上海對特斯拉自動駕駛創造條件,會不會導致自主品牌承壓?
因FSD功能在國內并沒有完全放開,因此其具體表現,只能根據部分國外實測推斷。根據海外視頻來看,特斯拉這套FSD系統的表現其實非常普通,在城市內較繁忙的路段行駛,這套系統會被行人、自行車或者是突然停止并泊入車位的車輛所干擾,并有可能終止自動駕駛,需要駕駛者重新啟動,才能夠繼續保持自動駕駛功能;并且在車流量較少的路面,FSD也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自動剎車。如果時間回到3年前,這套能夠完成自動超車,自動變換車道并自動進出匝道的高階“駕駛輔助”的確能夠碾壓一眾自主品牌。
但當前,自主品牌已經實現并超越特斯拉FSD的功能表現,像自動變道、自動超車、自動進出匝道這些功能都可以實現,而且整個駕駛過程非常連貫,判斷也非常精準。
只是兩者在實現方式上有所不同,特斯拉始終推崇視覺雷達方案。因此,其自動駕駛完全依賴車外攝像頭收集路面圖片信息,再由處理器對圖片信息做出判斷,這種駕駛輔助系統的優勢在于,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完成高階駕駛輔助;但弊端在于,車輛對距離把控并不是非常精準,因為處理器接收到的圖片信息,并不能直觀反映收錄物體的尺寸大小,并且當光線不夠充足或過于充足的時候,都會影響圖片質量,進而導致處理器對攝像頭收錄的二維畫面信息處理不夠準確,最終反應在車輛上,就是駕駛輔助功能會出現瑕疵。
而自主品牌當前比較主流的做法,都是通過激光雷達配合高精地圖來實現高階駕駛輔助,與此同時,還會配合視覺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彌補激光雷達所不能應付的部分場景。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夠快速實現精準的高階駕駛輔助,但因為嚴重依賴高精地圖,所以失去高精地圖后,高階駕駛輔助功能將不能實現。為擺脫對地圖的嚴重依賴,理想、小鵬、華為等企業已經開始對重感知的高階駕駛輔助進行積極開發。
因此,特斯拉當前的FSD功能就算在國內放開,得到完全體,也不能對自主品牌形成實質性威脅。
至于高階駕駛輔助領域表現比較突出的品牌,仍非奔馳莫屬。奔馳在北京積極申請了L3級駕駛輔助測試牌照,并明確表示,在限定路段內,駕駛者雙手可以離開方向盤并進行其他工作,如果在限定路段內因使用奔馳Drive Pilot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將由奔馳負責。
這一句承諾,其實從本質上拉開了自動駕駛輔助級別的差距。因此從這里也能夠直觀看出,自主品牌在自動駕駛輔助領域的真正對手,并不是特斯拉,而是傳統豪華品牌,奔馳。
總結:
自動駕駛在前段時間被比亞迪老總王傳福說成資本騙局,認為該功能并不能實現,最多只能實現高階駕駛輔助。但在資本的推動下,奔馳已經敢為人先承諾對交通事故負全責,盡管使用條件較為苛刻,但對于自動駕駛來說,卻走出了關鍵一步。在未來,可以適用于任何場景的自動駕駛,比如在無人區使用自動駕駛,或許不會出現;但在部分小場景內的自動駕駛,比如部分城際間的高速公路,或許會遍地開花。盡管這種高階駕駛輔助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自動駕駛,但他卻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了自動駕駛的作用,并大幅減輕了駕駛者的駕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