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放棄自動駕駛研發,國內自動駕駛倒閉潮來了? 世界今亮點

  • 發表于: 2023-05-17 10:39:23 來源:愛卡汽車網

阿里達摩院解散自動駕駛團隊,全員并入菜鳥,并放棄自動駕駛研發。

最新消息,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線重大調整,宣布不再做前沿探索,自動駕駛實驗室或并入菜鳥集團,達摩院本身不再保留業務和團隊。

目前,阿里達摩院已有產品為自動駕駛卡車大蠻驢、無人物流小車小蠻驢。這兩項主要產品此后的應用重心都將圍繞菜鳥的實際落地需求展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阿里方面確認了消息真實性,并解釋“因業務需要”。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阿里集團3月份實行組織架構調整之后強調各業務板塊獨立面對市場、自負盈虧之后,再一次對不能自我造血業務進行優化。而自動駕駛就是這個無法長期“自我造血”的業務。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強如阿里尚不能單獨做成無人配送,這無疑給整個賽道潑了一盆冷水。”

要知道,相比乘用車自動駕駛的高難度與投資長周期,以及競爭力度,商用車自動駕駛路線固定,更容易落地,而且需求巨大。

自動駕駛將開啟倒閉潮?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自動駕駛的寒風已經席卷整個行業。

去年10月份,福特官方一紙聲明震撼創投圈:由福特、大眾聯手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 Argo AI 將被關閉并解散。

Argo AI在自動駕駛圈屬于領頭羊的存在,它的估值一度突破500億,曾經振奮了眾多押注自動駕駛賽道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但萬萬沒想到,即便有兩家全球汽車巨頭撐腰,Argo AI依然倒塌。

福特坦言了拋棄的原因:公司需要投資于短期內更容易實現的駕駛輔助技術,而不是Argo的完全自動駕駛目標。

福特首席財務官 John Lawler直言,該公司認為,對完全自動駕駛的投資至少還需要五年多的時間才能看到回報,這意味著還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換言之,Argo AI所引領的自動駕駛還有一段長長的路要走,投資機構看不到短期內商業化落地的可行性,故而選擇及時止損。

不只是Argo AI,美國的第一家自動駕駛上市公司Embark同樣面臨倒閉的命運。據了解,這家公司燒錢90億,但7年來,它給北美貨運公司Knight-Swif打造的自動駕駛貨運卡車迄今為止只交付了1輛。

而命運相同的還有圖森未來。5月12日,納斯達克給圖森未來發出退市的最后通牒。對此,圖森未來表示:“不確保向聽證會提起的上訴會成功,也無法保證財報能夠準時提交。”這意味著,這家2021年上市的卡車自動駕駛第一股或將走到盡頭。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領頭羊”的倒下,并不是這個行業缺乏前景,而是短期無法商業落地。商業無法落地的結果,就是掙不到錢。而掙不到錢,就會導致資本信心跌落,后續會少投資,甚至斷掉投資,及時止損。

當資本不再為自動駕駛買單,可以預見的結果是,行業進入寒冬,自動駕駛公司相繼倒閉。

王傳福:無人駕駛就是扯淡

如果說,資本是從商業的角度看不到自動駕駛的未來。那么,王傳福這樣的行業大佬,則從技術和法規的角度認為無人駕駛是扯淡。

“自動駕駛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自動駕駛只是被資本裹挾和炒作的一個概念,最終就是一個高級輔助駕駛。”

對于自動駕駛,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今年的年報交流會上直言不諱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傳福也并不是第一個對自動駕駛提出質疑的人。

早在2021年4月,華為前自動駕駛負責人蘇菁語出驚人:“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他認為,“中國市場打車體驗已經很好了,自動駕駛并不會讓這個體驗更好。”

王傳福質疑自動駕駛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技術面臨重大挑戰:

王傳福認為,生產線搞智能化、無人化尚且很難,何況盤根錯節、應用場景多變的無人駕駛。

王傳福以比亞迪舉例稱,比亞迪現在有66萬員工,最需要產線無人化,它沒有法規問題,而且每天干重復的活。“能不能用機器來干,不用人來干?這樣我省掉60萬員工(工資),也不要交社保,也不要提供住宿”。

王傳福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認為“連固定的東西都搞不定,更別提比這個難幾萬倍的無人駕駛了。”

自動駕駛發展到如今,已經在硬件達到了L4級的水平,甚至還有冗余。所以,目前自動駕駛的難題并不是芯片算力不夠,傳感器識別精度不準,而是軟件算法。比如在感知障礙時候,依舊面臨軟件穩定性、識別信息錯誤等問題,導致最終還是需要人工干預。

2、責任誰來承擔?

無人駕駛的責任界定問題仍存爭議。

王傳福用一組數據說明:深圳每月因車禍死亡24人,比亞迪在深圳的市占率很高,按照比例分配,不少是比亞迪的車造成的。

若換成自動駕駛,責任誰來承擔?政府和廠家肯定都不愿意,消費者沒有坐在駕駛位,也不可能承擔責任。而這也是一直以來業界在無人駕駛領域探討最激烈的話題之一。

最后,王傳福表示,自動駕駛本質上就是一款輔助駕駛的高級配置,卻被業界傳成懸乎乎的東西,被資本裹挾,讓人類花了幾千億美金,最后到頭來就是一個3000-5000塊錢的高級配置。

“我是實實在在搞戰略的,我看的比誰都清,我們有幾萬名工程師在探索這個東西到底行不行,這條路到底通不通,我不清楚嗎?我們比亞迪走的每一條戰略不都是對的嗎?難道在這上面會錯嗎?”

“皇帝的新裝”、“胡扯”、“忽悠”、“神化”.......王傳福說了很多行業內沒人敢說的大實話,尤其直白坦率地發表了“自動駕駛是忽悠”的看法。

當然,否定自動駕駛,并等于否定智能化。相較于無人駕駛的“扯淡”,王傳福則認為,輔助駕駛才是“人間清醒”。

王傳福表示,輔助駕駛就像“上帝”,負責在駕駛人打盹、走神的時候進行提醒,減少車禍的發生,但最終還是人在駕駛。無論外界傳的有多玄乎,它最終都將回歸理性,回到高級輔助駕駛的航道上。

人間清醒還是故意打擊行業?

王傳福的這一想法與地平線CEO余凱不謀而合。余凱認為,當前行業整體上都在回歸理性,在回歸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其實絕大多數用戶并不需要真正地實現無人駕駛,而是需要駕駛過程中的輕松感,能夠消除緊張和疲勞。

不過,針對王傳福“自動駕駛就是扯淡”的觀點,也有不少業內大佬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華為車BU CEO余承東第一位站出來回懟:“說自動駕駛是扯淡有兩個原因,或者是對行業不了解,或者是故意這樣說的。說這話的大佬應該是故意打擊這個行業,遙遙領先不是隨便說的,只有做到了才能吹牛。”

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李震宇則表示,“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李震宇支撐這一立論的證據是:過去9年,百度無人駕駛的測試和運營里程已經超過5000萬公里,如今每天以10萬公里的速度增長,相當于每天可以繞地球兩圈半,但沒有發生因自動駕駛而造成重大人員安全事故。

李震宇認為,2026年,沒有智能駕駛能力的汽車將難以進入用戶的購車清單。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今天可以說沒有一個自動駕駛真正做得好,一是因為在城市里面難度大,第二很貴,第三支持的車型很少,但五年內這些問題全部都會解決。

對此,在今年某場發布會上,小鵬汽車更是直接打出“XNGP是智能輔助駕駛的終極形態,讓無人駕駛絕非扯淡”予以回擊。

面對大佬們不同的觀點,大家覺得自動駕駛究竟是未來還是扯淡?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