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白熱化,長城舉報比亞迪排放不達標_天天微頭條

  • 發表于: 2023-05-25 20:29:28 來源:愛卡汽車網

同行之間是冤家,這話一點都不假。比亞迪DM-i車型當前熱度極高,并長時間霸占轎車銷量排行榜榜首、SUV銷量排行榜榜首、MPV排行榜前三位置。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車型,都有比亞迪DM-i的身影。

作為同行的長城,當前手握Hi4混動系統。這種在設計上明顯更巧妙一些的混動系統,卻并沒有太多消費者認識和了解到,根本原因就是DM-i系統有先發優勢,快速占領市場后,遮住了消費者眼睛。且在普通消費者眼中,思維已經固化,認為比亞迪DM-i始終領先。這個時候,就需要發生一些意外來打破這個明顯失衡的局面。


(資料圖片)

所以長城站出來了。

長城這次實名舉報,如果類比社會問題的話,就是貧富差距過大。當一家頭部企業占據市場上絕大部分份額的時候,必然會被其他同行緊緊盯住,一旦這家頭部企業出現紕漏,就會被同行們緊緊抓住,畢竟其他企業也需要市場份額才能讓企業正常運行下去。

這種以企業名義進行的實名舉報,一旦因缺乏證據導致舉報不實,就會被反噬,這對企業來說負面影響極大。長城作為老牌車企,自然會對技術以及驗證過程保持嚴謹態度。因此長城這次舉報,肯定不是路人吵架的模式隨便嚷嚷幾句。在我們看來,長城大概率已經反復實驗驗證,并掌握了牢靠證據才敢發出這則實名舉報的聲明,否則就真鬧笑話了。

那么,聲明中的常壓油箱又是什么?

汽油作為易揮發液體,當達到一定溫度后,無時無刻都在揮發。這就會導致油箱內壓力不斷增大。過大的壓力會導致油箱蓋不能正常打開,甚至會將油箱壓迫變形帶來一些潛在危險。

此時,就需要一個裝置給油箱釋壓,他就叫做碳罐,其內部的活性炭會吸附汽油蒸汽,從而減小油箱壓力,當發動機工作時,吸附在碳罐里的汽油蒸汽會被發動機吸入參與燃燒,提高燃油利用率的同時,也更加環保。

純燃油車使用過程中發動機始終運轉,汽油蒸汽也會被及時消耗,因此油箱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保持在4~7kPa,就能夠滿足使用需求,而這種油箱也被稱為常壓油箱。

但混動車型發動機的工作時間相比純燃油車更短一些,因此油箱內的汽油蒸汽并不能被及時消耗。此時,維持原碳罐體積的話,碳罐很容易過載,過載之后汽油蒸汽就會沿碳罐泄壓口排到空氣當中,造成環境污染。而這也極有可能是長城舉報比亞迪的關鍵點。

但如果增加碳罐體積,就會導致車輛空間利用率下降或不方便布置電池,重新布置,將是一件非常耗時耗力的工作。這個時候,就需要增加油箱的耐壓能力,當發動機不運轉的時候,堵住汽油蒸汽流進碳罐的途徑,把汽油蒸汽全部堵在油箱內,待發動機運轉的時候,再打開閥門,讓汽油蒸汽流進碳罐,再進入發動機參與燃燒。為保證車輛安全性,高壓油箱的設計標準為35~40kPa。

這次舉報一旦屬實,比亞迪必然會面臨高額罰款,但和罰款相比,更可怕的是比亞迪會因此失去品牌公信力。這種事情一旦發生,處在品牌影響力攀升階段的比亞迪,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正如大眾此前的排放門事件,光是在歐盟,大眾就交了38億歐元罰款,在美國前前后后又交了187億美元和解費用,以及42.5億美元罰款,同時與案件相關的部分人員被判刑入獄。雖說國內的罰款不會像歐盟和美國那么夸張,但在當前這種內卷嚴重的汽車市場,大家的利潤本就不多,如果被處以巨額罰款,那比亞迪很快會被其他企業甩在身后,并且因為經濟受到重創,將很難翻身。

不過,比亞迪對這件事的回應也非常及時且積極。

比亞迪在聲明中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因為車輛是長城購買送檢,且車輛沒有完成3000公里磨合。最后還聲明,隨時歡迎有關部門調查取證。

在我們看來,比亞迪質疑長城自購比亞迪車型送檢,其實有些蒼白。因為長城能做出這種舉報,應該買了不止一臺比亞迪車型去做驗證實驗。

其實,如果要調查取證的話,我們認為有關部門可以直接在二手市場回購幾臺準新相關車型。首先,二手市場的車型,有很多都滿足超過3000公里磨合里程的條件;其次,二手市場的車輛生產日期必然在事發之前;最后,這種購買方式完全擺脫了主機廠可監控的范圍,因此這樣抽檢也更有說服力。

關于2023年汽車市場的內卷情況,我們有目共睹,但實在沒想到會如此激烈。前有長安告吉利,后有長城告比亞迪。好在長安和吉利最終達成合作,至于長城和比亞迪最終會如何解決這件事,我們還得看有關部門的實際調查結果到底如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