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43.4%——美國/歐洲/中國占99.1% 世界快報

  • 發表于: 2023-05-28 12:35:51 來源:愛卡汽車網

據統計,2022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102萬輛(以LMC為準),下降0.6%,但8個主要市場的銷量合計增長1.2%。中國、印度、墨西哥、東盟等新興市場出現復蘇,但歐洲及美國、俄羅斯、巴西市場有所減少。

從市場來看,除俄羅斯以外的大部分新興市場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發達市場受通貨膨脹和高利率的影響,出現了縮小市場的傾向。中國(+9.7%)、印度(+23.0%)、墨西哥(+7.1%)、東盟(+26.8%)等國雖然有所增加,但美國(-8.1%)、歐洲(-4.1%)、俄羅斯(-58.8%)、巴西(-0.8%)等國有所減少。


【資料圖】

美國市場因供應鏈問題,通貨膨脹加劇等原因,車輛價格上漲,而由于利率急劇上調,消費者購買力減弱,銷量下降了8.1%。

受俄烏戰爭導致供應鏈受阻和能源價格暴漲導致消費心理放緩的影響,歐洲市場同比減少4.1%。

中國市場在2022年6月以后實施的刺激消費和疫情的緩解導致需求急劇恢復,增長9.7%。在人口最多的印度市場,在疫情穩定和供應鏈穩定的幫助下,需求強勁反彈,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3%,超過日本,成長為世界第三大內需市場。

半導體供應困難緩解后,墨西哥市場從5月開始連續8個月呈上升趨勢,增長7.1%,而巴西受高利率影響購買力減弱,僅同比下降0.8%。俄羅斯市場因戰爭、全球廠商撤離業務等原因減少一半,同比減少58.8%。

海外8個主要市場的廠商國籍增減率中,中國品牌(24.3%↑)大幅增長,美系品牌同比增長(0.6%↑),但除此之外,歐系(5.5%↓)、日系(5.9%↓)、韓系(4.4%↓)等均同比下降。

中國品牌以內需市場為中心,得益于比亞迪等電動汽車企業等本地品牌的增長,增長率達到24.3%,首次超過了美系(18.3%)的占有率。

美系在內需市場低迷的美國和歐洲分別減少0.7%和0.3%,但在墨西哥和東盟地區依然保持不錯的水平,整體銷售與上年持平(0.6%↑),市場占有率為18.3%,同比下降0.1%。

歐系銷售比重較高的歐洲市場受俄烏沖突影響較大,同比減少5.5%,占有率也下降1.8%。

韓系在大部分市場表現良好,同比增長,但由于中國和俄羅斯市場風險持續,銷量同比下降4.4%,市場占有率也小幅縮小0.4個百分點,從7.7%降至7.3%。各市場份額變化(“21年→”22年)從國家來看,美國為10.0→10.7%,歐洲為8.7→9.4%,巴西為9.6→9.7%,印度為22.3→21.3%,東盟為3.6→4.6%,中國為2.4→1.6%,俄羅斯為22.7→17.8%,中國和俄羅斯市場持續低迷。

日系在美國市場也因半導體等供應受阻、電動化應對延遲等原因表現不佳,整體減少5.9%,市場占有率也減少1.9個百分點,僅為25.3%。日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變化(“21年→”22年)整體從27.2%減少到25.8%,美國38.8→34.7%,歐洲11.1→11.6%,中國21.3→18.6%,印度52.6→49.2%,東盟73.0→68.7%,整體表現不佳。

盡管全球汽車市場出現停滯或下跌的基本情況,但電動汽車市場仍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八大主要市場2022年電動汽車市場同比增長43.4%,美國、歐洲、中國3個市場占比99.1%,占比大部分。

在各市場內,電動汽車所占比重最高的是歐洲,占46.3%。其次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補貼等強有力的政府扶持政策的帶動下,增至31.2%,美國增至12.3%。

其他國家的電動汽車銷售比例不到2%,但從增長率來看,東盟增長率為81%,巴西為45.7%,印度為30.4%,預計今后將呈現迅猛增長趨勢。

美國、歐洲等發達市場一方面加強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內燃機車限制,另一方面加強了為培育本國產業和穩定供應鏈的立法推進,新興國家也為應對產業模式變化,積極開展吸引和擴大本國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和普及的政策。

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氣資源局(CARB)自2026年以后推進對新車輛實施進一步強化的汽車尾氣排放標準(LEV4)。計劃在2035年以后禁止銷售新汽油車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尾氣限制。

歐盟委員會決定從2025年7月開始實施比現行汽車尾氣排放歐6標準更嚴格的歐7排放標準,轎車和商用車等將從2027年7月開始實施。此外,還公布了應對美國IRA法的CRMA(核心原材料法)草案。

歐7排放標準已經超越了過去只對內燃機汽車的尾氣排放的限制,還包括剎車磨損、粉塵釋放、電池耐久性限制。

2022年,中國為彌補疫情封鎖給汽車企業帶來的損失,通過引導消費搞活經濟,實施了各種支援政策,將支援對象擴大到內燃機車,推出購置稅減半政策。東盟主要國家也在積極實施招商引資和電動化轉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獎勵。

此外,泰國通過生產投資優惠政策(免除法人稅)引導電動汽車在本國生產,同時推進以當地生產為條件的物品稅免除、購買補貼等消費者獎勵。

印度尼西亞也將為特斯拉等電動汽車公司的招商引資提供獎勵。

馬來西亞對電動汽車進口時的進口及消費稅全額免除,CKD組裝生產的電動汽車到2025年為止對進口稅及消費稅、服務稅免除等購買者實行稅額扣除。

全球汽車市場的電動化轉型速度急劇加快,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迅速發展,中國汽車的占有率接近20%,同時各國政府在加強環境限制的同時,也紛紛出臺本國產業扶持政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