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議!將「舒適」標簽焊死,飛凡立志做「最舒適的汽車品牌」

  • 發表于: 2023-06-09 21:27:26 來源:愛卡汽車網

如果聊到汽車上的「舒適」,你認為到底什么才叫舒適?

比如說:全車真皮的內飾材質?一套填充飽滿的座椅?亦或是空氣懸架?

這些以往只會出現在百萬級豪華車上的材料和硬件,在如今內卷的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變得唾手可得。我們不得不承認,硬件的堆砌能夠提升體驗的「下限」,但體驗的「上限」又有多高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舒適」決不能單靠材料的堆砌。

其實「舒適」這個詞是相對主觀的,每個人對舒適可能有著不一樣的定義。不過,如果能讓「舒適」變得更智能,那數據絕對是客觀的。所以,現在有一家自主品牌對「舒適」給出了一個新的方向:中國人要有屬于自己的「極智舒適」!

前兩天,在飛凡汽車 COZYDAY舒適科技日上,飛凡汽車發布了「飛凡巴赫座艙明日篇」,為我們帶來了: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防暈車系統以及全新的 3D 矢量音效技術。

而這些「黑科技」,都是飛凡汽車在今后的產品中將為消費者所帶來的「極智舒適科技」。

坐上來,自貼合!

我相信很多人羨慕「葛優躺」,足夠愜意吧?但是中醫會告訴你:這樣的「坐姿」對腰不好。也正因此,人體工學椅正逐漸成為工作和生活中的「標配」。

但是,汽車座椅與我們生活中所常使用的電腦椅/辦公椅在使用場景下還有些不同,它們大多基于靜態使用場景下研發。而在駕車出行中有著更復雜多變的動態場景,比如:彎道內的側傾、坑洼路面的沖擊、起伏路面的顛簸……

所以,打造一把用在汽車座艙里的人體工學椅要更難。

在飛凡 F7 上就已經搭載了「巴赫座椅 1.0」,它的出現解決了電動車座艙內坐姿高、頭部空間不足以及人機工程不合理的問題,讓乘坐體驗更加舒適。但是對飛凡汽車來說,在座椅上的變革還遠遠不夠。

所以,在飛凡汽車 COZYDAY舒適科技日上第一個發布的黑科技就是「Flex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從這個命名我們能夠看出這套全新座椅的兩個核心:

主動式;

人體工程學。

這把「黑科技座椅」基于飛凡汽車的智能化全域超級座艙平臺和全球首套智能自適應座椅算法打造,主打的就是一個「智能」。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可以在任何駕車場景中、在毫秒級內主動對座椅的靠背、座墊、側翼等等關鍵部件進行智能調整。

這里不得不提到三個關鍵技術:

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應用了主動貼合技術,可以實現「落座主動貼合」。

無論你是在夏季穿著輕薄的服裝,還是冬季過得嚴嚴實實,亦或是你最近又胖了幾斤。當你進入車內后,這套系統都會根據你的身體坐姿和狀態,對座椅靠背、座墊以及側翼中的氣袋往復充放氣,將座椅調整到與你最貼合、舒適的狀態。

哪怕是在駕駛場景中,主動貼合技術也能夠實現「動態自適應貼合」。

這套系統的核心在于它能夠結合導航和智駕的數據信息,提前預判車輛的姿態,并通過分布在座椅中的傳感器來實時采集人體的壓力信息,自適應地對座椅氣袋進行調整,保證身體能夠時刻得到更好的包裹性和支撐性。

同時,在面對彎道場景時,彎道身體平衡技術也能派上大用場。

當車輛以較高速度過彎時,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將對相反方向的側翼氣袋進行預充氣,提供更有力的側向支撐。

這樣一來,無論是直線駕駛還是在彎道內,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都能夠保證你的脊椎出于最符合人體生理的豎直狀態。

通常來說,不同定位的車型有著不同的用車場景,同時座椅的設計也有些許的區別。比如性能車型的座椅更追求「極度運動」,行政級車型更追求「極度舒適」。

以往我們總會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如果能夠把座椅設定為在不同場景下智能調節,那么魚和熊掌不就都有了嗎?

所以,這套 Flex Air 主動式人體工程學座椅的第三個技術就是座椅硬度主動調節技術。

當你開啟了運動模式,或者車輛檢測到你處在高速行駛或連續過彎的駕駛場景時:

靠背和坐墊內的側翼氣袋就會主動充氣。同時,靠背發泡內 140+可模塊化控制的矩陣氣柱也會充氣變硬,讓座椅可以時時刻刻「咬合」你的身體。

當車輛處于低速行駛時:

氣袋和矩陣氣柱則會主動放氣,使座椅表面柔軟,提供更舒適的包裹和支撐。

為什么我們需要這樣看起來復雜的汽車座椅呢?

因為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在駕車出行的場景中身體容易受到來自路面的多樣沖擊而產生位移,如果座椅不能長時間與身體緊密貼合并提供有效的支撐,久而久之的話也很有可能會導致脊椎/腰椎和腰部肌群的受損。

所以,當我們依然認為「軟就是王道」、還沒有理解舒適的根本時,飛凡汽車已經開始為更「極智」的座椅做好了準備。

什么?你說你暈車?

暈車這件事真的是與生俱來的,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速迅猛、推背感強已經開始讓更多的人「暈電車」。

飛凡汽車在飛凡 F7 車型上已經搭載了一套暈車舒緩系統,主要是通過對車輛加減速的控制和 9 重車輛震動隔濾的方式,減少乘員暈車的概率。

那現在,飛凡汽車又為我們帶來了暈車舒緩系統明日篇。

通過對整車的優化調校,飛凡能夠實現減速停車制動力的線性釋放,最大程度減少座艙搖晃和車身俯仰,并通過聲學防暈全融合方案,進一步降低暈車幾率,減緩車內乘員的不適感。

其中比較有意思的就是這套聲學防暈全融合方案了。人體腦電信號 Alpha 頻段(頻率范圍 8-13Hz)與人體的放松狀態密切相關。所以飛凡汽車將著手創作與這個頻段接近的舒緩音樂并生成暈車舒緩樂庫,同時座艙也會聯動調節空調、座椅、屏幕,營造更輕松舒適的環境氛圍。

通過視感、聽感、觸感、愉悅覺感觀統合,最大程度舒緩暈車情緒,引導乘客進入放松狀態,有效減少暈車的概率。

雖然這套暈車舒緩系統明日篇也不能夠徹底解決暈車情況,但是根據飛凡汽車給出的數據:減少暈車概率能夠提升到未來的 50%。

讓「聲臨其境」更進一步

在飛凡 F7 上,飛凡首次把 3D 矢量音效技術運用在智駕、3D 導航音、系統提示音、警示音和小憩模式中。在不同場景下,聲音的方向始終與注意力的方向保持一致。

這些提示音就像我們玩游戲時聽聲辨位一樣,能夠在座艙這個封閉的空間內,讓車內所有人明確感知到與車外有關的提示方位,比如:

盲區預警提示:你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提示音從一側車尾「飄向」車頭,來告知你側后方有車輛、非機動車或是行人在快速接近;

3D 導航音:在路線指引發出轉向提示時,提示音也會跟著方向在你面前「劃過」。

如果說蘋果剛發布的 AppleVisionPro 是最好的空間計算設備,那飛凡巴赫座艙的 3D 矢量音效技術想要做到的就是:最好的「空間音效座艙」。

那這次,在飛凡汽車的巴赫座艙「明日篇」里依舊沒有把 3D 矢量音效技術落下,而是新增了全球首創的歌聲方向環繞技術

在歌聲方向環繞技術的賦能下,無論你坐在哪個座位上都能獲得最佳聽感音效。而且,每種風格的音樂都可以預設 3D 音效調節,讓每一首音樂都能呈現新的聽覺享受。

從「今日」邁向「明日」

憑什么?

在飛凡汽車「今日」的車型產品飛凡 F7 上,搭載的是飛凡巴赫座艙。在 COZYDAY 上發布的「明日篇」,是飛凡汽車品牌今后在產品定義上的全新戰略,也是飛凡汽車今后要努力攻克的方向。

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飛凡 F7 搭載了暈車舒緩系統和 3D 矢量音效技術,座椅也拿到了中汽研「舒適之星」歷史最高分。

飛凡汽車通過鉆研人體工學原理,并通過智能化和數據化手段,讓聲音更智能、讓座椅更智能也讓駕駛更智能。而「明日篇」的技術產品通過將在智艙舒適性上進一步得到提升,甚至是質的飛躍。

飛凡汽車有著能夠從「今日」跨越到「明日」的底氣,因為飛凡汽車有著以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為根本的技術底座:

一是,飛凡汽車成立了Pascal 中心實驗室,旨在為飛凡汽車 TECH FOR COZY 極智舒適科技提供系統性底層技術支撐。

二是,飛凡汽車有著國內首套整車性能智能評價系統和行業獨有的MSI 暈車指數評價體系。

而最重要的,則是飛凡汽車有著國內首套全指標的中國人體格特征數據庫。我們放眼市面上的人體工學椅品牌,全球領先的依然是像赫曼米勒、海沃氏、岡村這些海外品牌,他們有著足夠豐富的體格特征數據庫,但并不專注于某一類人群。

飛凡汽車憑借所擁有的中國人體格特征數據庫,能夠根據中國人的體格特征來研發出更適合中國人乘坐的座椅和座艙。也正因此,我們能夠看到飛凡在為中國人打造屬于自己的「極智舒適」座艙上已經下足了功夫。

最后

現在的中國汽車市場是非常「卷」的,很多車企都在沿著「你有的我也要有,你沒有的我也要有」的思路,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上「盲目堆料」。但是,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其實還是體驗。

在飛凡 F7 這款產品上,我們已經看到飛凡汽車對極智舒適的追求。面對車內空間局促、座椅不舒適、聲音不智能、「暈電車」愈發明顯的時候,飛凡 F7 的種種「變革」大幅改善了這些難題。它在「舒適」上的細致入微和智能化的賦能,甚至超越了很多傳統豪華品牌。

所以,飛凡 F7 現在已經成為了「30 萬內最舒適的轎車」。

從此,飛凡汽車給自己掛上了鮮明的標簽:舒適。但這個標簽絕不能只是「表象」,而是需要通過技術和設計來提升產品力,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的痛點、為用戶帶來爽點。

飛凡巴赫座艙「明日篇」的相應舒適功能和技術正在持續推進,而且飛凡汽車也會將極智舒適融入到品牌 DNA。在智能時代,飛凡汽車要做的是「最舒適的汽車品牌」。

或許在不久后的某一天,當你再聯想到「舒適」和「汽車」的時候,首當其沖的就是「飛凡」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