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正式發布了7月份汽車產銷數據。中汽協指出:7月,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下,疊加傳統車市淡季,產銷節奏有所放緩,整體市場表現相對平淡,環比同比均有所下滑。
其中,乘用車產銷環比同比雙降,商用車產銷因去年低基數同 比呈現兩位數增長,新能源汽車和汽車出口延續良好發展態勢。
不過,中汽協同時也指出,預計伴隨新一輪汽車促銷費政策的實施落地,汽車消費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有助于行業全年實現穩增長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銷逢淡季
雖然是傳統淡季,但從市場終端來看,今年的汽車企業比往年更加忙碌。特別是7月間,很多品牌提前開啟了降價促銷,但基于去年的高基數與傳統淡季的影響,似乎仍未能達成“淡季不淡”的行情。
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0.1萬輛和238.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6.2%和9%,同比分別下降2.2%和1.4%。
1-7月累計數據來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65萬輛和156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4%和7.9%,累計產銷增速較1-6月均回落1.9%。
中汽協的7月產銷數據,比之前更加精細化:不僅將總體產銷數據進行了剖析,更是將乘用車國內銷量、出口銷量等數據都一一做了解讀。單從乘用車國內銷量來看,比大盤行情似乎還更嚴峻一些:7月,乘用車國內銷量177.4萬輛,環比下降9.3%,同比下降8.2%。
新能源份額繼續提升
從前年至今,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市場提振主力,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0.5萬輛和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6%和31.6%,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2.7%。
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但是總體份額仍未達到30%——目前為29%,距離30%的份額僅差一個百分點。
高端車型漲幅明顯
無論傳統能源乘用車還是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之中,高端車型的漲幅相對更為明顯。其中,1-7月,傳統能源乘用車中,8至10萬元、35萬元以上價格區間的車型同比呈正增長,而50萬元以上的車型漲幅最大,達到了22.3%,雖然市場銷量主力仍集中在10至15萬元價格區間,累計銷量達到308.9萬輛,但是同比下降了5.8%。
而在新能源乘用車中,10萬元以上價格區間車型呈同比正增長,其中35至40萬元價格區間漲幅最大,10萬及以下價格區間車型同比下降。銷量主力集中在15至20萬元價格區間,累計銷量136.6萬輛,同比增幅達74.6%。
汽車出口同比快速增長
去年至今,整車出口一路高歌,不過,在今天的發布會中,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副總工程師許海東也提到了雖然出口漲勢喜人,但車企仍需密切關注國際行情變化。
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汽車出口39.2萬輛,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35.1%。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32.6萬輛,環 比增長4.4%,同比增長34.9%;商用車出口6.6萬輛,環比下降4.9%,同比增長36.2%。
累計數據來看,1-7月,汽車出口253.3萬輛,同比增長67.9%。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210.5萬輛,同比增長 77.5%;商用車出口42.7萬輛,同比增長32.5%。
在出口車型之中,7月,傳統能源汽車出口29.1萬輛,環比下降4.3%,同比增長23.2%;新能源汽車出口10.1萬輛,環比增長29.5%,同比增長87%。而1-7月,傳統能源汽車出口189.7萬輛,同比增長51.5%;新能源汽車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
從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更加迅猛,雖然總量仍不及傳統能源車型,但可視為未來出口增長的提振主力。
中國品牌市占率達57.2%
在各國別車系之中,中國品牌乘用車仍是一路猛進: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了120.1萬輛,同比增長11.4%,市場份額達到了57.2%,比上月增長了7.6%。
累計數據來看,中國品牌乘用車1-7月銷量達718.7萬輛,同比增長20.4%,市場份額為53.8%,上升了6.1%。
實際上,從單月數據來看,中國品牌乘用車份額已經是2017年至今的一個歷史新高,而與中國品牌持續上揚的行情不同,德系車仍為第二位,但有所下降,而日系車在經過了2021、2022年的行情下滑之后,目前開始逐漸提升。
此外,商用車市場基于去年行情的基數較低,在本月也呈現同比增長:7月,商用車國內銷量22.1萬輛,環比下降22.5%,同比增長12%,出口6.6萬輛,環比下降5.7%,同比增長36.2%;1-7月,商用車國內銷量183.1萬輛,同比增長12.6%;出口42.7萬輛,同比增長32.5%。
最后是國內企業集團的總銷量數據,以及新能源車企總銷量數據。
作者:劉英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