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微型汽車的銷量走勢解讀汽車消費升級:電動汽車該“平價”了

  • 發(fā)表于: 2023-08-11 14:50:30 來源:愛卡汽車網(wǎng)

每月的汽車銷量發(fā)榜日在10號左右,各大媒體偏愛解讀的車型是轎車、SUV和MPV,亦或者是綜合榜。可是2023年里最值得解讀的是微型車銷榜,參考下圖,這是汽車排行榜里細分的微型車銷榜,只看前十名。


(資料圖)

五菱宏光MINIEV(參數(shù)|詢價)仍舊排名第一,可是銷量卻不復以往。

巔峰期的宏光MINI月銷量可以達到四五萬輛,可是現(xiàn)在只剩下不到1.55萬輛!是車子變差了還是用戶變挑了?

這是一個值得分析的話題,簡而言之是用戶變挑了。或者說微型電動汽車的熱度不可能長時間的維持,宏光MINI、熊貓mini、QQ冰淇淋等車都只是一種“低成本的試探”。說白了就是在電動汽車價格普遍偏高的階段里,想要判斷電動汽車是否靠譜的司機們無從嘗試,直到出現(xiàn)這些價格低廉的微型電動汽車之后才有了選擇;兩三萬塊買一臺電動汽車,使用體驗好那就確定了未來換車的方向,使用體驗差也無所謂,車子一賣也虧不了多少。

微型電動汽車的價值主要是“試探”,那么一旦到新能源汽車占有率“跨越鴻溝”之后,這些車就要被淘汰了。

在鴻溝理論中有一個新技術的轉折點,一種新技術產(chǎn)品市場占有率在13.5%到34%之間被定義為鴻溝;如果新技術產(chǎn)品無法超越這道鴻溝那最終會被市場淘汰,反之,一旦超越34%就會進入大眾汽車用戶市場里,成為新一輪的“主流新潮之選”。

到這個階段之后,之前猶豫不決的準用戶會陸續(xù)變成用戶,新技術成為主流技術,選車也就不會在擔憂,更不用通過一臺微型電動汽車去試探;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是26.1%,權威機構預測到2023年結束時的滲透率會達到36%,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部分城市的滲透率超過345,所以留給微型電動汽車的時間不多了。

講到這里可以下一個結論,如果你也有這種試探心理的話,現(xiàn)在就不用再考慮去買微型電動車。

導致微型電動車銷量下滑的原因還有另一個,這個因素是競爭。

近日有個別企業(yè)說“車企應該在一起”,潛臺詞就是該合作而不是競爭;這樣的觀點是大錯特錯的,因為一旦這些車企通過交叉持股或結盟的方式成為企業(yè)集群,那么下一步會出現(xiàn)的一定是行業(yè)壟斷。

行業(yè)壟斷帶來的結果是車輛的價格模型固定不變,汽車的消費升級也無從談起了;反之,在競爭激烈的階段里,頭部車企推出的產(chǎn)品價格會不斷的被其他車企的產(chǎn)品拉低。因為在品牌力較弱的前提下只有通過產(chǎn)品力來換市場份額,但是電驅(qū)動技術讓汽車嚴重同質(zhì)化,同級車的產(chǎn)品力很難分出高下;所以最終就只有以更低的價格來提升性價比,這才會有價格越來越低的電動兩廂轎車和三廂轎車,在其價格接近或重疊微型電動汽車的時候,微型車也就要被淘汰了。

燃油動力的微型車就是這么一步步被淘汰的,電動汽車也應該加速了。

再重復一點,不要講什么“車企一家親”,不同家的資本家湊到一堆準憋不出來好屁,因其目的是相同的;所以只有使其維持良性競爭關系才能夠維持市場競爭,只有競爭存在才能不斷推進技術和產(chǎn)品升級。

汽車想要實現(xiàn)全面電動化必須打破目前偏高的價格結構,只有做到與燃油車同級同價才有可能實現(xiàn)最終目標。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發(fā)布,歡迎轉贊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