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觀|看懂了ID.3的價值內涵,就看懂了它為何爆單

  • 發表于: 2023-08-24 14:51:16 來源:愛卡汽車網

作者|聶漪垚

出品|汽車大觀

國內車市往往在七八月份迎來淡季,同時為“金九銀十”埋下伏筆。不過,即使淡季,國內新能源車市仍有不少看點。


【資料圖】

首先是,七月份不少新能源品牌都迎來了銷量同環比提升;其次是,銷量大幅上升的品牌中,出現了一家合資品牌的身影——上汽大眾。

合資品牌也迎來了新能源銷量爆發,上汽大眾ID.系列,在這個七月成功地將市場和消費者的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尤其是上汽大眾ID.3(參數|詢價),在七月的銷量爆單已經成為美談。

七月初,上汽大眾官宣純電車型ID.3推出驚爆價12.59萬元起(原價16.29萬元)。一時間,圍繞ID.3的終端熱度和關注度迅速爆表。截至七月底,ID.3的單月訂單量以超1萬輛的井噴式爆發交出了答卷,并帶動上汽大眾ID.家族終端交付量實現過萬,穩坐合資電動頂流。上汽大眾新能源也進入七月Top 10銷量榜單(上險口徑),是其中唯一的合資選手。

合資純電能不能戰?ID.3就是答案。銷量即信心,乘著七月上升勢頭,上汽大眾在八月繼續高舉ID.家族夏促舉措:ID.3延續12.59萬元起的價格,ID.4 X(參數|詢價)至高綜合優惠4.2萬,ID.6 X(參數|詢價)至高綜合優惠5萬元。持續的優惠促銷帶動了大眾新能源的整體熱銷,從八月第二周銷量來看,大眾已經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名列前茅,甚至超過了蔚來和小鵬。

隨著ID.3一車難求的熱浪繼續上升,上汽大眾ID.家族的勢能也持續走高。ID.3的爆單秘籍是什么?僅僅是因為降價?這是武斷又敷衍的說法。

撥開價格戰的硝煙,ID.3仍以略高于競品的價格,獲得大量從競品那邊倒戈過來的用戶,證明無論是產品力還是品牌力,ID.3相較于競品都更勝一籌。這也正是ID.3爆單背后的價值內涵。

價格只是助推,ID.3的價值才是基礎

有人把ID.3的爆單歸因于降價,理由是在ID.3這波促銷前,兩廂純電小型車的很多目標客戶會將目光投向比亞迪海豚(參數|詢價),而七月ID.3推出驚爆價后,海豚的統治地位發生了動搖。

“以前是客戶對比ID.3和海豚后,絕大多數都會選擇海豚。現在是客戶追著要買ID.3,來了就下單。銷售太火爆了,甚至出現一車難求的情況,我們連展車都售罄了。”有銷售如此形容。

不可否認,ID.3卓有誠意的優惠幅度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但價格只是助力而非根本,對比海豚和其他競品,ID.3越級的產品力和大眾品牌實力,才是決定客戶購買行為的核心因素。

從數據和真實體驗看,無論是續航里程、動力表現、軸距空間、智能駕駛輔助,還是車機算力,亦或是其他涉及安全、舒適、便利的車輛配置,ID.3都明顯優于競品,或比競品豐富。

以海豚為例,作為放價優惠后同屬于12萬元級別的兩廂純電小車,ID.3的優勢對比海豚,無疑是碾壓式的。

續航方面,ID.3搭載了 52.8kWh高密度三元鋰電池,CLTC續航里程達到450公里;而海豚搭載44.92kWh的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為420公里。

動力方面,ID.3擁有125kW的后驅電機,最大功率170馬力;而海豚只有70kW的前驅電機,最大功率95馬力,動力加速表現不如ID.3。

底盤方面,ID.3搭載的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相比于海豚的前麥弗遜+后扭力非獨立懸掛,ID.3的操控穩定性更有優勢。ID.3的后驅后置+大尺寸輪轂+德系底盤調校,也比海豚的前置前驅具備更好的轉彎半徑和指向性。

軸距空間上,ID.3的軸距和長寬高尺寸均比海豚大,得益于四輪四角的設計,ID.3“得房率高”,因而乘坐空間優于海豚,達到A+級標準。

智駕方面,ID.3明顯優于海豚。ID.3全系開放了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海豚僅在頂配車型上配備了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不僅如此,ID.3的L2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要比海豚豐富得多,比如ID.3入門版擁有的碰撞警告系統(帶自動剎車)、變道輔助系統、泊車管家等功能,同價位的海豚就沒有。

車機算力方面,ID.3使用的三星auto v7車機芯片,v7的算力不輸于頂流芯片高通8155,比海豚使用的驍龍660芯片明顯高出幾級。

此外,ID.3還擁有海豚等競品所沒有的其他豐富配置,比如AR HUD智能導視、側安全氣囊、側安全氣簾、停車雷達、無線充電等。

全方位產品力優勢碾壓,加上德系品牌出色穩定的品質背書,早就為ID.3這款定位高品質純電小車積累了人氣和關注。因此當上汽大眾拿出誠意優惠,ID.3瞬間銷量爆單、話題出圈。伴隨著ID.3銷量持續走高,上汽大眾這位合資車企的“一哥”,也找到了合資純電的新打法。

引領合資新能源,ID.3破解合資純電新打法

ID.3是大眾旗下高舉高打的一款全球化車型,它誕生于MEB平臺,定位品質樂趣跨界車,是大眾高品質造車理念的體現。ID.3的品質、設計、動力、調校、智駕、配置等綜合素質,無論在歐洲還是在中國,都是所處細分市場的優秀代表。

在歐洲,ID.3是投放市場兩年多來的銷量翹楚。在其德國老家,ID.3售價高達4萬歐元,折合成人民幣32萬元。海外媒體報道ID.3在中國促銷后,在德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有德國消費者甚至怒斥大眾集團是在用德國人的錢,補貼中國消費者。

海外32萬,國內12萬,ID.3的懸殊差價確實有反向割海外韭菜之嫌。盡管對此大眾集團解釋,是因為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具有成本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ID.3的此番操作無不深入考慮了國內市場特點和競爭格局。

首先,國家統計局2022年七普數據顯示,全國范國內,有車家庭占比為41.67%,其中42.6%的家庭開的是10萬-20萬元的汽車,38.7%的家庭開的是10萬元以下的汽車。雖然現在很多新能源車企都在尋求向上突破,但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10萬元級別的產品就是基本盤,是眾多廣家活下去的干糧。

其次,自今年一月特斯拉打響價格戰第一槍后,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整個上半年,各家車企在價格戰的混戰中明爭暗斗,血流成河。就在不久前的8月9日和14日,比亞迪和特斯拉又開啟了新一輪的促銷優惠。

價格戰的瘋狂廝殺中,國內車市已無淡旺季之別,只有生死考驗。作為大眾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車企,悉心耕耘國內市場40年,在產品矩陣、營銷體系、服務網絡、產業生態布局等全方面都堪稱“合資一哥”的上汽大眾,沒有退路,必須應戰。

這也是ID.3在7月推出促銷決定的原因。隨著ID.3價格下放到12.59萬元,ID.3收獲的市場反饋令其成為合資新勢力頭牌,其精準對標同級市場中自主品牌流量產品,和海豚正面交鋒,也令其破解了合資純電車型在10萬元級市場的桎梏和打法,為合資品牌提振了新能源市場動力和信心。

積極擁抱轉型,上汽大眾未來可期

眾所周知,大眾是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堅定擁護者,在新能源布局上行動迅速,對中國市場極為重視。早在2015年,大眾就開始打造電動車專屬MEB平臺,MEB平臺首款車型就是ID.3,首發于2019年。

緊隨著大眾在歐洲的步伐,2018年10月,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開始動工建設,這是大眾集團全球首個專為MEB平臺車型生產而全新建造的工廠。兩年后的2020年10月,上汽大眾安亭MEB工廠正式投產,如今,大眾品牌的ID.4 X、ID.6 X、ID.3以及奧迪品牌Q5 e-tron均在此工廠生產。

除了安亭MEB工廠,上汽大眾長沙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在進入設備調試和生產準備階段,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投產,規劃年產能10萬輛,長沙工廠將成為繼安亭之外上汽大眾又一新能源生產基地。

而后面,根據大眾的規劃未來幾年在純電平臺上加大投入、進一步研發,MEB平臺還將升級為MEB+。同時隨著大眾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先后與地平線、中科創達形成合作,為MEB的智駕和智艙的賦能也已進行。

做大產能、升級平臺,承接未來不斷增長的新能源智能化產品生產需求的同時,上汽大眾對更多新能源產品的排兵布陣也在加速。

純電方面,此前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首發的ID.7,上汽大眾的ID.7版本按照計劃也將在2024年上市。除此之外,關于上汽大眾將上馬PHEV項目的消息不脛而走。

深耕國內市場40年,上汽大眾對國人消費喜好的深諳,對車型產品的把控,對爆款的研發運作能力,一直令人刮目相看。以上汽大眾成功主導開發過朗逸(參數|詢價)、凌渡等爆款車型的經驗來看,上汽大眾主導PHEV車型的開發,勢必打造俘獲消費者芳心的產品。

不管什么樣的價格戰,終將以價值戰來終結。而價值戰必須具備的要素:出色的產品、龐大的產業鏈體系化能力、強大的服務支持,都是上汽大眾具備的優勢。有這些優勢傍身,又有對新能源轉型積極創新求變的行動和信心,上汽大眾豈能不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