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有消息指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正式批準小米集團進軍電動汽車制造業的申請,為小米汽車進一步步入市場敲響了倒計時。不過,這并不代表小米汽車能即刻投入生產,他們仍需等待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審查通過。
據了解,小米汽車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首款電動車的批量生產,并計劃在同年生產高達10萬輛的電動車。小米集團此前曾表態,未來十年內將投資約100億美元用于汽車業務。
與目前市場上的新興造車勢力(如蔚來、小鵬、理想等)不同,小米汽車采用的是自主生產模式,而不是外包代工。這種做法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成本、質量和供應鏈,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
有了官方的背書,小米向著“明年初生產汽車”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汽車生產資質是小米宣布造車以來,外界和內部都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尤其是隨著小米北京亦莊工廠進行整車測試,汽車生產資質“入場券”問題亟待解決。
此次,能夠獲得國家規劃部門的批準,無疑是對小米汽車的重要認可和支持。作為一個后來者,跨界造車要想成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做市場適配、消費者認可、沉淀品牌等,小米還需要面對重要的挑戰。
8月28日上午,滴滴出行與小鵬汽車共同宣布,雙方將達成戰略合作。滴滴將向小鵬出售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
小鵬汽車將基于此打造一款A級智能電動汽車,項目代號“MONA”,作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產品,該車型與小鵬汽車現有品牌形成差異化優勢,預計2024年由小鵬汽車量產推出市場。
小鵬汽車與滴滴的這一重大合作官宣之后,小鵬股價一度出現暴漲。而滴滴此次出售智能汽車業務此舉也意味著,又一家互聯網公司放棄“造車”。
小鵬汽車成為首家獲得滴滴生態體系全面支持的整車企業。
隨著消費者對智能電動車的需求不斷增長,滴滴出行與小鵬汽車合作造車的舉措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合作將進一步推動智能電動車的普及,并促使整個行業向著更加可持續和環保的方向發展。
同時,為小鵬汽車引領電動汽車智能化、共享化、國際化,在長期打造下一代智能出行生態和探索智能駕駛商業模式,帶來巨大的增長機遇。
8月22日,極石汽車首款產品極石01正式上市。作為科技公司進場造車的新品牌,極石汽車極為低調,但其背后的石頭科技不但是掃地機器人領域的知名廠家,更是以“小米生態鏈企業”的身份與現在大熱的“小米造車”話題搭上了關系。
據了解,極石汽車是北京汽車制造廠(以下簡稱“北汽制造”)旗下品牌,由洛軻智能和北汽制造共同打造,洛軻智能主要負責智能化方面,北汽制造負責生產制造。
極石01采用雙電機四驅增程電動系統。從動力和價格看,極石01所處市場區間正好是頭部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產品區間。
摸著“理想”過河,走上捷徑一時爽。
從公司成立到首款新車上市,極石只用了不到3年時間。極石的快,是因為“摸”到了一條捷徑。
人們常說“摸著石頭過河”,但對打造了石頭品牌的昌敬而言,他的造車之路是摸著理想汽車過河。就連大6座/7座“家庭裝”的市場定位,也是友商趟出來的康莊大道。但后期如不能快速占領市場,極石的競爭優勢將迅速消退。
近期,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發生的“人事地震”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沃爾沃汽車內部發布了一則人事變動通知,稱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前總裁欽培吉將離開沃爾沃汽車,“尋求外部發展”。繼任者為日本公司總經理潘鶴松(Martin Persson),將直接向沃爾沃首席商務官兼副CEO安伯揚(Bj?rn Annwall)匯報。
這則人事變動消息出臺后,一時之間,傳言四起。潘鶴松越過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袁小林直接向全球總部匯報,業內傳出了袁小林被“架空”的消息。
對此,袁小林在2023沃爾沃年中總裁溝通會上進行了回應,稱吉利是沃爾沃汽車的最大股東,不存在“中瑞雙方”的說法,當然也不存在“奪權”一說,此次人事變動是從公司發展角度出發而做的調整。
沃爾沃無論是電氣化轉型還是銷量表現,都略顯疲態。
作為傳統豪華品牌的代表,早在 2017年,沃爾沃就率先提出全面電氣化戰略。
本次管理層調整背后,沃爾沃希望借此進一步推動電氣化轉型過程中的管理人才交流,同時持續提升中國作為第二本土市場在沃爾沃汽車全球架構內的作用。不過,與沃爾沃面臨的銷量下滑與轉型困境不同,吉利新能源轉型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