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股價集體大漲 小康股份受追捧

  • 發表于: 2021-02-22 08:39:52 來源:投資時報

小康股份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全年歸母凈利將虧損13.80億元至17.8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股東凈利潤將降至-24.80億元至-20.80億元之間

隨著節能環保概念不斷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車隨之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車市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36.70萬輛,同比增長10.90%。而自同年起,該行業股價亦實現集體大漲。《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一家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造車集團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康股份,601127.SH)也因此受到投資者追捧。

2020年11月中旬,得益于公司發布的一則新能源轎跑已量產上市的消息,小康股份股價迎來首次漲停,并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里拉出9個漲停。不過進入12月該公司便開始進入連續跌停、后又漲跌起伏的模式。截至2021年2月10日,小康股份收于13.73元/股,當日下跌2.29%,較2020年12月3日創下的24.38元/股下跌45.8%。節后首個交易日,小康股份以13.56元/股開盤。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小康股份近年來造車之路并不平坦,主營業務之一汽車銷量連續下降、業績轉盈為虧,各大巨頭的紛紛入局也加劇了該公司所面臨的競爭。

凈利潤預虧

小康股份成立于1986年9月,以做摩托車零部件起家,2016年6月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目前該公司已成長為一家集乘用車、商用車、動力總成及其他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汽車制造企業。

近年來,傳統油車業務下行承壓,小康股份加速向新能源轉型。《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早在2015年,小康股份就開始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并通過一系列收購獲得了三電核心技術(電機、電池和電控)。

緊接著,小康股份又出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硅谷成立公司,專門負責智能電動汽車的設計、研究、生產與銷售等。在核心技術方面,小康股份還曾聘任特斯拉汽車創始人兼原CEO馬丁艾伯哈德擔任公司新能源汽車顧問,甚至稱要對標特斯拉。

在上述布局下,小康股份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1.92億元和219.34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分別增長53.42%和35.46%;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分別實現37.91%和41.14%的同比增長,達到5.14億元和7.25億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兩年后的2018年,小康股份業績突然大變臉,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其中,營業收入較上一年縮水近17億元,僅有202.40億元;歸屬于股東凈利潤同比驟降85.33%至1.06億元。并且,這樣的下滑趨勢一直延續到2020年,甚至轉盈為虧。

2021年1月30日,小康股份公布2020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據公告顯示,小康股份預計2020全年業績將出現虧損,且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17.80億元至-13.80億元之間。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扣非歸母凈利潤將降至-24.80億元至-20.80億元之間。

這意味著,在上市的五年里,小康股份前三年實現的14.12億元盈利,還不及其2020年預計最高至17.80億元的虧損。

對于2020年業績轉盈為虧,小康股份在公告中稱,主要系兩方面原因所致。

首先,在主營業務方面,受疫情影響,燃油車及智能電動車銷量均較上一年同期出現下滑,而新能源汽車銷售尚處于爬坡階段,投入大于產出。其次,由于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政府創新扶持款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性價值變動等,小康股份2020年非經常性損益較上一年同期減少約3.50億元。

造車路不平坦

小康股份業績的不盡人意,與其近年來不平坦的造車之路有著較大關系。《投資時報》研究員梳理該公司近幾年財報發現,小康股份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40億元,其中大部分被用于智能電動車品牌賽力斯的研發。然而,該產品的銷售情況卻不佳。

據統計,自2020年6月上市以來,賽力斯SF5銷量僅有一千多輛。與此同時,作為除小康股份外主打增程式技術的整車廠商,理想汽車旗下產品理想ONE同年的銷量卻超過三萬輛。

還需要注意的是,時至2020年年末,小康股份的智能電動車仍處于持續大量投入而銷量緩慢爬坡的階段。據業績預虧報告顯示,2020年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車低銷量、高投入使得該業務板塊影響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3.00億元。

另外,與此同時,小康股份同年的燃油車板塊也出現虧損。據公告顯示,小康股份稱燃油車2020年銷量較上一年同期的下降,致使該業務板塊整體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60億元。

不過,小康股份方面似乎并未因此放棄,反而加碼押注新能源汽車。2021年1月26日,小康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募資25.93億元用于賽力斯車型開發、營銷渠道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此外,公司還計劃未來3至5年內,在賽力斯SF5車型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六款賽力斯品牌的電動汽車。

雖然小康股份對新能源汽車信心滿滿,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這個領域里該公司即將面對的來自巨頭的競爭壓力。

如吉利汽車(0175.HK)宣布與百度(BIDU)組建智能電動車公司,并聯手富士康合資、建工廠;手機巨頭蘋果(AAPL)將向現代集團子公司起亞汽車投資36億美元,與其合作生產電動汽車;恒大集團(3333.HK)旗下多款車型已到極寒之地進行冬季評測;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BABA)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純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已在中國上海、美國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時舉辦品牌發布會。

可見,越來越多的巨頭公司將目光瞄向新能源汽車這一賽道。由于市場空間巨大,這一賽道逐漸形成了“淘汰中前進”的格局趨勢。業績低迷的小康股份要想抵擋住其中壓力,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