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交易平臺十年的淬煉與碎念

  • 發表于: 2025-06-11 09:39:58 來源:今日熱點網

一、資本加持下的群雄逐鹿

2016年初,隨著綠顏色瓜子鋪天蓋地的那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開始,大眾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二手車交易電商平臺這一看似并不“高大上”、又變幻莫測卻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當然,這里的“大眾”指的更多是我們這些吃瓜百姓,或者說車主消費者們。而投資人、創業者們早早的就已經瞄準了這個萬億級市場。

早在2010年,“車易拍”就已上線。這個二手車行業的“萊克星頓的槍聲”也標志著我國二手車電商模式的誕生,但此時的資本們仍以試探性投資為主。2012年優信成立并獲得君聯資本的A輪融資,慢慢拉開了行業序幕。“跟隨美國的CarMax模式觀察并驗證中國市場潛力”是當時諸多投資機構的觀點。

2013年開始,這個觀點則轉變為了爆點。2013-2015的這三年,如火如荼的將熱錢涌入了二手車電商行業。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2013年轉折點:全年行業投融資超50起,車易拍、優信、人人車等頭部企業完成大額融資(如優信B輪2.6億美元)

2014年加速:平安好車、瓜子二手車等新玩家入場,資本從單一的B2B模式擴展至C2C、B2C等多元化賽道

2015年達到巔峰:全年公開融資額超9億美元,瓜子二手車以2億美元廣告戰引爆市場認知

顯然,大佬們已經從“驗證模式”開始“搶占市場份額”。更有諸多互聯網巨頭們(阿里、百度、汽車之家)通過流量入口布局間接介入。整個行業“蠢蠢欲動”。

如圖片無法顯示,請刷新頁面

前瞻產業研究院當年整理的上圖,可以很好的反映當時的“群雄逐鹿”。我們不如站在“上帝視角”一起來看一看里面這些平臺的現狀,受限篇幅與話題屬性,我們還是把目光主要放在“收車端”,B2C不在這里多作討論:

如圖片無法顯示,請刷新頁面

2013-2015年前后的爆發,確實將“二手車的故事”拔到了新高度。更隨著當時2018年兩會的推動,全國人大再次強調全面取消限遷?!翱鐓^域流通”作為了諸多線上交易平臺的slogan與強心針。以2019年為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492萬輛,交易總額近萬億??鐓^域流通比例提升至30%,線上拍賣平臺交易量占比可達10%。

但誠然,通過上表我們不難看出群雄逐鹿下的血雨腥風。有的幸存,有的成為歷史。創業不易,家底不同,需求不一。我們不能去籠統定義成敗,但目前從“進退自如”角度出發,好像是巾幗們在這個行業里笑到了最后。天天拍車被汽車之家控股,汪薇薇退居二線;又一車與車置寶合并后,石聞一據傳做了段時間總裁,然后又去了網易嚴選成為核心高管之一。

二、C2B與C2C的前世今生

與彼岸的美國市場不同。美國一直是以B端車源主力,Manheim 為代表的B2B品牌占據行業車源的60%。即business to business, 如4S店、車商、租賃公司之間的交易。而我國的車源結構中C端仍為主力,2024年個人車主供給占比仍達60%-70%,主要來自家庭增換購需求,B端車源呈滲透加速態勢。這就意味著國內C2C和C2B的重要性。

可到底什么叫做C2C和C2B呢,在瓜子的廣告教育下,絕大多數C端車主也僅是知曉“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這個說的挺好但好像哪里不對的邏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二者區別:

C2C(customer to customer): 個人賣家直接對接個人買家,平臺提供檢測、撮合與信用保障等“輕服務”。

C2B(business to business ):個人賣家將車出售給車商或者平臺,而后車商或者平臺再以B2C或者B2B形式分銷。

至于兩種模式的利弊討論,業內一直各抒己見。我們不妨再看下美國的案例:Beepi。2013年成立的Beepi一度被認為“炸子雞”項目。2016年估值達5.6億美元,融資總額1.5億美元。一直奉行著C2C直賣模式繞過傳統經銷商,承諾賣家最高售價,去除中間商差價。更是迎合硅谷人對于顛覆挑戰傳統行業的偏好,2015年單月成交量超過2000輛。但是于2017年

初宣告破產清算。當年的美國分析師們在討論失利原因時總結了以下幾點(1萬美元買沙發的梗就不在這討論了):

1、成本失控與運營缺陷。看似輕資產,卻重中之重,物流、整備占比總收入4成,單均車均虧損超過2000美元。成本結構致命失衡,長期負毛利。9%的傭金率無法覆蓋全鏈條成本。其中,兩端引流的價格更是高昂,2016年單季營銷投入占營收比例超行業均值3倍。獲客成本是B2B模式的3倍。低頻交易屬性導致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僅$500。

2、長周期與低轉化率。C2C模式依賴買賣雙方直接對接、議價、驗車、過戶等耗時較長。對比B端車商的集中化、標準化服務,劣勢存在。標準化拍賣流程將成交周期控制在3天內,而C2C平均成交周期達45天。

3、美國車源集中于B端,長尾車源領域生存艱難。

4、個人賣家的分散性導致用戶評價難以形成有效參考,平臺缺乏對賣家行為的約束機制。

那C2C模式沒有優點么?當然不會。瓜子和人人車的模式探索,即便是“沒有石頭摸且過大海”依然堅持著C2C,自然有它的獨特優勢?!癈2C是唯一能徹底消除中間商、重構二手車行業信任的路徑。”、“傳統模式的信息不對稱讓買賣雙方都吃虧”作為微軟亞洲工程院最年輕的副院長以及百度最年輕的產品總監,李健不可能盲目決策。他“五顧茅廬”求得的COO,阿里“中供”系劉自成更是想在運營上深耕細作,打造“人人鐵軍”。但非標產品的二手車能否像標品二手房一樣運作?隨著人人車的沒落,和瓜子的少有發聲。至今我們沒有得到完美答案。

移步C2B,該模式號稱通過線上整合全國分散的二手車源,解決二手車商“車源難”的問題。并且競拍機制的催化下,大大縮短了成交周期,更比傳統線下收車(5-7天)增效3倍以上。價格競爭透明化,賣家更不需要自行尋找買家以及多頻接待看車。隨著限遷的逐步放開,跨區域流通更是打破成交本地化,特定車型的“異地價更高” 彌補了相較C2C的價格劣勢。瓜子更是成立了“車速拍”進入C2B領域延展探索。

然而,車商利潤擠壓傳導(車商競價欲及出價低)、為平臺定價權讓渡、服務費的隱性成本以及車況爭議導致議價,進而C和B端兩邊撮合的諸多問題讓我們也聽到了很多關于C2B的“坑”與難點?!巴夂艨头?、“檢測工程師”、“復檢工程師”、“商戶拓展與維護”、“門店運維人員”這些大量的族群工種更是增加了C2B的運營難度與管理半徑。PS:這里還不包括“跳單”頑疾。

但不可否認的是C2B的陣營品牌更像是革命火種,從當年的血海中爬了出來。且相對穩健的活到了現在。跑到D+輪的車置寶,在2019年時間段一時風頭無兩。100+城市的戰略布局一度與瓜子作為“南僧北俠”的存在,更是躋身獨角獸行列。也一直被稱為C2B陣營的代表品牌與黃埔軍校。但在2020年各種暴雷,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轟然倒塌。至今仍能看到很多當年的負面新聞,讓人唏噓。

天天拍車則作為C2B陣營里的“武當”存活至今。這家2014年的上海品牌,2020年被汽車之家控股,十年時間從低調到走到臺前。30個城市內的穩步運營和正確的戰略布局,讓其躍為目前C2B陣營的頭把交椅。汽車之家、平安的多重數據加持與資源整合,也讓天天拍車獲益良多。有趣的是,目前天天拍車的運營一號位欒桂金也來自于車置寶,也來自于阿里“中供鐵軍”。

言而總之,我國二手車電商的C2C與C2B像是華山派的“氣宗”與“劍宗”。但無論“以氣御劍”還是“以劍御氣”,都繞不開“線索流量”這一咽喉。隨著獲客成本的水漲船高,線索精準度的逐步降低,大家都在叫苦。但沒辦法,這是C端玩家無法繞開的痛。

三、其他主角們

二手車的交易獲取了太多的聚光燈。但在這個行業中并不是只有交易才是主角。此前很多人把交易比作挖礦,其他維度作為“賣水的人”。不好意思,他們并非輔助吆喝,而是不愿意下場做“苦活”“累活”的智者。

成立于2016年的查博士,核心定位是二手車檢測與車況數據服務,主打“第三方中立檢測+數據賦能”。通過主機廠授權與接口數據調取,合作4S店近萬家。更通過標準化檢測流程如底盤損傷AI識別等,解決車況不透明的行業痛點。其中事故車數據庫規模行業第一。

同時助力金融風控,為銀行提供“檢測+估值”聯合風控方案,降低壞賬率。更是在新能源賽道滲透深耕,與寧德時代達成數據合作,共同研發電池健康度檢測技術,搶占新能源二手車檢測入口?!岸涡“住辈⒎切“?,而是以“檢測信任”為核心,成為二手車流通的“基礎設施”,可以讓用戶為風險規避自愿買單。

成立于2014年的車300,核心定位為二手車估值與交易數據服務。以“AI估價模型+交易場景滲透”為核心。以估價接口調用費(0.5-1元/次)+車商/金融機構/主機廠等SaaS系統訂閱為核心盈利產品。號稱模型更新頻率極快,日均處理幾十萬量級的價格數據?!耙詢r格發現”為核心,構建交易場景的“數據水電煤“,用戶為估值付費的本質是為了提升決策效率的付費。至今仍”縮在“當年辦公地的許煒以務實的姿態蟄伏十年時間,打開了這個有著規模上限的“小市場”。也可能是想進一步擴展賽道,我們近期也看到了車300參與B2B交易的信號。

其他諸如精真估、車信盟等也是活躍在檢測、數據維度的代表性品牌。車信盟更是以“官方”的姿態,多源數據交叉驗證解決二手車信息孤島問題(譬如與平安、人保等頭部保險公司達成數據共享協議提升事故車識別準確率等。)賦能、支持、共建良性盟友生態。

當然,線索維度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只不過這里的“兵家”不是一般玩家能夠得上資格的。作為頭部玩家的博弈在近年愈演愈烈。汽車之家多以CPT模式(Cost Per Time),以“線索規模+數據沉淀”為核心競爭力。懂車帝聚焦效果導向型生態,依托字節跳動的算法基因,打造“內容引流-精準分發-成交閉環”的短鏈路模式,以CPS模式(Cost Per Sales)入局。二者具備“成本可控“和”降低無效線索成本“之優勢,也具備“僵尸線索”和“高轉化場景傭金成本激增”的痛點。但不可否認,兩大陣營的博弈,已經是目前車商圈線索的主流操作。我們再看一下方二手車線索底層邏輯矩陣:

如圖片無法顯示,請刷新頁面

策略上,很多二手車商優先懂車帝直播曝光,利用黃金時段流量扶持提升溢價空間。長庫齡車輛通過汽車之家吸引置換剛需用戶。據悉,25年汽車之家擬上線動態CPT+CPS混合計費模式,針對二手車商退出“保底線索量+超額成交分成”模式。錢超作為新掛帥的汽車之家二手車業務負責人,更是多次提出用AI賦能二手車經營效率??梢姡耙粫r瑜亮”并非長久之計。兩大品牌的策略以及玩法我們拭目以待。

四、結語

“一車、一況、一價”的二手車交易行業被冠以了太多標簽。從無序到相對有序,10年+的時間映射出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歷程。在這段歷程中,有人幻想過三足鼎立、有人只希望在取經路上留痕,有人終身不入大觀園,有人選擇接受招安。致敬每一位創業者,也感觸“后人憑吊空牢騷”的無奈。

誠然,這個行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2024年,全國機動車汽車保有量3.53億輛,二手車交易量達2073萬輛,同比2023年的1841萬輛增長12.6%,新能源車二手車交易占比達28%,同比翻倍。無論是交易還是非交易領域,二手車整體交易量級的遞增、檢測及估值精準化的成熟、車輛維保出險等數據的進一步透明與整合、AI和新媒體運營下的技術賦能、用戶體驗與獲客成本、新能源車強勢加入后的行業變革等等。都是每一位二手車從業者需要去考量的。

以上信息引用與截取均來源于DEEPSEEK與前瞻經濟學人??赡艽嬖诓糠中畔⑴c事實情況之出入。本文可供轉載,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平臺立場。如部分信息涉及侵權或表述不當請聯系本公眾號及作者予以刪除。


關鍵詞: